【董文】鹤鸣九皋、有鸣仓庚、鸢飞戾天……看《诗经》里的飞鸟翔集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4-07-01 09:42:59
标签:

鹤鸣九皋、有鸣仓庚、鸢飞戾天……看《诗经》里的飞鸟翔集

作者:董文

来源:“孔子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五月十六日丙辰

          耶稣2024年6月21日

 

《诗经》中有很多关于鸟的描述,提及的鸟名达三十多种。古人对鸟类观察细致,了解各种鸟的生活习性,并联想到人类世界的各种现象,有感而发,写下了多首与鸟相关的诗篇。有的诗以鸟起兴,借以抒发祝福、欣喜、哀伤、愤怒等各种感情;有的诗用鸟儿隐喻各类人物,并进行赞美或者讽刺、鞭笞。在诗人的笔下,有的鸟儿高洁优雅,有的美丽可爱,有的奔波劳碌,有的勇猛威武,有的贪婪暴戾……让我们一起品读《诗经》,跨越两千多年,去领略鸟类的世界。

 

鹤鸣于九皋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这首诗旨在劝谏统治者招用隐居山野的贤士,“鹤鸣于九皋”比喻贤士身隐名著。

 

鹤虽然栖息在泥泞的沼泽,却能“霜翎不染泥”,且饮食清洁,身姿挺拔,举止优雅,翩翩然有君子之风;鹤虽然身形单薄,为了守护幼鸟,捍卫家园,却能奋勇拼搏,击退鹰雕。所以,古人多用鹤来比喻品德高尚、情操高雅的贤能之士。另外,鹤还有长寿的寓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鹤的地位很高,在鸟类中仅次于凤凰,被誉为仙禽,又被称为“一品鸟”。明、清两代一品文官的官服补子上的纹饰均为鹤,象征着官员德才兼备、清白公正、担当作为、行事严谨。

 

 

 

蓝暗花纱缀绣仙鹤方补袍

明 孔子博物馆藏

 

交领、右衽、大袖,白绢领缘,织四合如意云纹暗花,间饰小朵花。衣身前胸、后背处缀绣云鹤纹方补,两袖接同色同质衣缘。

 

有鸣仓庚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

 

《诗经》里的仓庚指的是黄鹂,也叫黄莺、黄鸟。春暖花开,阳光明媚,黄鹂开始鸣叫求偶,歌声婉转动听。黄鹂在每年的早春时节应时而鸣,被认为是春天的象征;另外,黄鹂身披金黄色的羽毛,美丽可爱,娇小灵动,所以也是人们心目中的吉祥鸟。

 

 

 

楠木玻璃方灯

清 孔子博物馆藏

 

这件玻璃方灯的灯罩上绘有一只小鸟身披黄羽立于枝头。

 

鸢飞戾天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

 

——《诗经·大雅·旱麓》

 

鸢(yuān),鸷鸟名,即老鹰。

 

这首诗用鸢鹰在天空翱翔,鱼儿在渊潭跳跃,象征优秀的人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鹰可谓空中霸主,被视为勇猛、力量、胜利、自由的象征。

 

 

 

吕纪鹰石中堂图

明 孔子博物馆藏

 

绢本设色。绘双鹰双鹊相互对视,各怀其意,气氛凝重。周围再绘以山石、鲜竹、桃花相互映衬,烘托出春天的美好气息,巧妙地化解了图景中的紧张气氛,构思巧妙,匠心独运。

 

鸿雁于飞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qú)劳于野。爰(yuán)及矜人,哀此鳏(guān)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诗经·小雅·鸿雁之什》

 

这首诗从底层劳动者的视角看到鸿雁每年两次迁徙,跋山涉水,历经风吹雨打,联想到了劳动者一年四季,奔波劳碌,却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大雁在迁徙途中合作互助,秩序井然,对待爱情也忠贞不渝。所以自古以来,大雁被赋予很多美好的寓意:忠贞、仁义、守信、守“礼”,有君子之德。古人曾把大雁作为结婚礼物,寓意彼此忠诚,白头偕老。古时大夫或者官员互相拜访时也用大雁作为相见礼,寓意对方品行优良。云雁纹饰还被用在代表官员品级的补子上。明、清两代,四品文官官服补子上的纹饰均为云雁。

 

 

 

石青暗花纱缀绣云雁方补褂

清 孔子博物馆藏

 

官服。圆领,对襟,平袖,四开裾。芝麻纱团鹤纹褂料。缀铜鎏金镂空扣五枚。前胸、后背各缀一云雁纹方补。戗针绣云雁,纳纱绣红日、金蝠、珊瑚、海水江崖等纹饰。方补纹饰绣法多样,绣工精细。

 

既取我子 无毁我室

 

鸱鸮(chī xiāo)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yù)子之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yǒu)户。今女(rǔ)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luō)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cuì tú),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谯谯(qiáo qiáo),予尾翛翛(xiāo xiāo),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xiāo xiāo)!

 

——《诗经·豳(bīn)风·鸱鸮》

 

这首诗以母鸟的口吻表达了对鸱鸮(俗名猫头鹰)恶行的血泪控诉:既然抓走了小鸟,为何还要毁掉鸟巢?你知道哺育孩子有多么艰辛吗?失去孩子的母鸟伤心欲绝,但是生活还要继续,它必须坚强起来,赶在风雨到来之前把鸟巢修补好。可见,鸟类的世界也并不全是鸟语花香、岁月静好,也有霸权、欺凌、强取豪夺,还有压迫之下的哀伤、愤怒、不屈和呐喊。

 

这首诗是中国传世最早的寓言诗,通过描绘母鸟饱受丧子之痛后,又振作起来,重建家园,以抵御外侮,旨在隐喻治国之道。孔子评价这首诗:“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无论弱小的鸟儿,还是人类,大到一个国家,只有自立、自强,才能摆脱强权的欺凌。

 

品读《诗经》,感受鸟类的喜怒哀乐,体悟人生哲理,领略经典的魅力。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