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与时代”青年工作坊
——游心物境:邵雍哲学及其中西律动
来源:“章黄国学”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五月十九日己未
耶稣2024年6月24日
“经典与时代”青年工作坊——游心物境:邵雍哲学及其中西律动
2024年6月22日,“经典与时代”青年工作坊以“游心物境:邵雍哲学及其中西律动”为主题,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等机构的二十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合影
工作坊第一部分的主题是“‘观物’之思”。清华大学新雅书院的李震老师就《观物:邵雍哲学研究》的思考与写作历程作了引言。李震老师回顾了邵雍既往的研究史,从学术史、易学、哲学史三种进路综述了侯外庐《宋明理学史》、朱伯崑《易学哲学史》、杨立华《宋明理学十五讲》三部重要的研究著作,进而对邵雍哲学的内在理路进行探析,李震老师指出,邵雍以占算为主的、近乎神秘主义的面向更多地由后人伪托而附加,其占算技术更多蕲向于对事物本身的认知与推算,而邵雍哲学建构的中心是以“物”为中心的“观察物理之学”,关注物本身及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描述物流行、存在的条理。邵雍哲学是“物”的哲学,需要突破既有的宇宙生化论、理气论框架,对邵雍哲学做出更为精确、深切的论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刘丰老师高度评价了《观物》一书资料的广泛充分、论述的绵密深细、结论的平和精淳,并探讨了邵雍学术与宋明理学史的建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吴功青老师重点就邵雍与西方近世哲学会通进行了点评。
李震老师引言
刘丰老师点评
接下来,工作坊分别以“邵雍与宋学”“‘文’与‘物’的视域拓展”“中西传统中的‘物’哲学”为主题,围绕邵雍学术的多种面向,由近及远地展开了丰富而热烈的探讨。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李春颖老师、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陈睿超老师论述了邵雍《易》学、“数”论的基本理路与理学史意义,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白辉洪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胡海忠老师、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秦晋楠老师则从形质论、历史哲学多个角度评析了邵雍哲学的品质气象。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唐纪宇老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罗旻老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谢琰老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董婧宸老师、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学院李溪老师就哲学史、诗学、文章学、音韵学等角度探讨了邵雍在中国古典学术中的多元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韩骁老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雷思温老师、中山大学哲学系周小龙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邓定老师进一步延伸了邵雍的哲学命题,解析了西方中世纪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现象学中与“观”“物”相关的概念范畴。
北京大学哲学系杨立华老师对工作坊进行了评议与总结。杨立华老师指出,本次工作坊体现了高度的“人文性”与“哲学性”。宋明理学是当前中国哲学研究最为成熟的分支之一,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在于抓住根本的哲学问题,对中国古代博大的人文传统做“客观的了解”。“物”是中西哲学普遍关切的核心问题,自先秦至近现代,中国哲学的“物论”从理性、功用、物理多个角度展现出极为复杂的面貌,其中“物”的客观性与主观性,亦即自然物序与价值支撑的关系,是其中最为切要的哲学问题。杨立华老师肯定了李震《观物》一书是邵雍研究当前最重要的推进,并期待未来中国哲学研究能够生发更多自主性、有深度的精彩成果。
杨立华老师总结
最后,李震老师与三联书店钟韵老师就工作坊的讨论评议做出回应与致谢,工作坊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刘彬】从出土文献看孔子的学《易》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