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昕、米臻点校《三家诗遗说考》出版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24-08-08 17:28:32
标签:

马昕、米臻点校《三家诗遗说考》出版

 

 

 

书名:《三家诗遗说考》

作者:(清)陈寿祺 (清)陈乔枞撰

马 昕 米 臻点校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4-06

 

内容简介

 

《三家诗遗说考》是陈寿祺、陈乔枞父子两代经学的大成之作,其征引三家《诗》佚文遗说合五千馀条,完全超越之前所有的三家《诗》辑佚著作。陈氏父子在汉儒师法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考证,建构出一个庞大的三家《诗》学师法网络。“三家诗”的相关文献整理,公推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为先,但王书颇有不足。若将陈、王二书加以比较,会发现王书原创性较差,且囿于注疏体例,疏不破注,学术立场不够公允;而陈书在材料辑佚与师法判定上都更有优势,对佚文材料的考订也更加详密;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明确判定为三家《诗》的材料在数量上也远不及《三家诗遗说考》。本书是《三家诗遗说考》的首次整理,以清道光年间小琅嬛馆刻《左海续集》本为底本,以清光绪十四年(1888)南菁书院刻《皇清经解续编》本为参校本。整理者马昕、米臻学殖深厚,研治三家《诗》有年,故能点断精准、校勘详密,最后又编制引文索引,进一步提升了本书的学术含量。本书的出版是一项基础文献建设,对相关领域研究均有推进作用,意义重大。

 

作者简介

 

陈寿祺(1771—1834),清代朴学家。字恭甫,号左海,福建侯官人。嘉庆四年进士,十四年充会试同考官,父母殁后不出仕,主讲鳌峰、清源书院多年,著述鸿富,有《尚书大传笺》《五经异义疏证》《左海经辨》《左海文集》《左海骈体文》等行世。

 

陈乔枞(1809—1869),陈寿祺之子,清代朴学家。字朴园,福建侯官人,历宰分宜、弋阳、德化、南城诸县,著袁州、临江、抚州诸府。用经术饬吏治,居官有声。继承陈乔枞经学,著有《今文尚书经说考》《欧阳夏侯遗说考》《三家诗遗说考》《鲁齐韩毛四家诗异文考》《齐诗翼氏学疏证》《诗纬集证》等。

 

马昕,北京人,2004-201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获文学学士、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审,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北京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三家〈诗〉辑佚史》,主编《明代文学论丛》第1辑、第2辑,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担任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明代文学学会理事。入选第八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米臻,山东新泰人,2018年6月毕业于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先唐文学与文论。发表有《〈诗三家义集疏〉辑佚失误考辨举隅》《汉代经学之师说、师法考析——以清人三家《诗》辑佚为例》等论文。

 

目录

 

点校说明

三家诗遗说考序

三家诗遗说考自序

鲁诗遗说考

……

齐诗遗说考

……

韩诗遗说考

……

《三家诗遗说考》引文索引

 

点校说明

 

(节选)

 

《诗经》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源头,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典籍,因此历代学者关于《诗经》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对《诗经》的注解与阐释也发展出诸多流派。在其中,尤以汉代学者的阐释意见最为重要。他们根据《诗经》文本建构出一整套政治伦理秩序,使《诗经》真正具有了经学思想的内涵。在汉代《诗经》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所谓的“四家《诗》学”。其中发端于民间的《毛诗》学说因在汉末得以广泛流传,在唐代又获得官修《五经正义》的正式确认,因此较为完整地流传至今,成为今人阅读《诗经》最重要的凭借。而汉代官方授受的三家《诗》学却不幸失传。“《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隋唐之世犹有《韩诗》可据,迨五代之后,《韩诗》亦亡。”

 

至南宋末年,学者王应麟痛感三家《诗》学之亡佚,遂编撰《诗考》,遍采群书,对三家《诗》佚文做了初步的搜辑。自此之后,历代学者对三家《诗》学保持了持续的关注,到清代乾嘉时期,开始了对三家《诗》学文献的大规模辑佚。到道光时期,又有多种重要的三家《诗》辑佚著作相继问世,如冯登府《三家诗遗说》、阮元《三家诗补遗》等。但从规模和质量上看,它们都不能与陈寿祺、陈乔枞父子编纂的《三家诗遗说考》相提并论。

 

从陈寿祺到陈乔枞,《三家诗遗说考》的写作共经父子两代之手,历时二十馀年。全书体例严明:凡陈寿祺原辑材料,皆上空一格引出,其案语则上空两格,并以“案”字开头;凡陈乔枞增辑材料,皆上空两格引出,并在材料起首处标“补”字,而其案语则上空三格,并以“乔枞谨案”四字开头。笔者对该书进行了全面统计,其正文中直接征引的三家《诗》佚文遗说共计五千一百六十六条,完全超越之前所有的三家《诗》辑佚著作。其中陈寿祺原辑者一千六百八十二条,陈乔枞增辑者三千四百八十四条,后者达到前者的两倍左右。若无陈乔枞补缀之功,则此书的规模只能与冯登府、阮元等人的著作相当。《三家诗遗说考》之所以能成为一部集大成的巨著,在辑佚数量上超迈前人是最直接的一个理由。此外,《三家诗遗说考》在辑佚方法上的进步更为重要。陈氏父子在汉儒师法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考证,建构出一个庞大的三家《诗》学师法网络。经笔者统计,《鲁诗遗说考》涉及学者(或典籍)一百零五家,《齐诗遗说考》涉及七十三家,《韩诗遗说考》涉及三十六家,除去兼派造成的重复,共计二百一十四家,这一规模也同样远迈前人。

 

在《三家诗遗说考》问世后,王先谦编纂了《诗三家义集疏》,后者一直被学界视作三家《诗》辑佚的集大成之作。《诗三家义集疏》长久以来更得到学术界的关注,目前已经有两种点校本问世;而《三家诗遗说考》却还没有一部完备的整理本,这对《诗经》学界来说显然是一个巨大的遗憾。而且,陈、王二书体例不同:陈书三家分立,更便于恢复三家《诗》各自的原貌;王书则三家合编,更便于利用三家《诗》材料去解读《诗经》。二者具有较大的互补性,双峰并峙,若能共同呈现于研究者面前,必能有益于学术的发展。为此,我们将《三家诗遗说考》点校整理出来。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