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宋:现代的拂晓时辰》《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时代》等。 |
宋朝的证券交易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赐稿
节选自 吴钩《宋潮:变革中的大宋文明》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十月十二日庚辰
耶稣2024年11月12日
今天我们可以接触到多种有价证券,股票、期货提单、国债券,等等,都是有价证券。宋代也有他们的有价证券,宋人称之为钞引。
宋朝官方发行的各种钞引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既可以找政府设立的榷货务兑现,也可以在市场上转手交易,比如王黼排定关子的兑付时间表后,有一些商贾“莫能久候,因贱货之交引铺” 。
宋朝的京师以及“冲要州府”出现的交易钞引的“交引铺”,有点像近代的证券交易所。宋朝的交引铺为民营金融机构,多由金银锦帛铺演变而来,因为钞引交易都是大宗生意,金银锦帛铺才有雄厚的资本收购钞引。
在北宋东京开封,“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这里的“金银彩帛交易之所”便兼营钞引交易,每一单交易,都是以千贯、万贯计算。在南宋行在杭州,“自五间楼北至官巷南御街,两行多是上户,金银钞引交易铺仅百家余。门列金银及见钱,谓之‘看垛钱’,此钱备入纳算请钞引。并诸作匠炉鞲,纷纭无数” 。杭州城内,单“五间楼北至官巷南御街”这一条“金融街”,就集中了一百多家交引铺。这些交引铺的门面,都摆出大堆“金银及见钱”,以示自己的资金流充足,随时可以向榷货务或“入中”商人购买钞引。
宋朝的其他城市,如靠近西北边境的重镇、商业发达的东南城市,也有交引铺。《宝庆四明志》记录有南宋明州的六所交引铺:西门引铺、南门引铺、沈店引铺、宋招桥引铺、望春桥引铺、江东引铺,其中西门引铺一年缴纳的商税有“一千七百二十六贯六百七十三文”,南门引铺的商税有“二千六百三十六贯六百六十七文”,沈店引铺商税有“二千一百九十七贯五十六文”,宋招桥引铺商税有“九百六十贯六百五十七文”;望春桥引铺商税有“七百四十八贯七百四十二文”,江东引铺商税有“二千六百四十二贯二百一十文”,合计“一万九百一十二贯五文” ,可见交易额很大。
跟今天的证券交易一样,交引铺也是通过低价买入钞引、高价卖出的方式赚取利差。以茶引的交易为例,“入中者非尽行商,多其土人,既不知茶利厚薄,且急于售钱,得券则转鬻于茶商或京师坐贾号交引铺者,获利无几。茶商及交引铺,或以券取茶,或收蓄贸易,以射厚利” 。有时候,开交引铺的“金融大鳄”还会利用其市场垄断地位,极力压低钞引的市场价,购入证券,如皇祐年间,北商“券至京师,为南商所抑,茶每直十万,止售钱三千,富人乘时收蓄,转取厚利” 。
除了从事钞引交易,交引铺还买卖生金银(生金银的实质就是货币)、销售金银器、金银首饰(因此铺内才需要配备“作匠炉鞲”)、兑换货币(比如以白银兑换铜钱,以铜钱兑换会子)。前面我们提到宋朝的“银行”,交引铺也可归入金银行业,如此说来,宋朝“银行”尽管不同于今天的银行,但它们显然已经向金融机构演化,而不仅仅是金银作坊。事实上,英国的金融票据“金匠券”也是从金匠行业发展起来的。中西金融业的演进路径其实都差不多,绝不能说只有西方传统才具备孕育现代金融业的因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宋代钞引交易的出现,等于是创造了一个发达的公债市场,并带动资本的高效周转:
受诱人的钞引“加饶”所吸引,行商、“土人”会积极贩运军需物资前往沿边州郡“入中”,以手中物资换取一张“加饶”的钞引。如前所述,由于钞引的延时兑付特征,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公债券,“加饶”则可以理解为政府支付的优厚利息。政府借此实现了“战争融资”的动员,通过市场将后方的大批军需物资调到沿边。
如果沿边州郡政府以现金支付的方式购买物资呢?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沿边政府需要储积大量笨重的铜钱。而入纳军需物资的商人得到现钱后,如果直接搬运回去,无疑非常费劲;如果就地采购回货,沿边又没有多少值钱的货物。如此一来,商人“入中”的热情就会大减。沿边政府用公债券来支付,就不存在这样的麻烦。
行商或“土人”得到钞引后,前往榷货务兑换现钱或茶盐货物,总是需要一段时间,甚至需要排队等候,而自己又“急于售钱”,“莫能久候”,如何是好?特别是“土人”,做的是小本买卖,前往榷货务取货的成本是他们承担不起的。如果钞引不能便捷兑现,他们的“入中”热情也会影响。证券市场的出现,近乎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个市场的交易者一般是“土人”(沿边本地小商民)、行商(北商)、中小券商、交引铺户(大券商)、盐茶商人(南商)等。“土人”得到钞引后,往往“诣冲要州府鬻之”,而“寡至京师” ;中小券商从“土人”购得钞引,再带至京师倒卖给交引铺;“急于售钱”的北商也可以将手中钞引卖给交引铺,快速套现;交引铺则将钞引屯积起来,等钞引升值时再高价转卖给南商;南商向交引铺购买钞引,虽然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但也节省了驮着钱粮跑到沿边州军“入中”的长途劳顿。
与此同时,北商卖出钞引、得到现钱后,在“入中加饶”的吸引下,又会在京师积极采购物资,贩运往沿边地区;为给这些“入中”的货商供货,又有其他商人通过发达的水路,源源不断地从南方运来粮食、绢布等商品,“以至漆、蜡、纸、布、绸、绢、丝、绵,萃于京师,阜丰征算” 。
你看,通过钞引(公债券)的发行与流通,宋政府在缺少现钱的情况下,却能够运用金融机制调集到巨额的军需物资,完成“战争融资”,同时还拨动了资本与商品的流转(交引铺的出现,又加速了这一过程),从而促进了长途贸易的发展,带动了沿途运输业、仓储业、旅店业、手工业、商业、金融业的兴起。用宋人的话来说,“使商贾之业得通于道途,必兼并之家不拥其财币,则市井繁富,泉货通流,交易贸迁,各得其所” ;“以此,所由州县,贸易炽盛,至为良法” 。一张小小的钞引,将整个市场都搅动起来。这非常不简单。
不过,这样一套融资机制,需要一个支撑点:钞引的市场价不能跌破商人“入中”的成本价,否则,商人无利可图,便会失去“入中”的热情与兴趣,政府也将无法利用它征集、调拨军需。因此,当流通市场中的钞引发生严重贬值之时,宋政府通常都会介入。
宋政府调节钞引市场价的办法就是设立买钞机构,在钞引的市场价太低时,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买入钞引;而当钞引的市场价过高时,又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钞引,借此来平抑钞引买卖的市场价格,使钞引的交易价维持在合理区间。
此法由范祥于嘉祐年间创立于陕西,故又称“范祥钞法”。其法:“陕西贮钱五百万贯,不许辄支用。大约每钞极贱至五贯,即官给钱五贯五十文买之。极贵,则减五十文货之。低昂之权,常在官矣。钞法无时而不行。”
熙宁十年(1077),市易务“于在京等七处置场”购买盐钞,“每席三贯四百,权于内藏库借见钱二十万贯应副收买”,即设立买钞场,向内藏库借钱回购钞引。崇宁二年(1103),因解池“无盐可还”,解盐钞滞积贬值,“在京交引铺户乘时贱买,致沿边入纳艰阻,侵坏钞法”,朝廷又复设买钞所,以东南末盐、乳香、茶钞、度牒、杂物等博换商人的盐钞。
在宋代,钞引的交易一直都是合法的,即使在出现大铺商操纵交引价格的情况下,宋政府也没有考虑取缔钞引交易市场,而是设买钞所(场)对冲交引铺,增价回购钞引,就如今日证券市场中,政府用“平准基金”救市。
我们应该怎么评价宋代出现的债券市场呢?让我引述刘光临先生的一段话吧:“在中国历史上,政府向商人个人、家族或群体举债并不罕见,但是(宋朝)政府走向公债市场,并懂得如何维系其债务信用,却是中国,也是世界财政史上开天辟地的一大突破”,“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十七世纪的荷兰,还有十八世纪的英国,都在南宋之后走过相似的道路。因为只有为战争而举债的政府,才有可能比任何私人商人和企业家需要、同时也有能力借得起如此巨大规模的债款。最终结局就是市场化的战争催生了包括中央银行、股票交易所等在内的公共金融机构”。
责任编辑:近复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