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生】船山诗词精选6

栏目:依仁游艺
发布时间:2024-11-24 22:51:32
标签:

船山诗词精选6

作者:壶生

来源:“问道船山”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十月初八日丙子

          耶稣2024年11月9日

 

《摸鱼儿 ·石鼓江山》(《潇湘小八景词》之三)

 

瞰蒸湘,曲影双清。流下洞庭秋远。危崖突兀玉峰寒,界破苍流一线。谁许见,只鲛宫金绳,夜拥鱼龙怨。画船歌扇。对笑水江花,窥楼晕月,惹尽流霞片。

 

行乐地,记取韶光迅转,画栏彩笔题遍。云杳潇湘千顷碧,瞥眼武陵溪畔。君莫羡,君不见,渔阳挝断霓裳宴。沧桑已变。想眉黛娇青,眼波凝绿,不是旧时面。

 

 

 

2024年湖南旅发大会期间,湖南船山研学讲师团队参观石鼓书院

 

【名句】

 

瞰蒸湘,曲影双清。流下洞庭秋远。

 

【意译】

 

鸟瞰蒸、湘二水,两条同样绵长而曲折的身影,又都是何等清澈!她们在这儿携手向着洞庭湖奔腾而去,无边的秋色也在她们的呢喃悄语中消失在远方。

 

【注释】

 

鲛(jiāo)宫,即鲛人居住之室。 明唐寅《题画》诗:“渔翁稳作船头睡,梦入鲛宫白渺茫。”鲛鱼,即"鲨鱼"。鲛人,神话传说中生活在海中的人,其泪珠能变成珍珠。亦作"蛟人"。

 

挝(zhuā ),是指打,抓等, 古同"抓",用指或爪挠。

 

“瞰蒸湘,曲影双清”。唐代韩愈来石鼓山吟《合江亭》的诗中就有“瞰临渺空阔,绿净不可唾”的诗句,说明石鼓山三江合流之处确实是江面宽阔,视野宽广。还有一览江山的感觉,而且两岸的倒影都能够在鸟瞰的范围之内。

 

“流下洞庭秋远”。点明创作这首词的时间在秋天。当时是天高云淡的秋日,江水向北流向洞庭。这是看不见之景,作者通过联想来实现。

 

“危崖突兀玉峰寒,界破苍流一线”。危崖突兀,写的是山之高、山之险。“玉峰寒”写的是山峰的颜色和感受到的彻骨的寒意。“界破苍流一线。”眼看这个山,插破苍天,划断江水。“谁许见”,这样的景色谁能看到呢?石鼓江山这样的清澈,这样的突兀,也关联着作者的胸次。

 

“只鲛宫金绳,夜拥鱼龙怨。”这里用了三个典故“鲛宫”“金绳”“鱼龙”,在水神的宫殿里,龙和鱼都在发出幽怨之声。王船山以这样的描绘表现出一种无奈和痛心。

 

“画船歌扇。对笑水江花,窥楼晕月,惹尽流霞片。”这是一片祥和之景,或是打鱼、或是游乐、或是对笑江花月,连天上的霞光也参与到了活动里面来。这里的“惹”字用得好,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流霞的那种丰富、那种跳跃、那种参与感。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场景,大概也是王船山对昔日美好的回忆。

 

“行乐地,记取韶光迅转,画栏彩笔题遍。”笔锋又一转:石鼓江山一直是衡阳美景,只是这种韶光迅速的流转,美好都成了记忆,美景只留在了文人的画中诗词之中。

 

“云杳潇湘千顷碧,瞥眼武陵溪畔。”看一眼,左岸是千顷的碧色,右岸是如陶渊明所描写的武陵溪畔的桃花源。

 

“君莫羡!君不见,渔阳挝断霓裳宴。”一切的美好我们不必去羡慕它。“渔阳”“霓裳”。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有一句:“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指安史之乱,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这里暗指清军入关。

 

“沧桑已变”,世界已经改变了,明朝已经灭亡了,现在是清朝了。

 

“想眉黛娇青,眼波凝绿,不是旧时面。”这句很容易让人联想李后主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是一个大时代衰落时期的巨大伤痛。

 

 

 

今天,于石鼓书院合江楼上鸟瞰蒸湘交汇处,不是“曲影双清”   ,而是“泾渭分明” 。

 

【点睛】

 

王船山生在衡阳,长在衡阳。少儿时不知多少次登临石鼓山,青年时又不知多少次来到石鼓书院与师生们切磋学问,讨论时事。石鼓书院里的美景对他来说熟悉不过。在他国破家亡之后苦闷的一段时期,印象最深刻、可借以慰藉心灵的,大概就是石鼓山合江亭上那一眼无尽的湘江北去。上阙,借借江面的朦胧月色,描写幽静的石鼓江山景致,突出其动感与生机。下阙写江山依旧,而人事全非,美丽与安宁不再,孤臣遗老对明朝的绵绵心痛与无限哀思,得到真实而形象的呈现。词里,既有赞美、怀念,也有愤慨、惋惜。他把复国的政治与文化抱负,喻于对山水的深情描摩与深沉慨叹之中。即使“沧桑已变”,心中信念不改。

 

(本期解读系综合于《梦见船山》与《风雅石鼓》二书)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