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笔书院2024年第十九期读书简报

栏目:青春儒学
发布时间:2024-11-27 16:13:22
标签:

落笔书院2024年第十九期读书简报

来源:“海南落笔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十月十七日乙酉

          耶稣2024年11月17日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故特别觉得秋天的斜阳流水与畈上蝉声有一种远意。斜阳渡飞鸟,星河照天涯。行人骎骎,时节不居,光阴如流水,匆匆不回头。秦汉至今已历千载,《史记》至远至近东西,至深至浅清溪。本周仍是接续未尽的秦始皇本纪,所感所想,所思所悟,由文纪实,请观下文。

 

本章仍旧延续讨论穿插体悟,为增加文章的创新性与趣味性,笔者则倾向采用多种表述方式来叙述——文章所想表达的内涵及其众人的感悟,但其仍在检验阶段,诸多纰漏,还望海涵。

 

 

 

秦始皇初定安天下  智群臣巧辩治国法

 

亘古亘今,群臣众仕,奸佞中正之辩,无休无止。秦立国之初,何以定国?何以安邦?周青臣献颂始皇;淳于越言封子弟功臣,事应师古,以古论今,奉其为圭臬。李斯从出言辩驳“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时也变也,然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从李斯的视角来看,作为深受法家思想影响的一名政治家,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面对一个刚刚诞生的帝国,一切都应该迎来伟大的变革。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应师今而非从古,不然则是以非当世,惑乱黔首。那么为了控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就有了“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从现代人的视角来说,焚书坑儒百害无一利,文明的年轮在名为历史的道路上消逝了,当然,争论它是利是弊是没有意义的。实际上,它的背后是由残忍而理性的利益导向驱动的,是根据对于目前秦帝国的统治利大于弊所做出的决定,只是它过于激进,也过于粗暴了。从李斯提议焚书坑儒是了解秦朝历史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也是本次读书会的核心之一,以文启思,不论深浅,但它们都不代表任何立场,以此为基础提出的种种命题与观点在接下来都会分点叙述。

 

 

 

事实上,笔者认为李斯的政策其实是偶然性下的必然。在固有观念里儒家一度被打上不思进取,裹足不前的标签,事实上,这是对儒文化的一种污名化,举个例子,“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们需要考虑时代背景,李斯批评“愚儒,”浅显的原因被基本归纳于“古”字,从这个角度来说他确实富有远见,这个规律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历史规律”即历史不断前进发展。

 

可问题在于,如果这么说儒家也未必完全封闭,以上两段无法论证“笔者认为焚书坑儒是偶然性下的必然”这会违反逻辑学里的矛盾律,我们忽略了什么?

 

问题出在儒家思想本身的局限性,儒学的重点不在于“新”,而在于“德”。基于道德观念建立起的社会制度是难以规训人的,它依赖极强的自觉性,对于当时秦朝这种自觉是极度奢侈的,那么他就极度缺乏可行性。那么自然要采取其他的方式,对于刚从战乱中走出,又想集中权力从而加强政权可驾性的秦帝国,最适合它的毫无疑问是“法。”

 

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法家学说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由理至法,对于人的约束性极大的加强了,这其实是必然的,但我们并不能否认历史本身存在偶然性,由此有了我们的第一个观点。

 

李斯在事实层面上构建了一套合理完善的国家体系。像柏拉图的理想国一般。民事百工,士从法理。我们前面提到“伟大的变革”正如在书会提出的一样—“它将原有的秩序都打乱了”,还有不得不提的郡县制,把地方的权贵诸侯敲碎,把它们零星的碎片下沉到了社会各个阶层。不同于分封制,而是一台高效率的国家机器取代了分散的权力,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思想,统一的制度,国家意志真正意义上的诞生了。

 

 

 

焚书坑儒的提出与执行与我们理解的存在一定偏差。要证明这一点,需要明确几点,其一在初高中的历史教育阶段,焚书坑儒被简单的概述为“秦始皇的所作所为之一”是他暴政的体现,这是教科书告诉我们的。其二,史书所书所言并不存在完全符合现实的情况,也因此存在一定偏差,当然多种史料结合可以相对的缩减误差,但它绝不为零。其三,在谈论历史时,它的真实性和其中的利害关系固然不容忽视,但在简报中探讨它的原因是优先级更高的。

 

这一章节从焚书坑儒而起,最后的回应也该落脚于此。历史从来有隐秘的侧面,对于焚书坑儒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仍有保留”或是“付之一炬”,但就像前面说的,这不重要,但了解焚书坑儒确有其事,知它因何而起,这就够了。

 

我们始终倡导的是—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历史,它在人类文明里留下了数不清的注脚,每一处都有数不清的折印。

 

挥金霍玉砌阿房宫  始皇帝问仙叩蓬莱

 

始皇帝在天下安定之后便大兴土木,开始修筑阿房宫,在各个地方开辟直道,修筑道路。在千年前,人民用长满水泡的手筑起了秦帝国发展的基石,实属不易。

 

在这之后,秦始皇严苛峻法,《史记》书“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百姓苦不堪言。以上内容本次书会未做过多探讨,这里笔者便省去篇幅不过多赘述。

 

 

 

秦始皇欲寻得长生人尽皆知,既得天下,下一步便是长生了,这是由人的欲望为导向的。为了求得长生始皇似是不顾一切,该“朕”为真人,修习风水学。

 

秦始皇重用方士源于稳固政权,但方士诓骗他能够寻得不老药,而用心其阴狠自不必说,且在此之后卢生却在背后私自议论,也实属不仁不义,自然最后所谓长生不老也只是一句空话罢了。

 

当然对于他的做法应当给予否定,但一味的谴责是毫无意义的。一来我们需要承认时代有其本身的局限性,秦始皇再神通广大,也是一位千年前的历史人物了,而封建社会下的迷信思想引导也不能忽视其影响。二来秦始皇本身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注定孤独,由于他的自身原因,阶下群臣也不敢妄加非议,稍有不慎便会被诛杀,天下大事小事皆由一人裁断,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这种极度荒唐的情形。

 

悲始皇虎兕大梦归 几载黄粱厚地高天

 

始皇帝是客观上的加害者,他残暴无度,草芥人命,秦帝国2000万的人口,在他的统治之下约十分之一的人口都受到了其迫害,被徭役征发的壮丁更是数不胜数,他坑杀儒生,焚书坑儒的事迹也是人尽皆知。

 

但始皇帝也是世俗权力里的受害者,一位身世悲惨的孤王,一位直到生命尽头仍遭受背叛的可怜人。

 

 

 

一路走来,从区区人质到千古一帝,从无权无势到只手遮天翻云覆雨,我们不知道始皇帝最后得到了自己愿景中的一切了吗或者是始终没有。

 

他的正面永远是挥斥方遒,谁与争锋,是“秦王扫六国,虎视何雄哉”,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可是之后呢?漫漫王座的孤独时光,台下是如狼似虎的群臣,他们之中或是忠心耿耿或是奸淫邪佞。王座朝向人面,人心却时常向背。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只是那王座上的始皇在体衰神疲的时候在想些什么 ,是他一生戎马的荣光他日是否会被后人所铭记,还是自己身居高位,左右皆空,没有人知道,也不可能有人知道了。

 

 

 

封建时代的皇权从此刻开始像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样,世世代代,像是历史圈成的乌莫比斯环,皇权改变人,人加强皇权,周而复始,从未断绝。皇帝成为了与人有别的存在,“存天理,灭人欲”,人成了非人,皇帝成为了权力异化的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愈发扭曲,愈发狰狞,直至千年后的辛亥年革命后才给这千年的荒唐画上了休止符。它像是结束了,又像是没有结束,在百年后的今天,大家仍能在阴暗的角落看到簌簌阴影。

 

也正因如此才更可叹可悲,皇帝扫视一圈,朝堂之下竟是满满的怪物,当他拿起镜子仔细端详,照出的还是自己吗?

 

封建统治的权利斗争之下从来不论输赢,输了是死,赢了也是像死了一般的活着,终是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

 

本期的简报到此也就全部结束了。诸位同好,望常记常新,但请不要忘记,学不为金,习不为名,功利之心,未尝不能有,但由初心而冠以始终者,鲜少闻之,瑰意琦行,弥足珍贵。世人常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