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里问学”青年博士讲坛第二讲:张靖杰主讲《汉初名学的发展脉络——以董仲舒<深察名号>篇为中心》
来源:“孔子研究院 春秋讲坛”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四月十五日丙戌
耶稣2024年5月22日
5月19日下午,孔子研究院举办“阙里问学”青年博士讲坛第二讲,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张靖杰主讲,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苟东锋担任与谈人。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曹景年主持讲座。
本次讲座的主题是“汉初名学的发展脉络——以董仲舒《深察名号》篇为中心”,张靖杰博士围绕汉初名学的发展过程及理论内涵进行了精彩讲解。他首先探讨了一度繁盛的“名辩思潮”何以在秦汉之际走向衰亡的问题,并区分了狭义的“名家”之学与广义的“名学”,指出:以后者为视域,汉初的名学主要有两个线索,一是黄老思想中“循名责实”治国术,二是汉初儒生在制礼定仪过程中对“正名”的强调。黄老之“形名”与儒家之“正名”在董仲舒“深察名号”的主张中走向融合,“形名”的资源提供了有关名号来源的理论,以及“名”对于治国、治天下重要性的论证,而“五号”与“五科”的具体论述,则成为了“治国之端在正名”的具体展开。在董仲舒之后,名学无论是以“名教”的形态得以发展,还是沉淀为字训,皆可在董仲舒“深察名号”的主张中找到端绪。
苟东锋教授对张靖杰博士的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一研究挖掘和彰显了名学的新内涵,从寻求治道的角度来说明汉初名学的发展脉络,对于重新认识名学的价值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将董仲舒的名学理解为对“正名”与“形名”的综合,比既往的研究更深入具体。
开讲前还播放了张靖杰博士的导师、董仲舒研究专家余治平教授录制的介绍张靖杰学业情况的视频,这也是“阙里问学”青年博士讲坛的固定程序和特色环节。
“阙里问学”青年博士讲坛是孔子研究院2023年重点打造的学术交流平台。讲坛致力于关注最新学术前沿问题,遴选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优秀青年博士主讲,推介创见独到、功力深厚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展示青年学者的学术风采,分享青年学者的治学经验。
本次讲座作为教育部“文化+网络”双赋能数字化思政教育教育资源库建设内容,得到国内39家参建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大力支持。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