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论语》之韵,摄生活之美
作者:谢一凡
来源:作者赐稿
原载于 “书院研究”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六年岁次乙巳正月十二日己酉
耶稣2025年2月9日
在过去的200天里,坚持诵读《论语》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最初的照本宣科到逐渐领悟其中深意,《论语》已不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与我的日常生活、摄影创作紧密相连的智慧启迪,为我带来了全新的收获与成长。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种对事物热爱与享受的态度,也融入了我的摄影生活。高二那年,一个寻常的日子,我偶然接触到了摄影。曾经,我把摄影当作一种购买相机后的任务,为了拍照而拍照,忽略了其中的乐趣。但随着对《论语》的深入理解,我开始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平凡瞬间,用相机去发现那些被忽视的美好。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街边的花朵上,烟囱中的袅袅炊烟穿过傍晚的辉光,这些看似平常的画面,因为我心态的转变,都成为了镜头下珍贵的记录。摄影让我更加热爱生活,而《论语》则教会我如何从生活中汲取快乐,二者相互促进,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
学而时习:摄影技巧的反复锤炼
最初拿起相机时,我满心都是新奇与期待,觉得自己即将捕捉世间的万千美好。然而现实却给了我沉重一击。我拍的风景杂乱无章,曝光也严重失控,画面里不是过于刺眼的光线,就是模糊不清的轮廓,色彩也被那不正常的曝光搅得一团糟,完全没有我脑海中设想的美感。拍人像时,更是惨不忍睹,人物的肤色呈现出一种奇怪的色调,脸上的表情也因为我的紧张和生疏,被定格得僵硬又不自然,那些照片看起来就像一个个失败的试验品,透着浓浓的新手的青涩与笨拙。第一次扫街时,我穿梭在热闹的市场中,满心兴奋地按下快门,以为能收获许多精彩瞬间,可回看照片,却发现每一张都毫无主题,只是盲目地记录下了市场的喧嚣与杂乱,没有一丝能打动人的地方。
但我并没有就此放弃。此后的日子里,我开始学习摄影知识,从光线运用到构图技巧,从色彩搭配到后期处理,每一个细节我都不放过。无数个周末,我背着相机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不断尝试不同的拍摄角度和方法。终于,我的努力开始有了回报。如今,我的有些照片已经能得到专业老师的称赞,他们指出我在构图上的巧妙之处,对我捕捉光线的能力也给予了肯定,这些夸奖就像一束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更让我欣喜若狂的是,我竟然得到了一直以来我无比崇拜喜欢的摄影师的夸奖,那一刻,激动瞬间涌上心头,也让我更加坚信,只要坚持,就能在摄影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这正如孔夫子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持续学习摄影知识,不断实践练习,当看到自己拍摄的照片从最初的不堪入目,逐渐变得富有故事与温情,能够得到外界的认可与赞赏时,那种油然而生的喜悦与满足,就如同古人在学问上有所精进,并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时的欢欣与畅快,这不仅是对我努力的最好回馈,更是激励我在摄影道路上继续勇敢前行的强大动力 。又如《论语》中这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在摄影路上从最初的频频出错,到后来收获专业老师和喜欢的摄影师的夸赞。于我而言,这是不断克服困难、提升自我的过程,正如同士人们心怀宽广、意志坚毅。
温故知新:摄影中的创新探索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中的这句话,让我明白知识的积累需要不断回顾与更新。摄影亦是如此,每一次拍摄都是“温故”,重复着构图、对焦、曝光等基础操作。但只有在这些常规动作中寻找突破,才能“知新”。比如在拍摄人像中,我之前喜欢使用大光圈怼脸拍,这样的照片是很好看,但却平淡,是大部分人拿起相机就会拍的一类照片,而现在我会有意识地缩小光圈,专注画面整体和谐。不断回顾已掌握的技巧,尝试新的参数、视角,才能让摄影作品常拍常新,拥有独特魅力。
切问求实:专注细节,追求真实
在这两年的摄影时光里,我逐渐意识到摄影需要“笃实”,也就是专注细节,追求真实。“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在摄影里,少些空谈,多付诸实践、专注细节,才能出好作品。拍摄人像时,我不再只关注整体画面,而是留意人物的眼神、发丝、皮肤纹理等细微之处。眼神中流露出的情绪,嘴角不经意的弧度,这些细节真实反映人物状态,赋予照片生命力。现在,我镜头下的街景不再空洞无物,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温度。我会捕捉到母亲看向孩子时温暖的眼神,会定格孩子无忧无虑玩耍时脸上纯真的笑容,这些曾经被我忽视的平凡瞬间,在相机的定格下,都变成了一幅幅充满故事与温情的画面。
仁爱忠恕:赋予作品人文关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拍摄时,我时刻提醒自己尊重拍摄对象,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在记录社会现象时,不再是冷漠的旁观者,而是带着同理心去捕捉画面。拍摄动物时,不再只展现它们的落魄,而是捕捉它们灵动活泼的瞬间,传达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这样拍出的照片,不再是冰冷的图像,而是充满人文关怀,能引发观者内心的共鸣。
共学适道:支持给予我前行的动力
在摄影这条充满探索与挑战的漫漫长路上,我收获的不仅是技术的提升和一幅幅满意的作品,更有来自身旁至亲们源源不断的支持与鼓励,他们宛如熠熠星辰,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共学适道”说的正是我和妈妈。在摄影道路上,她无疑是我最坚实的后盾,总是毫无怨言地应允我的每一次拍摄请求,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都愿意随时随地化身为我的专属模特。从青春洋溢的校园风,到典雅端庄的复古装,她积极配合着我各种天马行空的创意,耐心地听从我的每一个动作指导。不仅如此,当我对新的摄影设备心生向往时,她总是毫不犹豫地支持我更新装备,只为让我能在摄影之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她的爱如同涓涓细流,默默滋养着我的梦想。
而我的闺蜜恰似《论语》中“德不孤,必有邻”的生动诠释。我们是儿时的玩伴,是学习路上的挚友,更是摄影路上的好搭子。每天我们一起在明明德读书会群里打卡诵读《论语》,感受古圣先贤的智慧。我们经常一起创作独特的摄影作品,拍摄时她永远懂我,无需过多言语,便能精准捕捉到我想要的风格。每一次拍摄前的头脑风暴,我们都能默契地碰撞出灵感的火花。那些一起扛着相机穿梭在大街小巷寻找最佳拍摄点的日子,那些为了一张满意照片反复商讨、不断尝试的时刻,都成为了我摄影生涯中最珍贵的回忆。正是因为有了她的陪伴与支持,我在摄影道路上才能无惧风雨,勇往直前,不断向着更高的殿堂攀登。
好之乐之:享受创作的美好与艰辛
拿起相机的这两年,它早已不只是一个工具,更像是一位无声的挚友,教会我用心去感受生活的每一处细节,热爱生活的每一面。曾经,我是个脾气急躁的人,生活中的琐事常常让我心烦意乱,但摄影逐渐改变了我。每当我举起相机,透过取景器去观察这个世界,我便能沉下心来,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安静而美好,那些生活中的不如意也都渐渐消散。正如《论语》中所言:“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孔子在闲暇之时,神态从容、心境平和,尽情享受着生活的惬意。他这种在平凡日常中都能展现出的悠然自得,正是对生活充满热爱的最好诠释。而我在摄影的过程中,也逐渐领悟到了这种生活态度。摄影让我学会了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用一颗宁静而热爱的心去感受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是我对生活的一次致敬,都是我在平凡中找寻不凡的过程。
“捕捉瞬间,珍藏永恒”,这是摄影的魅力所在,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现在,我有幸踏入了梦想中的专业学习领域,这里汇聚着更多热爱摄影的伙伴和优秀的老师,这是一个全新的起点。200天的《论语》诵读,为我的摄影之路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温暖的人文情怀。未来的摄影之路或许会充满挑战,但我会始终牢记《论语》中传达的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与从容,保持初心、继续努力。我希望自己能一直紧握相机,用心记录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让每一张照片都成为时光的宝藏,承载着生活的喜怒哀乐,成为永恒的记忆。
个人简介:
谢一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一学生。爱好摄影、绘画、唱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在光影交错的瞬间,我们捕捉爱与自由的轮廓,让这些瞬间成为永恒的记忆。”希望未来可以用镜头记录更多美好!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摩罗】洪范十章讲义
【下一篇】杨国荣 著《儒学与中国哲学》出版暨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