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郭沂、宋立林老师在韩国成均馆大学参加学术会议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25-02-09 17:01:28
标签:

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郭沂、宋立林老师在韩国成均馆大学参加学术会议

来源:“洙泗学人”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腊月廿二日庚寅

          耶稣2025年1月21日

 

2025年1月17日,由韩国成均馆大学儒教文化研究所、韩国孔子学会和山东大学曾子研究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通过孔子门下看孔子思想的发展路径”学术会议在成均馆大学600周年纪念馆四楼成功举行。本次会议邀请了来自中韩两国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共同探讨孔子思想的演变及儒学发展脉络,为相关领域研究带来新的启发与思考。会议伊始,韩国孔子学会会长、高丽大学教授金炯瓒发表开幕词。会议分为上午和下午两场,围绕先秦儒家人性论、孔子弟子对儒学的贡献、儒家仁学演进等多个核心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各场报告精彩纷呈,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我院郭沂研究员、宋立林教授应邀参加会议并作主题报告。郭沂老师还在闭幕式上致闭幕辞。

 

 

 

▲大会合影

 

郭沂老师以《先秦人性论的形成与流变》为题发表报告,引发热烈讨论。他详细梳理了从殷周之际到战国时期人性论的发展脉络,指出其起源于神道主义和天道主义两个源头,分别产生了义理之性和气质之性的概念,并阐述了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在人性论上的继承与创新,为理解先秦儒学思想基础提供了全面视角。

 

 

 

▲郭沂老师致辞

 

宋立林老师在题为《孔门弟子对孔子儒学形成的贡献》的报告中强调,孔门弟子是儒学创立的重要参与者,他们以“提问者”“记录者”“整理者”的身份,通过向孔子提问、记录和整理孔子言行、编纂《论语》等方式,在孔子儒学思想的形成、传播及经典文献编纂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儒学的早期发展与传承,重塑了学界对孔门弟子学术地位的认识。

 

 

 

▲宋立林老师作主题报告

 

此外,来自中国大陆的两位学者:山东大学曾振宇教授和复旦大学何益鑫副教授也作了主题报告。曾振宇先生的《从“仁者安仁”到“仁以为己任”:儒家仁学从孔子到曾子的演进》深入探讨儒家仁学的发展,提出孔子之“仁”具有不可言说性,是人的内在普遍本质;曾子从气论和工夫论层面深化了孔子仁学,使仁学在世俗生活中得以落地生根,明晰了儒家仁学核心概念的传承与创新路径。何益鑫先生的《“善性”的追寻——早期儒学对人性中善的因素的探讨》从孔子对仁的内在性肯定出发,通过分析《性自命出》《乐记》等文献,阐述了早期儒学对人性中善性的探索过程,指出孔子思想为后续孟子性善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引发了学者对早期儒学人性论发展逻辑的深入思考。

 

韩国学者成均馆大学王毅博士和金渡鎰教授、李元準教授、檀国大学宾东哲教授分别发表了题为《颜回之乐研究——以“无我”为中心》《朱熹与丁若镛眼中的子路:以子路的‘结缨之死’为中心》《文献的形成与学派:以战国时期<五行>文本与“思孟”为中心》的主旨报告。

 

 

 

▲学术参访

 

在全天的学术报告过程中,各篇论文的评论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深刻且富有建设性的问题与见解,与报告者展开热烈互动。学者们积极参与讨论,围绕论文中的观点、论据及研究方法各抒己见。此次会议为中韩两国学者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对孔门弟子后学对孔子思想发展路径的多维度研讨,有力地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进程,加深了学者对孔子儒学及孔门弟子后学的理解与认识,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思路与方向,在儒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