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书院历史隧道探寻文化记忆
作者:温欣雨
来源:“HNU岳麓书生”微笑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腊月廿五日癸巳
耶稣2025年1月24日
岳麓书院实事求是理论宣讲团”是依托于岳麓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的学生志愿团体,为来访岳麓书院的人员提供免费解说导览服务,旨在宣传和践行岳麓书院所传承的“经世致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事求是”的红色文化。
「我的书院讲书院」系列栏目聚焦于活跃在岳麓书院游客面前的宣讲团成员,记录下他们从青涩到熟稔、从“照本宣科”到“运用自如”、从“知”到“行”的成长历程。
缘起之契机
不知缘起何时,书院历届新生入学时都会由学长学姐为我们讲解书院。我当时跟随的是刘畅学姐,她将书院故事娓娓道来,在讲到讲堂“传道济民”精神时,她说起作为书院人的自豪感,而这种感情也深刻地影响着我。我也想作为书院人,把书院文化精神与历史内涵分享给更多人。
提升路漫漫
在成为讲解员后,我依然有意识地在多次讲解中不断提升自己。
首先,要不断意识到“自己肯定是有问题的”。实习的时候,我就时刻关注自己在讲解过程中的不足。比如内容准备不充分,对某一件事或游客提问不太了解,这些都是讲解词中没有但需要在后续工作中自我补充和改进的地方。此外,讲解词作为文化性事物,把它记住、背会和怎么说出来、讲出来是截然不同的。在这一过程中,从记忆转化为流畅的口头表达、熟练的前后关系连接等,也是需要提升的方面。
至于如何具体改进,首先是跟讲解处的前辈们学习:可以在前辈讲解时学习她们怎么去讲、怎么去串联故事以及处理各种情况。而在实践中则需要自己去记、去查。每讲完一场后,就进行自我复盘与反思,回顾可能有的停顿或遗漏之处,以便在下一场讲解中做得更好。
迄今为止,我已在岳麓书院进行过数百场讲解。在每一次讲解中,我都会根据听众的反应灵活调整讲解的内容和方式。由于每位听众的兴趣所在和知识背景各不相同,像书院大门上的“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一对联,有些人可能较为熟悉,而有些人则相对陌生。如果我发现听众对这一典故不太了解,我就会简要介绍《左传》和《论语》的背景及其核心思想,避免过于深入地探讨对联的原句或上下文,而是更侧重于讲述历史故事的趣味性,并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呈现,以确保每位听众都能从我的讲解中获得乐趣。对于那些希望更深入了解书院文化思想的听众,我也会适时扩展讲解内容,突出书院与其他文化景点不一样的独特内涵。
讲解之所需
首先是我们书院常说的“实事求是”;第二就是因人而异的应变和变化的本领。
“实事求是”这个词,包括书院的碑刻、匾额所蕴含的道理,看上去简单,但实际落实行动是非常困难的。比如在讲解的时候游客有时会问你一些比较刁钻或者比较新奇的问题,如果没有准备到或者不了解,就要实事求是地说你不知道,感谢游客的提问,之后会补充自己在这方面的了解。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人群来调整回答,学会融会贯通。比如遇到一些游客实在非常好奇,一定要你解答他的提问,那么你就可以旁征博引,给他讲一些关于这个问题的你了解的其它知识,将一些课堂上的知识和平时的阅读融入讲解词中,来补充你的讲解。以我个人来说,我在讲解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小朋友,或者比较年轻跟我们同龄的人,那么这个时候我可能就会用电视剧的方式给他们讲,比如《知否》《甄嬛传》这些古装剧,它们里面涉及到的习俗、文化,还有剧里出现过一些什么样的建筑与书籍,这些是不是和书院的一些建筑相关等等,都可以展现。将所有的知识与讲解词,和岳麓书院本身相互贯通起来,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
收获与成长
第一就是自信,因为成为讲解员之后,每带一场讲解都可以收获到别人的关注和聆听,它给了你一个表达展现自己的平台和机会,这是很重要的。
另一个方面就是获得了更多价值感,有自己作为书院人的自豪,还有把书院文化分享给更多人的满足。几乎每场讲解结束后都会有听众说“幸好听了讲解,不然只看这些建筑、对联,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看到他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书院,收到他们对自己的肯定或感谢,都是令我十分喜悦的。
另外,在讲解过程中,在与不同的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处事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增强了。举个例子,我曾参加过“国学进校园”活动,为一些小学生讲解书院。面对这些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子们,传统的讲稿显然不太适用。因此我与他们的老师沟通,了解孩子们的基础知识,并及时调整内容。我尝试增加互动,提问孩子们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获得正向反馈后再继续深入讲解,这不仅让讲解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也提高了我的应变能力和沟通技巧。
文化之贯通
讲堂中的一些内容,比如说“实事求是”“经世致用”还有“传道济民”,这三种思想我认为是贯穿在书院一直以来的文化当中,也体现在各种不同的地方。它们同样也是那种看起来大家都知道,但在实践中又很难做到的道理。比如我在每次讲到学规第一条“时常省问父母”的时候,我就会想今天有没有给父母打电话,就是每天都要反省一下自己、用书院的文化规训自己,时刻做到“慎独”。
在给别人讲解时,就需要根据不同的人调整方式。如果是小朋友的话,告诉他们怎么去学习这个学规,怎么先培养好的个性品格;如果是青年人或者中年人的话,就去介绍学规背后传达的内涵精神,《岳麓书院记》上“盖欲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的传道济民、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以及长联上写的怎么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展现出的社会责任感等等,这些都是我在讲解过程中希望传递给听众的。
建议与期许
从我个人而言,我一直认为新生入学教育中安排参观书院并要求大家学习讲解书院是非常重要的。
但作为大一刚入学的新生,看到厚厚的讲解词想要逃避的心理或许很常见,而在不断的生活与学习中你就会发现,书院历史与文化早已浸入书院人的日常生活中。其他学院的同学朋友可能会让你介绍书院历史;老师上课时会提问书院藏书楼的体量与现存最早书目……在面对这些疑问时或许就会产生对书院的好奇,而只要自己去探索答案、解开他人的疑惑,就已经是在讲解书院、传播书院文化的过程中了。
对于想要加入宣讲团、成为讲解员的同学,只要大家抱着一颗“爱书院”的心,你自然会不断地去探索有关书院的知识,会在不懂的地方主动查阅,在上课时也可能会将一些知识与书院联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你就不会觉得充盈讲解词和提升讲解能力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要知道讲解词永远只能是我们的下限,在熟悉讲解词后讲几遍就会觉得枯燥乏味,因为一味地重复是很无聊的。但如果我们抱着不断学习进步的心态、积极地想去传播书院的文化,那在提升的过程中就会感觉十分满足与快乐。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