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吴笑非作者简介:吴飞,字笑非,号太常、经礼堂,男,辛酉年(西历1981年)生,山东济南人。业郑学,尊周书院(网站)、道里书院(网站)管理员。出版有《汉学读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年4月)《礼学拾级》(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2月)。 |
忠君與為人民服務
作者:吳笑非
來源:“尊周書院”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六年歲次乙巳正月初七日甲辰
耶穌2025年2月4日
1、我們知道,談解經的人,很多不想受到古注(尤其家法)的束縛。那麼問題來了。
如果那些比肩聖人的先師(學海何邵公、經神鄭康成、朱子、陽明)都不足以讓你三思,那你能聽得進誰的話呢?
你能不能聽進聖人言,此且不論。但我相信比肩聖人的人都聽不進去的人,肯定也不是當代什麼人能夠說服的。當然,這都不重要。
但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如果這些貌似更高的,更有德的人不能說服你,那麼那些更低的,更寡德的,或者更卑微的,更輕賤的人的更沒道理的話,又如何會聽呢?
或者說,老百姓有什麼話,你還會聽嗎?
好,那麼以此為起點,如果小人之言你不會聽,那麼聖人要你何用?文王要你何用?
當然,此時可以辯護說:我只是……
不,良知不需要辯護。
以上的道理,正面敘事就是溫良恭儉讓。
2、為什麼要嚴格按照家法解經?技術上說,是“科學精神”“學習次第”。心性上說,就是要畏大人。誰也不敢說不畏天命,不敢說不畏聖人之言。但現在不是天,不是聖人了,是聖人的弟子,聖人的典史了,你還畏嗎?這就是考驗對天命、聖人的真正敬畏了。
但更重要的,是學聖人不知畏朱子,那如何畏時王?如果儒生學了經典,卻不知尊王,不知尊時王,不知尊父母之邦,不知尊父母之邦君,則與亂臣賊子其幾希。
3、尊君是諏於芻蕘的前提
不知尊君之義,有君而不尊,最輕的說也是不知謙遜。而不謙不遜之人,又怎麼可能要求他為人民服務?他所謂的親民,只能是假的。
4、古代天子的意義在體元居正,那意思,他是天下的樞機。天下官吏的忠誠集中於他。再通過天子的至正,放射到黎民百姓,此謂“大一統”。
讓官吏、諸侯,直接忠於境內百姓不行嗎?不行的。因為沒有天子的聚攏,帝國就散架了,那些貧瘠的地區就得不到轉移支付了,而那些富庶地區就要搞獨立宣言了。這是一個現實問題。
而一旦官吏、諸侯,不是問如何尊王攘夷,而是問“何以利吾國”,那就意味著他們不打算尊他們的君了。當他們的君也管不了他們的時候,還指望百姓能管得了他?而當百姓無法管他,那就必然被拋棄。何況,此時又有亂臣賊子要來管上一管,百姓就只有做炮灰的分了。
所以“大一統”,就是克服“上下交征利”。大一統就是把一切官員、諸侯集中到天子,並因為天子的權威,把他們的恩惠投射到黎民百姓。
近代西方人總以為規定“民主”,民就能主。但在一個本質不平等的社會,尤其西方那種自古貴族專政的世界,沒有一個超越的凝聚力,就只能是上下交征利,並且政在貴族。(所以民主信念本質上是新舊貴族的見好就收。)
很遺憾,西方文化產生不了一個“有道的天子/國王”的觀念。當然他們會說“哲學王”,但問題是他們對哲學王提供了什麼保駕護航的思想、制度和經驗?所以西方有靈光一閃的哲學王,但無傳承,無保障。
在西方能夠凝聚人心的,靠的是超越性,也就是基督教的崇拜,或者意識形態的冷戰,或者最簡單,也要“製造敵人”。只有在西方的敵人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的時候,上下交征利才會被自覺遏制,西方貴族(政治家族或財團)們才會報團取暖,才會對百姓假以恩惠。我們今天越來越看清楚,他們是曾經修建了醫院,學校,改善了工人的生活,但那不是因為他們變好了,制度問題想通了,而僅僅是因為:蘇聯來過。
現在蘇聯死了,所以西方只能靠“中國威脅論”維護他們的神經統一。他們是靠恐懼統治的。
5、如果用純現代敘事,其實伊里奇早已闡明。
我們要為人民服務對吧?但為人民服務,就必須找到人民中最先進的代表,就是黨。
只知道人民,不知道黨,是不能夠為人民服務的。因為人民是群體,群體在於方向,在於舵手。
另外,聽黨的話是容易落實的,是實實在在的,不需要太多思考的。而為人民服務,就如戈氏時期的所謂“一切政權歸蘇維埃”,卻是一個空泛的說辭,其中可以夾帶私貨,可以予取予奪。也就是說,忠於一個人,貌似封建的倫理,卻可以通過一個先進的機構,真正服務於人民。而貌似民主的話語,卻可能包藏寡頭制的野心。
黨指揮槍的解放軍是為人民服務的。而所謂國家的軍隊,或者“國民自衛隊”的,卻可以被寡頭化。
因為前者明確了中心,實現了“大一統”,所以才能澤及百姓。後者則是典型的“公共牧場悲劇”。
6、當然,大一統,也就意味著要有堅強的,先進的,有為的,團結的君。
理論上,古代儒生就是為了維護這個君而存在。只是古代中國的絕對優勢,造成留下的主要是如何限制君,規訓君,而那些獻可替否的諍諫,對君權的支撐和團結,卻被淹沒在文牘之中。
责任编辑:近复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