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许石林作者简介:许石林,男,陕西蒲城人,中山大学毕业,现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杂文学会会长、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曾获首届中国鲁迅杂文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主要作品:《损品新三国》《尚食志》《文字是药做的》《饮食的隐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风明月旧襟怀》《故乡是带刺的花》《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编丛书《近代学术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民族风俗卷》《晚清民国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艺术家文献》《深圳杂文丛书·第一辑》。 |
全灯宴(完灯宴)搞不好会消耗透支孩子的福报
作者:许石林
来源:作者赐稿
原载于 “许石林”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六年岁次乙巳正月十一日戊申
耶稣2025年2月8日
关中风俗,人生下来,每年正月初六至十五前,由舅舅家送灯送鹣,舅舅家的灯照亮孩子成长的路。
送灯送到年满12岁即虚岁13岁,最后一次送灯,称全灯,又称完灯。主家稍微丰盛地设宴招待舅舅家,至此,孩子算是成年即成丁了,不再是小孩子了。在旧时代,成丁就要承担劳役、交税。
全灯如同潮汕地区的“出花园”,潮汕地区信奉孩子生下来被神明老爷护养在花园里,长到虚岁15,就要出花园成年成丁了。潮汕地区的“出花园”通常在农历7月初7。而陕西关中的全灯礼,则在正月初六至十五前。
仅就本人记忆和目前所见,相比潮汕地区的出花园礼,敝乡的全灯礼稍显简单——不是待客宴席简单,而是礼仪简单,甚至荒废。通常所见,主家多不知举行请神告祖之仪,仅仅是接待来客吃饭而已。关中人把家里因某事待客称过事,而全灯在习惯上是个小事,甚至不算过事。
日前见人在网上吐槽抱怨近些年全灯越来越混乱,本来全灯之事在正月初六至十五之间举行,现在全年任何时候都办;本来客人仅舅舅家来,而现在有的人大操大办,招呼所有亲戚朋友来,规模办得超过婚礼、寿礼。
君子不坏礼害俗,一个地方的风俗,全靠该地区受尊敬的长者维持,裁汰丑陋,匡正体统。但关中地区文化风习凋敝,已经没有可以说话有影响力的长者了,一般人也不愿意得罪人,所以任凭胆大者肆意妄为,猖乱风俗。
相比之下,潮汕地区之所以礼俗不乱,全在于人有信仰、知敬畏,从前的私塾、社学老先生之后,还有老先生们的徒子徒孙和“老人组”维持礼俗。尤其是潮汕人凡事自己不敢擅自做主,皆依俗徇礼,行事之前,叩请神明即老爷做主,通过祈祷掷筊杯决事,个人的意志服从神明的指令,故凡人不敢轻易违背。
而我们关中,基本上事事由人做主,于是你来你的,我搞我的,彻底放飞,可谓无法无天。
考诸“五礼”:吉、凶、军、宾、嘉,按照轻重次序划分,所谓婚礼、寿礼、满月、周岁、全灯等等,属于排在最末的嘉礼,因此宁简勿奢,不算失礼。蒲城人过去有一句话:“给娃结婚的汤水(宴席)太丰盛,人笑话哩!”今天的人已经不管这些,结婚极尽奢华。至于吉凶之礼即祭祀和丧礼,反而能简薄则简薄。风气如此,也是无可奈何。
但是,即便不讲究礼数,以因果报应论,这样无节制办全灯宴,无疑会消耗透支孩子的福报,不可不慎。
2025年2月7日
责任编辑:近复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