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洞书院参加中国文化书院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并介绍七年探索的经验(2024.11.24)
来源:“石洞飘遗芳”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六年岁次乙巳正月十五日壬子
耶稣2025年2月12日
2024年11月24日,书院复兴和文化发展——中国文化书院成立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政府机关、知名学府、新老书院等近百名嘉宾齐聚一堂,为中华书院复兴使命和文化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石洞书院院长、浙江西安交通研究院研究院院长助理、心学研究所所长郭杭伟受邀参加,并在第一分会场做报告《复兴中华书院探索致圣之路—从石洞书院到浙江书院文化创新促进会》。
中国文化书院院长陈越光主持开幕式。文旅部办公厅二级巡视员彭世团,中国传媒大学擘雅品牌研究院名誉院长、恒源祥集团创始人刘瑞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李胜兰,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梁漱溟研究中心主任梁钦元,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文化书院第二任院长王守常为会议致辞。
大会由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干春松主持。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陈鼓应,人民出版社原编审、中国文化书院导师金春峰,复旦大学教授谢遐龄,浙江大学教授董平,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卫平,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四川大学教授舒大刚,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湖南大学资深教授、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做了主题演讲。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陈鼓应谈了他1973年离开台湾大学,1984年来到北京大学的往事:今天这个机会太难得了,把大家又团结在一起,“合”这一点很重要。其实很早以前,我就提出“和谐观”,发现先秦诸子一直到诗书易都讲和谐,但是到了庄子,不但是天和、人和、心和,还是天乐、人乐,心乐。
郭院长与北京大学陈鼓应教授合影
下午的分组讨论环节,嘉宾们分为三组,分别围绕书院的历史与探索、书院未来发展、书院与文化传播等主题展开发言与交流。
第一分会场讨论
召集人:刘强(守中书院)、苑天舒(中国文化书院)
冯哲(四海书院)
讲题:建设文化强国需要书院大发展
刘强(守中书院)
讲题:书院发展三思
陈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讲题:道家对人的“规定”
王维生(筼筜书院)
讲题:从中国文化书院到当代书院3.0版
梁钦元(梁漱溟先生哲孙)
梁钦宁(梁漱溟先生哲孙)
王心竹(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
宋立林(曲阜师范大学)
讲题:洙泗书院的重建之思
郭杭伟(西安交通大学)
讲题:复兴中华书院探索致圣之路—从石洞书院到浙江书院文化创新促进会
赵健一(四正书院)
讲题:书院与修身
刘继宏(天津市袁了凡研究院)
陈菁霞(中华读书报)
梁紫(中国传媒大学擘雅品牌研究院)
郭院长在报告中介绍了石洞书院900年为往圣继绝学的历史,2017年开始通过7年9个月的探索找到了与自身电子信息产业实践相结合的科技+文化道路。在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的全力支持下,2023年10月,成功举办浙江省人社厅电子信息产品思维与创新能力提升高研班,开创传统书院培养科技人才的先河;2024年4月,浙江省文旅厅“浙里书院”项目上线,建成全国首个省域书院数字化平台;在此基础上由己及人筹建浙江书院文化创新促进会赋能全国7000座传统书院和30000座新型书院。
郭院长认为每个时代依其特点有每个时代的文化传承方式。长衢郭氏从公元1148年开始六十年内,三代族人创办了石洞、西园、南湖、高塘、青溪、籯经、洛阳共7座书院,分别侧重研究、学界交流、蒙学、藏书等,形成石洞书院教育群落,宋后明、清、民国和新中国六次重修,规模和延续时间空前。千百年来包括石洞书院在内的民办书院生生不息坚持办学,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今天后工业社会,科技显著改变着文化传承的方式,因此推出了数智书院和中华书院数字化平台。郭院长的发言得到了与会专家和山长的热情鼓励:
四海孔子书院冯哲:你有激情;
中国文化书院苑天舒:今天你太令人感动了;
中国政法大学王心竹:一个家族能够如此办书院,令人感动;
郭院长与四海孔子书院冯哲院长合影
在精彩而热烈的分组讨论结束后,举行第二阶段全体会议,石洞书院顾问、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浦江学堂创始人鲍鹏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山东大学教授赵法生,石洞书院学术委员、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杜保瑞,石洞书院顾问、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发表了主题演讲,元亨书院院长、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林安梧做了视频发言。
石洞书院学术委员、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杜保瑞做主题演讲
石洞书院学术委员、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杜保瑞的题目是《培养国学经典讲师的家园》。分我与中国文化书院,我的中国哲学方法论、真理观的创作,办理私塾班课程,举办中国哲学史学术营,举办讲师班课程,办理抱朴学刊几个部分。杜保瑞教授以《抱朴讲堂:劝学颂》作为结尾:
凡我中华人,经典必学习
哲学为进路,义理务清晰
勤学在私塾,用功长友谊
三教免辩证,诸法皆通理
人情得练达,事功尽提起
终身勤努力,明白驾鹤去
巍巍我中华,孜孜我学子
今日我读书,明日我为师
期许学成时,书院掌大旗
石洞书院顾问、岳麓书院邓洪波教授做主题演讲
石洞书院顾问、岳麓书院邓洪波教授分享了他在中国文化书院函授班学习的经过。认为中国文化书院高扬“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文化走向中国”的大旗40年不改初心,40年屹立不倒,是现代中国文教事业的奇迹,是80年代文化热的代表,是80年代精神和思想的象征,体现了老中青三代知识分子的尊严和梦想。
石洞书院顾问、岳麓书院邓洪波教授展示中国文化书院毕业证书
最后,中国文化书院院长陈越光做闭幕总结,围绕三个问题展开阐述。首先,中国文化书院的宗旨是“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文化走向中国”,这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主体性的自信和开放。第二,民间书院应更好地体现“领悟生命、传授知识、规范行为、传递文化”的教育本质。第三,中国文化书院作为全国性学术文化团体,书院的工作也面临着相应的约束和挑战。未来,中国文化书院希望可以加强与全国各地书院的合作,建设成为开放的平台,做万花丛中的一片绿叶,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文化事业。
中国文化书院院长陈越光做闭幕总结
此次学术研讨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以中国文化书院为代表的众多新老书院,在推动文化复兴与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与会专家学者的深入探讨和热烈交流,为书院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展望未来,书院将继续发挥其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助力中国文化事业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关心浙江书院的领导专家与山长合影
浙江省在本次学术讨论会中阵容强大,有专家学者、书院山长还有文旅系统领导。中国文化书院陈越光院长,苑天舒副院长,国际儒联副理事长、浙江大学董平教授,南开大学哲学院干春松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程方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书院华建光教授,衢州南孔文化中心盛雄生主任,松阳县明善书院叶慧兰院长,石洞书院郭院长,衢州市文旅局程玲副局长等一起热烈讨论推动浙江书院复兴活化和新型书院发展,以“四千精神”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浙江省政府提出践行“八八战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推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文化发展综合实力走在全国前列,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与会专家和山长认为传统书院复兴活化和新型书院发展可以是系列重大使命的重要抓手。
石洞书院
石洞书院始建于公元1148年,由汾阳王郭子仪第十七世孙郭钦止创建于浙江东阳。作为浙东学派的重要发源地,书院曾汇聚朱熹、吕祖谦、叶适、魏了翁、陈亮、陆游等理学大家讲学论道,是濂洛之学、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等学术流派交融荟萃之地。书院秉持"躬行实践、经世致用"的办学理念,开创了不以科举为目的的实学教育传统,被朱熹誉为"霍然其变豪杰之窟,焕乎其辟礼仪之场"。其后六十年内,三代族人共创办7座书院,分别侧重研究、学界交流、蒙学、藏书等,形成石洞书院教育群落,宋后明、清、民国和新中国六次重修,规模和延续时间空前,培养了大批学子。
2017年,石洞书院开启复兴之路,将厚重文脉与现代电子信息产业实践深度融合。书院以"鉴古开新、中外会通、经世致用、知行合一"为宗旨,构建人文、社会、自然与技术的跨学科融合体系。通过"产品兵法"、"产业心学"、"功夫哲学"等创新学术路线,致力于培养具有文化底蕴的产业领军人才,推动社会进步。
新时代书院联合浙江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取得多项突破:2023年10月,成功举办浙江省人社厅电子信息产品思维与创新能力提升高研班,开创传统书院培养科技人才的先河;2024年4月,浙江省文旅厅“浙里书院”项目上线,建成全国首个省域书院数字化平台;2025年1月,与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书学院(书院)共建产学研平台,成为首个与高校书院深度合作的社会书院。被《浙江日报》誉为"古韵书院变身现代社会大学堂"。
目前,书院重点开展"学习力提升"、"家族文化课程文创"、"新质生产力创新力提升"和"中国产品经理人"等项目。创新提出“数智书院”“书院服务链”和“文化需求链”等理念,牵头筹备浙江书院文化创新促进会,矢志"复兴中华书院,探索致圣之路",推进传统书院复兴活化和新型书院发展。千年书院,弦歌再续!
石洞书院的公益道场
天天传习、石洞传习会和石洞讲坛是石洞书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三个道场。天天传习,日读经典;每周一会,共修共进;名家讲坛,数智回放——院士带领双向穿越,石洞书院身心兼修!
联系石洞书院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赵争】简帛文献与汉代《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