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强 著《晚明王学原恶论》出版暨序言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25-02-20 08:34:29
标签:

 陈志强 著《晚明王学原恶论》出版暨序言


 

书名:《晚明王学原恶论》

作者:陈志强

出版社:崇文书局

出版时间:2024年12月

 

 

作者简介


陈志强,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先秦哲学、宋明理学、当代新儒家。

 

内容简介


本书将“恶”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问题,上接中国哲学的“原论”传统,近发唐君毅先生的未竟之意,系统梳理了中国哲学史上的“恶”论。香港中文大学郑宗义教授、台湾大学杨儒宾教授作序推荐。


本书首先对先秦及两宋儒者的“性恶”思想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着重考察了晚明儒者如何在恶的问题上步步展开:王阳明论恶之起源,开启晚明多元的学术风格;浙中与泰州学者突出“念”的当下性与即时性,指出知识活动、心知功能可能会成为恶的帮凶;罗念庵提出良知搀和的问题,指出知见、空言问题带来的弊病及相应的克治工夫;儒家恶论的集大成者刘蕺山对恶的议题做了系统区分与总结。

 

目录


序一 读《晚明王学原恶论》/郑宗义

序二 良知学笼罩下的恶的问题/杨儒宾


自序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主题与方向

二、研究进路的澄清

三、章节结构的安排


第二章  理论渊源

—论先秦与宋代儒者的过恶思想

一、前言

二、先秦儒者过恶思想的简述

(一)孔子

(二)孟子

(三)荀子

三、两宋儒者过恶思想的简述

(一)周濂溪

(二)张横渠

(三)程明道

(四)陆象山

四、小结


第三章  “意”的堕落——王阳明论“恶”之起源

一、前言

二、阳明论“恶”的来源

三、阳明的去恶工夫及其“一滚”面相

四、“人性圆融说”在善恶问题上的理论意义

五、小结


第四章  “念”的歧出——浙中与泰州学者“恶”的理论研究

一、前言

二、“念”的歧出及“知识”与过恶的关系

三、当下自反的去恶工夫

四、小结


第五章  知见空言——罗念庵论“学者”之“过”

一、前言

二、“学者”知见空言之“过”

三、针对“学者”之“过”的去欲工夫

四、小结


第六章  集大成者——刘蕺山对“恶”的议题的总结

一、前言

二、阳明与蕺山过恶思想的理论关联

三、《人谱》及其对“恶”的议题的总结

(一)《人谱正篇》

(二)《人谱续篇二》

(三)《人谱续篇三》

四、小结


总  结


 

序一 读《晚明王学原恶论》/郑宗义



序二 良知学笼罩下的恶的问题/杨儒宾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