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增岽 黄士泽】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力量生成的重要基础
作者:杨增岽 黄士泽(杨增岽,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士泽,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来源:节选自《中华文明的现代力量生成因素论要》,《前线》2025年第4期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中华文明的现代力量是一个意蕴颇丰的概念。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来看,中华文明的现代力量内蕴中华文明的文化积淀与中华民族的创新智慧,充分彰显着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推动中华文明发展进步的主体性、自觉性与创造性。
中华文明的现代力量的生成并非偶然现象,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深入探析中华文明的现代力量的生成因素,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文明的现代力量是历史的、本土的力量。立足于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探析中华文明的现代力量的文化底蕴和文明基因,是理解中华文明的现代力量生成的重要前提。
中华文明的现代力量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必然产物。
中华文明的现代力量的生成,并不意味摒弃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因子,创造一种与古代文明绝对对立的文明形态,而是为了赓续古老文明,完成“古代”与“现代”“新”与“旧”的承接连贯与迭代升级。
从抽象、共同的属性来看,其所蕴含的“现代”之义,是有别于“落后”的、包含“先进”的且作为“创新”的一种文明和文化的状态展现、话语指涉和时空呈现,是对器物、价值、文化和制度之中旧有因素的扬弃。
从时间维度来看,中华文明的现代力量的萌芽因子是从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形态中发展起来的。经历了近代中国的落后和衰弱,中华文明仍始终保持着对历史大势的遵循,扭转了文明衰落的态势,成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向世界呈现出中华文明的独特优势和强大自信力、创新力和包容力。这意味着,中华民族早期的文明基因与中华文明的现代力量的生成发展具有深刻关联。
从空间结构来看,中华文明不同于地中海文明的强力同化,更多的是在独立的体系之下发展起来的。因此,这就决定了中华文明的现代力量必然不同于西方断层文明中衍生出来的现代文明力量,是经由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塑造的历史而非暂时、内生而非外源、主动而非被动、自觉而非盲目的独特文明力量。
中华文明的现代力量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时代彰显。
在宏观层面上,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既是对中华文明的规律性表达,也是影响中华文明演变的关键因子与前提条件。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表明,中华文明是具有自我革新性的文明体。这种革新性是一种综合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特质在内的,既各有侧重又一体同构的集合力量,从而构筑了多元文明融合交汇的一体文明格局,使得“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
具体而言,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得以继承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等中华文明迈入发展新阶段、实现现代转型的标志和成果,不仅为中华文明的现代力量提供了实证,更是使得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获得了时代彰显:贯通和统合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价值、理念的“一脉相承”的连续性力量;把握历史主动,追求德性、心性、观念、思想等多方面新发展的“辉光日新”的创新性力量;系统凝聚多元合力,整体协同众多民族的“团结集中”的统一性力量;强调共同价值,融通万物,海纳百川的“和合共生”的包容性力量;维护文明秩序,消弭文明冲突,达至“美美与共”的和平性力量。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