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萍】花甲始识心之家——一年来的学儒体会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3-07-13 23:10:23
标签:

 

 

 

花甲始识心之家

—— 一年来的学儒体会

作者:李绍萍

来源:作者惠赐《儒家邮报》

时间:孔子2564年暨耶稣2013年7月6日

 

 

 

推荐语:

 

2012年,广西老年大学开设古典文学基础班,学习诗词和儒学常识。这是该班部分学员的学儒体会,或回忆少年时家庭教育和父母人格对自己的影响,或畅谈学儒前后观点变化和思想感悟,或阐说儒家道德的中正和精神的美好,或表达对孔子和圣贤的崇敬之情,不一而足。尽管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文字还很稚嫩,但都具有“三真”特征:说真话,抒真情,求真理。我手写我心,此之谓也。独乐乐,何如众乐乐,特集中于左,供儒友和向儒者共赏。为了存真,所有文章都未做修改,保持原汁原味。

 

余东海2013-7-9

 

注:这是给广西老年大学校刊《红枫》的推荐语2013-7-9

 

 

 

正文:

 

我虽然出生在书香世家,可“儒学”对我是那么的陌生而遥远。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是”知识分子”家庭惊悚而茫然的时期。我就在一片“反右”的惊涛骇浪中告别了如花的童年,也同时辍学了。

 

当“红海洋”淹没一切的时候,我走出了生死线,进入了工作与社会。

 

接下来就是“批林批孔”。“儒家”在我简单的脑海里变成了“意识形态”上的敌人。

 

当时身心已经被摧残得伤痕累累的母亲,每逢夜深人静的时候,便会和我说起家里的往事——怀念爸爸、爷爷、还有外祖一家……。

 

母亲教我背诵“三字经”、“弟子规” “增广贤文”、等等;也偶尔讲些孔子的故事及他的学说;还有许多历代文人的诗词及故事。但母亲说到孔子时,一再强调:你只要知道这些就行了,不要去跟别人说起,现在是要批判这种思想的。并分析、批判了其中的“糟粕”,我在不知不觉中接触了这些知识,也慢慢地懂得了做人的基本道德。

 

但那时候的“儒法斗争”教育弥漫全国,“法家理论”充斥着所有的思想领域,我心中的孔夫子就是个儒腐、顽固、懦弱而封建的糟老头子。心中的“儒家”

即孔子,我把它和其它一切美好的事物及思想意识分隔开来,这种被曲扭了的认知一直保存在我的心底。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的变迁,开放改革把我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为了生存与发展,我努力地工作,疲于奔命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这时母亲早已离开我们,孤零零的荒塚掩埋了一个曾经为中国教育事业贡献了一生的圣洁的灵魂。

 

我自从走上社会,便没有偏离过在母亲教育下并形成的道德标准:诚信、坦荡、勤奋、宽容。我也因此得到了身边人们的信任、理解与尊重,好多次逢凶化吉,意外的成功与惊喜,人生道路虽然布满了荆棘与坎坷,但毕竟是柳暗花明走过来了。

 

退休后,在老年大学圆了梦——学习我一辈子喜爱而无法学习的古典文学,唐诗宋词,一年前有幸师从余樟法老师学习。余老师的国学底蕴非常深厚,特别是对“儒学”有深刻的研究及独到的见解。他除了给我们讲解诗词以外,又教给我们“儒学”的基本知识,我开始对“儒家”有了新的认识。

 

儒家最核心的理论基础是:仁本,民本、人本。即仁、义与良知。

 

学习了仁---- 仁道仁心;义---- 即宜也,指合符人类基本道德准则,并对仁的规范及印证;良知乃人最初本然之性,不能迷失和遮蔽。仁,是三本之本,与民本、人本、义、良知“一实相印”,即一而三、三而一的扩散与回归。

 

这真是博大精深!我们穷其一生也只能懂些皮毛而已。但细细一想,却豁然开朗,这不正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和谐与文明吗?

 

如果人人都能以仁、义、良知来约束和要求自己,这个社会就一定是和谐文明、阳光灿烂的。所以新中央要带领全国人民呼唤道德回归,文化回归,民族复兴并从我做起,从孩子的教育抓起……。我们过去近百年来舍弃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传统,缺失了最基本的道德教育,造成了信仰混乱的严重后果!回归是一条艰苦、漫长的跋涉之路,需要全社会长期的共同努力,寻回我们最美的精神家园。

 

这种新的认知,颠覆了我原来对儒家狭隘、偏执的理解。儒家并不是孔子一个人,而是自华夏文明以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提升,是千千万万人民及知识分子用血肉积淀起来的民族之魂!儒家的仁义与良知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两千多年来哺育造就着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辉煌!我不是早就遵循着这条路走过来的吗?只是理论上没有认识与联系而已。

 

回想母亲当年对我的谆谆训教,她用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良知与智慧,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引导我,巧妙地用正、反方式告诉我许多道理:如何做人,如何对事,如何对待生活,如何为理想去奋斗……其实就是儒家的道德精粹——仁义与良知。她希望我成为一个懂得仁与义,能够明辨是非的人。可是我当年还小,她不敢堂而皇之跟我说“儒家”精神之道,怕我少不更事无意中议论起来便会惹来意外的灾难。至今想起和母亲相依为命的日子——她在失去自由,伤病缠身的时候,还是那么坚强、睿智,那么忍耐和宽容,平静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我现在才理解了母亲当年的苦心!写到这里,我的心在绞痛,泪如泉涌!

 

余老师现在正给我们讲“论语”,这是儒学的重要课程。我一定会努力学习。我想,这也是母亲最希望看到的。                

 

作者惠赐儒家中国网站发表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