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亦】「清代春秋学汇刊」丛书编选说明与前言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13-10-07 20:02:51
标签:
曾亦

作者简介:曾亦,男,西元一九六九年生,湖南新化人,复旦大学哲学博士。曾任职于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现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经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复旦大学儒学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思想史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儒学研究会副会长。著有《本体与工夫—湖湘学派研究》《共和与君主—康有为晚期政治思想研究》《春秋公羊学史》《儒家伦理与中国社会》,主编《何谓普世?谁之价值?》等。

  

 

 

「清代春秋学汇刊」丛书编选说明与前言

作者:曾亦(同济大学哲学系 教授)

来源:作者惠赐《儒家邮报》

时间:孔子2564年暨耶稣2013年9月28日

 

 

 

【说明】

 

百年前,随着满清王朝之覆灭,数千年君主制度一旦而代以共和,儒学乃不复独尊,其旧日种种地位皆随之崩塌。吾国数千年古书,上承坟典,中历五经诸子,驯致清季,乃有四部之繁富,非他国能比也。然吾国当末世之衰,一时学者莫不以新学相尚,而以故纸废篓卑视旧学,至其经邦治世之大用,尤未为今人措意焉。五四以来,少数文化保守主义者藉其对传统经典中「四书」部分之重新阅读,开创了现代新儒学。其时,不论左翼之马克思主义,抑或右翼之自由主义,莫不以文化革命相标榜,新儒学当此双重挤压,虽不免花果之飘零,犹能幸存于一线,足见其生命之顽强。九十年代以来,渐有国学之热,新儒学亦回归大陆,成为推动传统文化复兴强大而健康之力量。

 

然而,新儒学诚有其先天不足,其表现有二:其一,新儒学受西方学术框架之影响太深,其依据之经典亦颇狭隘,不过宋明理学构建之「四书」类经典而已。然「四书」实难以代表中国传统之全部思想,而新儒学志在「接着宋儒讲」,亦不足以把握中国传统之基本精神。其二,新儒学与晚清以来之主流思潮相脱节。晚清思潮主要以发端于江苏常州之今文经学为代表,今文经学以春秋为主要经典依据,从中阐发出一极具现实关怀之思想,不仅对晚清思想之变革与现代思想之发生影响至深,且成为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之重要力量。因此,现代中国思想对自身原创力之追求,乃至传统文化之复兴,须当首先回溯到晚清今文经学及其思想,尤其是《春秋》学,进而通过对「五经」为代表之古代经典之阅读与研究,渐次回到中国传统思想之古老源头。

 

古代典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经部类典籍对于现代中国学术与思想之构建,关系尤为密切。经部又分为「四书」类与「五经」类。宋明理学主要依据「四书」类经典而建立,其著述泰半已由中华书局“理学丛书”整理出版,余下书籍已不多,或者不甚重要。至于奉「五经」为经典之古代学术,则有汉唐经学与清代经学,此外,宋明时亦有一些经学著述。关于经学类著述之出版,主要有中华书局之「清人十三经注疏」及北京大学出版社之「汉唐人十三经注疏」,而上海古籍出版社亦陆续整理出版「汉唐人十三经注疏」。不过,除此之外,唐宋以来尚有大量经学著述未能出版。其中,宋代之春秋学、三礼学及易学,清代之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实为这一时期最重要之经学成就,惜乎几未有点校本刊行。

 

上述种种经学成就,最具思想性者莫过于清代今文经学。其代表人物有庄存与、孔广森、刘逢禄、宋翔凤、凌曙、陈立、戴望、魏源、龚自珍、王闓运、廖平、康有为、皮锡瑞、崔适等,其中,龚、魏、康对中国近现代思想之影响,人所共知,且皆有全集出版,而其余诸贤,除少数几种外,如陈立《公羊义疏》由中华书局计划出版,皮锡瑞《经学历史》与《经学通论》亦由中华书局出版,皆未见出版计划。然而,目前对传统学术之研究已延伸至此领域,且日益感受到藉此重建现代中国思想之重要性,众多读者与研究者因出版之滞后,多有不便。因此,首先由此部分古籍之重新刊印入手,次第推及经学其他部分,进而把史、子、集部古籍纳入出版计划,将是大有可为之事,不仅能够惠及相关领域之读者与研究者,且随着目前国学热潮之持续扩展,将有更多国人藉此机缘投入到对传统古籍之阅读与研究中来。

 

职是之故,上海古籍出版社欲刊行清代《春秋》学主要著述,现暂拟整理如下十余种,分四册出版:

 

册一:《春秋正辞》(庄存与)、《春秋公羊通义》(孔广森)

册二:《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及《后录》(刘逢禄)

册三:《春秋公羊礼疏》(凌曙)、《春秋传礼征》(朱大韶)及《谷梁礼证》(侯康)等

册四:《春秋左氏传补注》(沈钦韩)与《春秋左传补疏》(焦循)

 

 

【前言】

 

刘逢禄,字申受,亦字申甫,号思误居士,江苏武进人。生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卒于道光九年(1829),年五十有四。祖父纶,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太子太傅大学士,入祀贤良祠。其父召扬,无意仕宦,屡主湖南、陕西讲席,课徒授业。外祖父庄存与、舅庄述祖,并以经术名世,逢禄尽传其学。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选翰林院庶起士,改礼部主事。道光四年,补仪制司主事。

 

刘申受在礼部为官十二年,常「据古礼以定今制,推经义以决疑难」。(刘承宽:先府君行述,刘礼部集卷十一)嘉庆二十五年(1820),嘉庆皇帝崩,申受撰庚辰大礼记注长编十二卷,典章备具,体例谨严。道光四年,越南贡使陈请为其国王母乞人葠,而谕中有「外夷贡道」之语,其使臣欲请改为「外藩」,申受为牒复之曰:「案周官大司马职方氏,王畿之外分九服,夷服去王国七千里,藩服去王国九千,是藩远而夷近也。又许氏说文谓羌狄蛮貊字皆从物旁,惟夷从大从弓者,东方大人之国,夷俗仁,仁者寿,有东方不死之国,故孔子欲居之。且乾隆间奉上谕申饬四库馆,不得改书籍中『夷』字作『彝』、『裔』字。舜东夷之人,文王西夷之人,我朝六合一家,尽去汉唐以来拘忌嫌疑之陋,使者无得以此为疑。」遂无辞而退。是以行述称刘申受以经义决疑事,「有先汉董相风」。

 

刘申受为学务通大义,不专章句。申受由董子春秋繁露而窥六艺家法,由六艺求观圣人之志。申受于诗、书大义及六书小学多出于外家庄氏,易、礼多出于皐文张氏,至春秋则独抱遗经,自发神悟。申受尝谓:「世之言经者,于先汉则古诗毛氏,后汉则今易虞氏,文词稍为完具。然毛公详古训而略微言,虞翻精象变而罕大义,求其知类通达、微显阐幽者,则公羊在先汉有董生、后汉有何劭公氏、子夏丧服传有郑康成氏而已。先汉之学,务乎大体,故董生所传非章句训诂之学也。后汉条理精密,要以何劭公、郑康成氏为宗,然丧服于五礼特其一端。春秋文成数万,其旨数千,天道浃,人事备,以之贯群经,无往不得其原;以之断史,可以决天下之疑;以之持身治世,则先王之道可复也。」(清史稿儒林传)于是寻其条贯,正其统纪,为公羊春秋何氏释例三十篇,又析其疑滞,强其守卫,为笺一卷,答难二卷。又推塬谷梁氏、左氏之得失,为申何难郑四卷。又博征诸史刑、礼之不中者,为仪礼决狱四卷。又推其意为论语述何、夏时经传笺、中庸崇礼论、汉纪述例各一卷。别有纬略二卷,春秋赏罚格一卷。愍时学者说春秋皆袭宋儒「直书其事,不烦褒贬」之辞,独孔广森为公羊通义能抉其蔽,然尚不能信三科、九旨为微言大义所在,乃着春秋论上、下篇以张圣权。又成左氏春秋考证二卷,知者谓与阎、惠之辩古文尚书等。

 

申受于易主虞氏,于书匡马、郑,于诗初尚毛学,后好齐、鲁、韩三家。有易虞氏变动表、六爻发挥旁通表、卦象阴阳大义、虞氏易言补各一卷。又为易象赋、卦气颂,撮其指要。又有尚书今古文集解三十卷,书序述闻一卷,诗声衍二十七卷。所为诗、赋、连珠、论、序、碑、记之文约五十篇。

 

申受卒后,其遗稿交由邵阳魏默深整理。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一书为刘申受最重要著作,稿成二十余年后,申受生前曾于道光八年重校,魏默深至是乃将之与其它一些重要的公羊学著作一并结集刊行,曰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与春秋公羊释例后录。其中,后录包括申受尝刊于皇清经解的一些公羊学著作,如由公羊解诂笺改题的公羊申墨守,由答难与公羊通义条记(此为对孔广森春秋公羊通义的笺释)所合成的公羊广墨守,由左氏春秋考证改题的左氏广膏肓,由谷梁废疾申何改题的申谷梁废疾与谷梁广废疾,由箴膏肓评改题的左氏申膏肓。此外,论语述何、春秋论与诸通例笺释及诗文杂着,则以刘礼部集十一卷结集刊行。

 

作者惠赐儒家中国网站发表

 

责任编辑:葛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