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爱国】民国时期《大公报》纪念朱子诞生八百年

栏目:思想探索
发布时间:2013-11-11 21:17:04
标签:


民国时期《大公报》纪念朱子诞生八百年

作者:乐爱国

来源:作者惠赐《儒家邮报》

时间:孔子2564年暨耶稣20131111

 

 

 

民国时期,朱子学的地位是很高的;不仅有一直流行畅销的儿童读物《朱子》(参见《朱子文化》2012年第6期《民国时期的两部儿童读物:〈朱子〉》),而且朱子学的研究也为人所瞩目。1930年,正值朱子诞辰800周年之际,当时著名的《大公报》所辟《文学副刊》以“朱晦翁诞生八百年纪念”为题,连续5期刊载朱子学研究的长篇学术论文4篇:吴其昌的《朱子之根本精神——即物穷理》,贺麟的《朱熹与黑格尔太极说之比较观》,张荫麟(笔名:素痴)的《关于朱熹太极说之讨论》,吴其昌的《朱子治学方法考》。


            

 

 

吴其昌(1904-1944),字子馨,浙江海宁人。16岁考入无锡国学专修馆,从唐文治学习宋代理学,与王蘧常(1900-1989)、唐兰(1901-1979)合称“国专三杰”;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从王国维治甲骨文、金文,从梁启超治学术文化史、宋史。1928年起,先后任教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曾任武汉大学历史系主任。著作主要有《殷墟书契解诂》、《金文世族谱》、《金文历朔疏证》、《梁启超传》等;有关朱子学和宋代哲学的研究论文有:19岁时在《学衡》上发表的长篇学术论文《朱子传经史略》,1927年在《国学论丛》上发表的《朱子著述考(佚书考)》,1930年在《大公报?文学副刊》上发表的《朱子之根本精神——即物穷理》和《朱子治学方法考》以及1941年在《国立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发表的《宋代哲学史料丛考》。

 

贺麟(1902-1992),字自昭,四川金堂人。18岁考入北京清华学堂;1926年赴美国留学,先后获学士学位、硕士学位;1930年赴德国柏林大学专攻德国古典哲学;1931年回国,任教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解放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后调至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著作主要有《近代唯心论简释》、《文化与人生》、《当代中国哲学》、《黑格尔哲学讲演集》等;有关朱子学和宋代儒学的研究论文有:《朱熹与黑格尔太极说之比较观》(1930年《大公报?文学副刊》)、《宋儒的思想方法》(1936年《东方杂志》)、《与张荫麟先生辩太极说之转变》(1938年《新动向》)、《宋儒的评价》(1944年《思想与时代》)。

 

张荫麟(1905-1942),广东东莞人。18岁考入北京清华学堂;1929年赴美国学习哲学,后又学习社会学;1933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应清华大学之聘,任历史、哲学两系专任讲师,并兼北京大学历史、哲学课;1940年初,转到浙江大学任教。著作主要有《中国史纲》。张荫麟对朱子学也颇有兴趣,除1930年在《大公报?文学副刊》上发表《关于朱熹太极说之讨论》,1935年发表《评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卷》(《清华学报》),就朱熹的太极说以及朱陆异同与冯友兰展开讨论;1938年又发表《宋儒太极说之转变》(《新动向》)。

 

吴其昌的《朱子之根本精神——即物穷理》开宗明义便指出:“‘即物穷理’、‘致知格物’为朱子伟大精神之表现。”接着,讨论了朱子格物致知所蕴含科学精神的思想渊源,以及朱子《大学章句》“格物致知补传”所包含的科学方法和态度,包括:其一“格物须先从实体着手”;其二“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一件不漏”;其三“格物须用澈底之态度以求真知”。该文还特别例举了朱子通过“即物穷理”研究天地结构以及其它各种自然现象而作出的“推想”,并且进一步认为,朱子“实有‘实验’精神”,他的推想“由实验而得”。吴其昌还认为,朱子的有些推想,虽然不合于理,但是“其所据以证验之方式,则近于理”,而且,这是“中国稚弱的原始的科学思想之种子”。该文最后指出:“朱子之客观实验态度实筚路蓝缕指示一曙光曦微之道路,不幸南宋所谓‘理学家’者,无一具晦翁(朱子)之头脑,相率而误入歧途,复归于清谈。……故‘格物’之说,痛斥于明人,‘辟伪’之论,深恶于清儒,使此曙光曦微之道路,及朱子身殁而复塞,历宋元明清,外表阳尊朱子,奉之如在天上,而朱子之学则早已及身灭绝无噍类矣,此吾民族之深悲奇耻也。使当时能循此道路,改进之,发挥光大之,则此八百年中,当有无数十倍、百倍、千倍朱子其人者诞生,则中国科学之发达,又安知必不如欧洲哉!”

 

贺麟的《朱熹与黑格尔太极说之比较观》旨在比较朱熹的“太极”与黑格尔“绝对理念”的异同。在该文中,贺麟提出了朱子“太极”的三种不同含义:第一,“朱子的太极就是他‘进学在致知’所得到的理,也就是他格物穷理,豁然贯通所悟到的理。这个太极就是‘道理之极至’,就是‘总天地万物之理’,也就是‘两仪四象八卦之理,具于三者之先(即transcendent之意)而蕴于三者之内(即immanent之意)’的理。这个理就是朱子形上学的本体(宋儒称为道体),就是最高范畴。”第二,“朱子的太极又是“涵养须用敬”所得来的一种内心境界。朱子前说释太极为理,大都用来解释周子的太极图说,建立他的宇宙观,而此说认太极为涵养而得之内心境界,则目的在作对人处事的安心立命之所。”第三,“朱子于其诗歌中不知不觉地把他的太极具体化作一种神仙境。……此处的太极,既非统天地万物之理的抽象太极,亦非同张南轩所超然会着的太极,因为那是得仁见道的滢洁的心境,决不会‘茫茫’;而乃是一种被他具体化了的太极,被他用诗人的想象活用,而他可以飞进飞出的太极。这种太极乃是一种想象中的仙家境界或蓬莱宫阙。”贺麟的《朱熹与黑格尔太极说之比较观》不仅分别出朱子“太极”的三种不同含义,而且,将朱子“太极”与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作了深入的比较。贺麟后来说:“我的第一篇论述黑格尔的文章是《朱熹与黑格尔太极说之比较观》,在一九三〇年《大公报》文学副刊第一四九期上发表。我是想从对勘比较朱熹的太极和黑格尔的绝对理念的异同,来阐发两家的学说。这篇文章表现了我的一个研究方向或特点,就是要走中西哲学比较参证、融会贯通的道路,在文中我强调了‘太极’(Absolute亦可译绝对)是古今中外客观唯心论哲学家最基本的范畴,有的哲学家强调太极是心,有的则强调太极是理,而我认为朱熹、黑格尔却是强调“心与理一”,而且他们认为,要达到心与理一的最高境界,非要经过千辛万苦、长途跋涉、辩证发展的过程才能完成。”

 

张荫麟的《关于朱熹太极说之讨论》就贺麟提出的朱子的第一种太极说与第二种太极说的相互关系,展开进一步讨论,并认为二者是统一的,指出:“这具仁义礼智四端的性,不独是人心的太极,并且是一切物的太极,是‘总天地万物之理’。个人能复性,能使性得充分的实现(Full realization),便使个人的目的与宇宙的目的合一,便‘上下与天地同流’。这便是朱子安身的地方,这便是朱子的宗教。”

 

吴其昌的《朱子治学方法考》以《朱子语类》为依据,分别从治经态度和治经方法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概述。就朱子的治经态度而言,吴其昌概括为七个方面:其一曰“求真”,“求真云者,当虚心以探求一事之真相,丝毫不可掺入自己之主观概念也”;其二曰“求实”,“求实云者,就其本体以还其本来实义,不容有一切虚伪情感之存在也”;其三曰“求疑”,“求疑云者,即今人所谓‘怀疑’也”;其四曰“阙疑”,“怀疑是大胆破坏,阙疑是小心建设也”;其五曰“专一”;其六曰“循序”;其七曰“不求速效”;其八曰“鉴别真伪”。就朱子的治经方法而言,吴其昌依照治学的步骤,概括为先后五个方面:第一,“求博学无方”,“此为治学最低限度之基础”;第二,“求精密工具”,包括:(1)先求“识字”,(2)次求“详明音读”,(3)次求“详明训故”,(4)次求“校勘异文”;第三,“求巩固证据”,即“求坚定明确之证据”,又略分数项:(1)“自证”及“互证”,(2)“旁证”及“广证”,(3)“物证”及“事证”。第四,“求会通异同”,“有证据者,……不厌其多,以求巩固,亦有无证据之可求者,则必须比类属辞,错综纬互,始可以见其会通”。第五,“求明了当时风俗人情”,即“求当时之社会背景也”,此为方法上最后之一步,亦为比较更深刻之一步。此外,吴其昌《朱子治学方法考》非常重视朱子对于古籍文献的“鉴别真伪”,并对朱子所辨伪书以及辨伪书的语录作了详细的列表整理。

 

从当时朱子学的研究状况看,这4篇论文不仅对朱子太极说以及格物说,包括治学方法,作了专题阐述,而且,吴其昌的《朱子之根本精神——即物穷理》把朱子格物说与中国科学史结合起来,贺麟的《朱熹与黑格尔太极说之比较观》运用了中西比较的方法,因而在研究方法上也有所创新。即使从当今的朱子学研究看,这4篇论文也仍有一定的学术价值。重要的是,在一份流行的大报上,为纪念朱子诞辰而开设专题,连载长篇学术论文,这在民国时期能够做到,今天能做到吗?由此亦可见得,朱子的地位,在“打倒孔家店”背景下的民国时期确实比时兴“国学热”的今天还要高,这不禁令人惭愧!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朱子学研究精华集成”(12JZD007)阶段性成果)

 

作者惠赐儒家中国网站发表

 

责任编辑:葛灿灿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