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清明陕西祭孔大典暨儒学会讲纪要
作者:扬子翼(西安中和书院)
来源:作者惠赐《儒家邮报》
时间:孔子2565年暨耶稣2014年4月25日
一、缘起时中
甲冠长安儒学兴,
午正天元礼乐隆。
清气乾坤春意暖,
明景万物显生荣。
陕渭台海儒者情,
西周镐京沣河东。
祭如神在体知时,
孔门道统儒生中。
大哉一诚天下动,
典祀有常王道兴。
礼运大同张三世,
成章斐然益群生。
孔元二五六五年春,西历2014年4月5日周六上午,甲午清明陕西祭孔典礼在西周故都沣镐旧址隆重举行。继壬辰首届(关中书院)、癸巳第二届(西安生物医药学院)祭孔之后,本次祭礼由国学专家、当代儒者韩星先生倡议发起,西安中和书院与西安生物医药学院联合主办;首届主祭、陕西孔子研究会会长刘学智先生再次做主祭;儒医教育家、西安生物医药学院刘金田院长鼎力襄助承办。
台湾著名新儒家代表、慈济大学林安梧先生在受邀参加陕西省政府2014年“清明·弘扬民族独特传统文化”研讨会,暨省委党校“三秦大讲堂”之余,席不暇暖,道不远人,特邀莅临祭孔大典。陕西国学界同仁道友百余人应邀观礼。孔子圣像北侧,立有巨幅桁架喷绘祭文《师颂》,列有承办方远东二中、长安弘文馆、元典工坊艺裱斋、长安汉服社等,暨协办方仰光学社、汉吟堂等相关单位。现场高悬数条横幅,如: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二、礼乐诵经
清明节上午十时,风和日丽,少长咸集。典仪官王少峰(长安汉服社龙旗)宣布大典开始,启户。祭献学者著汉服梁冠,手持笏板,庄敬缓步入场,在孔圣铜像前列队肃立。龙旗赞曰:辞赋满江谁对月,仁爱楼前聚时贤。家国兴盛当我辈,但为士子正衣冠。伴随着悠扬的《大成乐章》咸和、宁和之曲,祭礼“迎神”。典仪官敬读《宣圣颂》——大哉宣圣,道德尊崇。维持王化,斯民是宗。典祀有常,精纯并隆。神其来格,于昭圣容。主祭刘学智会长向东方三叩首;献香,赞引,行净手仪;宣读祭文《师颂》。并寄语:“克己复礼,孝悌忠信;仁爱为本,义利明分;……关西二曲,明体适用;孙文鼎革,天下为公”;以纪念大成至圣、万世师表孔夫子。
当代大儒林安梧先生、人大国学院教授韩星先生、儒医教育家刘金田院长主献香烛;陕西省孔子研究会副会长庞进先生、书画家翟磊、西安酒厂儒商贺军强亚献清酒;仰光学社社长雷江、远东二中书记张东阳、赢天下协会宋云琦先生终献果品。学者刘学智、韩星、庞进、刘金田、许宁、黎荔、雷江诸同仁笔耕凝道,敬献了代表作《中国哲学的历程》、《儒教问题》、《中和学刊》、《我的教育情怀》、《孔学与国魂》、《易经新学》、《风追待庐》等;书画家雷江诸道友楷法遒美,敬献了六尺书法作品《见贤思齐》等。嘉宾代表林安梧、韩星、贺军强等先后致辞;慎终追远,传承道统,振导社会,人文化成。
嗣后,典仪官宣布:“送神”。赞曰:有严学官,四方来宗。克恭祀事,威仪雍雍。歆格惟馨,神驭旋复。明禋斯异,咸膺百福。甲午清明陕西祭孔大典礼成。
祭孔读经,旨在接续文脉,敦伦尽分,学儒经,成儒家,行儒教。首先,远东二中由张东阳书记带队,学生诵读《论语十则》;筝乐飘飘,书声琅琅。汉吟堂魏俊梅老师,带领儿童吟诵《诗经·木瓜》;抑扬顿挫,婉转流畅。其次,长安汉服社管秋雨表演汉舞《息兮》;雍容华贵,礼仪之邦。复次,学子诵读蒙学等。金色摇篮幼儿园诵读《弟子规》、高新二校诵读《千字文》、西医孔院诵读《道德经》、八水书院诵读《诫子书》等;童蒙养正,六艺诸子。再次,黎荔教授对读经、汉舞、筝乐展演活动作了精彩点评;韩星教授、刘金田院长为专家学者、书画家颁发纪念证书、牌匾与礼酒。最后,与会嘉宾与同仁道友在仁爱楼孔圣像前合影留念。至此,甲午清明陕西第三届祭孔典礼在雅致盛大、庄重祥和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三、会讲知行
(一)王道文化
甲午清明节下午,西元2014年4月5日13:30—15:30;在西安生物医药学院仁爱楼会议室举行立德树人研讨会——儒学会讲;西安中和书院杨照勇主持。
当代大儒林安梧先生就《台湾儒教、孔庙与书院》发表主题演讲。一、何谓儒教。儒教者,伦常教化也。崇拜对象为天地君亲师(敬天尊祖);教典为四书五经;教义为孝悌仁义;教团为儒士君子。在台湾,儒教处于“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状态。儒教组织中,一贯道有儒教成分。儒教载体为广土众民。儒教根源,纵为父慈子孝,横为悌、兄友弟恭。儒教依父母子女五伦(仁义礼智信)保育弘扬。相对而言,佛教和道教比较兴盛,但不离世间觉。中国教出多元,道通为一。儒道释以敬、静、净会通。二、孔庙形制。台湾有清代孔庙,香火不旺;本土人少,洋人、日本游客多。林公每年祭孔一次;之前要斋戒沐浴十日,闭关惕励。台湾有孔子神位,而无塑像。吴道子的先师行教像能展示出孔子的精神气象,西医孔院的孔子圣像也较为庄严传神。三、书院读经。同为一代伟哲牟宗三先生的入室弟子,元亨书院院长林安梧先生和王财贵先生也是大学同学。台湾的读经活动由全球读经基金会支持,举办儿童读经班。一贯道教友读《学庸论语》,证严法师弟子要背诵《论语》。四、文化复兴。蒋公晚年在台湾开展了文化复兴运动,保台湾以存中华文化道统。中国文化的复兴正如旭日东升,大有可为。中华文明是木本文明,西方文明是草本文明。林公的筷子、叉子论,颇能反映出两种文化的差别。筷子是弱控制系统。主体饮食,作为中介的筷子首先要和客体接触,达成制衡和谐,才能进食。叉子是强控制系统。主体饮食,通过中介叉子强力侵入、控制操纵客体。中国现状与文景之治末期相似,要妥善处理好官、富二代问题;弘扬筷子文化,崇王道而尚大同,有望出现一统多元之汉武盛世。
马一浮研究专家、陕师大许宁教授做了睿智而幽默的点评。适逢甲午清明,陕北桥山祭黄,关中长安祭孔。宋代长安孔庙即西安碑林博物馆,遭遇碑大于庙的尴尬。弘扬传统文化要处理好四个问题。一是形神兼备。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在于,敬天祭祖爱国尊师。二是死去活来。不仅要精美器物,更要人文精神;不仅要艺术表现,更要精神鲜活;发扬国学和儒家之生命动能。三是转化创造。做好古籍转化,既有讲法,又有做法;以文化自觉之基因,建设精神家园。四是会通诸教。借用林安梧先生的“筷子论”,会通儒释道。中国人饮食使用筷子,用餐要拿得起;进食要想得开;餐后要放得下。儒家讲入世拿得起,道家谈无为想得开,佛家了生死放得下。
西安交大“学而论坛”创始人、北大美女博士黎荔教授也作了深刻而犀利的发言;妙语连珠如锦绣文章,纵向梳理了人民共和国的传统文化复兴进程。其一、1949年,中国文化何去何从?宗教自由在讲坛上很难实现。其二、改革开放后,历经1985年文化热与反文化论争,1989年转捩点,1992年南巡。尽管媒体音量很大,但经过精心过滤,会制造民意幻觉。文化寻根始于1993年。由季羡林、南怀瑾、王财贵先生等鼓与呼,对传统文化的质疑烟消云散,但未生根落地。其三、2004年以降,文化保守主义代表人物蒋庆先生、秋风先生以儒教宪政说为儒学开新命,但官学尚未认同。于丹等人的心灵鸡汤助缘了国学热,官学开始重视民间国学并不规范系统的行动与呼声。其四、士阶层之重建。体制内知识分子有中立化、犬儒化、商人化倾向。体制失灵,民间离散。知识阶层要探索学院、民间、官方之间的良性互动,以良知和学养实现传统文化复兴。
林安梧先生作了简要总结。一、大陆新生代的年轻学者,文辞优雅,充满着生命动力与阳刚之气。二、面对中国经济放缓、环境污染、贪污腐败等问题,要以筷子文化即王道文化对治化解。三、道并行而不悖。面对西方文化,勿将筷子当叉子使;或许筷子、叉子并用,方能美大圣神,天下大同。
(二)儒学复兴
西安中和书院韩星院长就《中华文化复兴之主体性问题》发表学术演讲。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务之急是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性。近代以来中国文化遭遇全面危机。中体西用之“体”成为“游魂”,无法落地。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即文化自觉。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实现文化认同,返本开新,消化吸收外来文化。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性,由表至深及里,要确立三重主体性,可申言之。
一是对外确立中国文化主体性;和而不同,多元一统。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宗教冲突易加深信众的煽情与狂热。孔子创始之儒家学派所代表的中国文化,以和而不同、不欲勿施、己立立人、世界大同等理念,提供了化解冲突的良方。关学张载曰:仇必和而解。师儒化西,大同善治;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将为世界多元文化共存,避免战争,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提供价值观和方法论指导。
二是对内确立儒学主体性。改革开放30多年来,自由派、新左派、文化保守派三足鼎立,中、西、马三分天下;宗教信仰也万教并发。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官方、学院、民间三方互动。在世俗文化层面,以儒为主,左右对话,吸收马克思主义与民主自由思潮,整合成新的思想体系;在宗教信仰层面,以儒为主,道释辅翼,并与耶、伊对话,重构新的国民信仰体系。
三是对己确立儒者之道德人格主体性。儒学首先是为己之学,不是与研究者生命状态和人生追求无关的书斋里的学问。天道诸教,六艺诸子;以儒为主,居中制衡。儒学复兴有赖于贞真儒者以学术思想和人格魅力承担。知行合一,灵性自足。儒者之精神气象可以推演形成儒士、儒生、儒官、儒将、儒商、儒医等。道德人格是儒者的核心载体。不得中行,必也狂狷。中行即合情合理的中和之道。狂者急于求成,狷者爱惜羽毛,乡愿欺世盗名。孟夫子的人格类型为:善、信、美、大、圣、神人。
在孔子的思想中,以君子为基本的理想人格标准,以圣人为最高的理想人格境界。君子人格是关键层次和较现实的“趋众人格”,但不是最高理想人格;以君子行王道,以圣贤进大同。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了希贤希圣的人格理想境界追求。周敦颐《通书》说:“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士、贤、圣、天这四级境界虽有高低的不同,但都是道德进步过程中的具体阶段,最终都是要实现下学上达,天人合一的圣人境界。
我们今天应该做的是塑造儒者,学为君子,希贤希圣,建设一个文质彬彬、和谐美好的道德礼仪社会,进而实现几千年来,从孔子、孟子,到近现代康有为、孙中山都汲汲以求的大同思想。大同理想在中国上空一直徘徊了二千余年,成为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境界。但是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天时、地利、人和都未达到,所以实际上只是梦想。今天全球一体化,有了实现这一理想的条件和机会。中国人应该立足传统,延续命脉,面向世界,建设小康,走向大同。
西安生物医药学院刘金田院长做了点评回应。文化寻根,以文化人。(《废都》中有哲学家思想的奶牛曾进城送奶。)现实中一只山羊为何也被现场送奶;人类诚信缺失,为何要山羊来埋单?解决方案应回归中和之道:中正和平,中行和解;中道和合,中庸和谐。
(三)国学践行
西元2014年4月5日15:40——18:00;弘扬传统文化研讨会——国学教育与传承践行时段,由西医孔院陈永利老师主持。
首先,西安生物医药学院韦树立老师、总督学董桂晔老师简要汇报了对大学生开展国学教育的情况。其次,未央方新小学任雅娟老师、尚道文化总裁胡光明、儒医讲师宋云琦、八水书院谢庆有院长、汉吟堂魏俊梅堂主,分别作了精彩发言。复次,西安交大国学社前社长潘有甲,西大现代学院国学社前社长杨西航分享了高校国学传承经验。再次,长安弘文馆馆长韩歌子、周德宝、陈全生等分别发言,畅谈活动策划。国学民间派各抒高见,畅所欲言,落地实战,行修宏愿。最后,刘金田院长美好祝愿,乙未清明第四届祭孔典礼欢迎道友再次观礼、会讲。
会后仰光学社青年学者雷江社长诚邀,中和书院韩星院长、执行院长余江苇先生、中和书院读书会杨照勇会长和妙音缘汉服总裁王少峰,出席了清明雅集。
注:
1.2014年4月1日,甲午清明陕西第三届祭孔典礼议程暨祭文《师颂》,在《儒家中国网》首发;参详2014年4月11日《儒家邮报》(儒者陈明、任重主编)第218期儒林信息第126——130页。
2.摄影照片由西安生物学院、西安中和书院和仰光学社提供;余江苇、王少峰、雷江、韩歌子、陈永利和陈珊珊对本文亦有贡献;刘金田院长、黎荔教授已审阅,特此致谢。
西安中和书院韩星院长删改审定
孔元二五六五年甲午春三月十九日成
西元二零一四年四月十八日周五于唐天坛元斋
照片:
甲午清明祭孔合影
林安梧
刘学智
韩星、刘金田
主祭献
主祭
诵经
筝乐
书法
第三届祭孔
责任编辑:泗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