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论语点睛》《春秋精神》《四书要义》《大人启蒙读本》《儒家法眼》等。 |
中华文化的核心——给王岐山喝个彩并提个醒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首发于南华早报中文网(香港)
时间:甲午年闰九月十三
西历2014年11月5日
王岐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的讲话中提出,要吸收中华民族修齐治平的文化营养。他说: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就是中华文化的DNA,渗透到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的骨髓里。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人敢挑战这八个字。”
这段话说得好。“八德”是儒家文化的八大要素,仿佛道德八大将军。凡挑战这八个字的人都是反常的。人反常为妖,物反常为怪,反掉了八德,就是不孝不悌不忠不信无礼无义无廉无耻,非人也,妖怪耳。
关于中华文化的核心,还可以更进一步。八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五个字:仁义礼智信;四个字:忠孝节义;三个字:仁智勇;两个字:仁义;一个字:仁。仁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之核心,原则之原则。
张载说:“仁统天下之善,礼嘉天下之会,义公天下之利,信一天下之动。”(《横渠易说》)东海补充一句,智成天下之务。“仁统天下之善”,意味着一切道德元素一切善,包括善意善念善言善行,都可以纳入仁的范畴。
义礼智信“四常”以及“八德”,当然也归结于仁,以仁为本。如果不仁,其她道德就丧失了根本。不仁之人,纵然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也是伪君子,或者形式主义。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篇》)仁是道德原则,礼乐是政治制度。仁与礼乐相辅相成:仁为体,为礼的根本依据;礼为用,为仁的政治体现。人而不仁,礼就得不到正当的运用,或伪或僭,无所不至。
仁与礼的关系,就是道德与政治的关系。儒家文化系统中,道德与政治关系特别密切,仿佛鸟之双翼,车之双轮。道德具有政治性,追求政治化;政治具有道德性,追求道德化。道德政治化和政治道德化的程度,与政治社会之文明程度同步。
儒学即仁学,即仁本主义学说。仁本主义是道德学政治学,也是最高哲学或人学。人类最高理想是成仁,个人成就圣德,政治成就王道,内圣外王,同归于仁。
仁本主义也可称为唯仁主义,唯仁论,与唯物论和唯神论都格格不入,与人本主义相通而超越之。
西哲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东海曰,仁是人的尺度。仁是人世间万事万物的尺度,是分别事物高低、优劣、真伪、善恶、美丑的最高价值标准。悠悠万事,顺乎仁的方向,就有正价值;逆乎仁性而行,就是负意义。文化思想上,顺乎仁,就是正道善道,正理真理,反乎仁,就是旁门左道,歪理邪说。故仁本主义可以汲任何主义之优,可以破一切思想之邪,可以成就人类最高道德和文明。
仁性即良知。王阳明说“良知知是知非”,以良知为判断是非的标准。王阳明又说:“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王阳明全集-答罗整庵少宰书》)
仁性的光明度决定着人的大小,仁性的存亡区别着人与非人。圣贤君子都是仁者,
圣人最大,贤人次之,士君子更次之;不孝不悌不忠不信无礼无义无廉无耻,都是不仁者,轻则为小人,尚未成人;重则为恶人,有人之形,无人之格,有人之身,无人之心,完全禽兽化豺狼化。
或说:“王岐山说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人敢挑战这八个字,试问,‘仁义道德吃人’的观点不是挑战吗?五四反孔反儒乃至焚书灭儒运动,不是挑战吗?”答:没错,是挑战,而且是特别无知无畏无礼无耻的挑战。反证了挑战之人物和势力的非人化。挑战和悖逆这八个字的过程,就是一段愈趋愈下长达百年的非人化历史。
有必要提醒的是,仁为人之本,为众德之根。只有以仁为本,确立仁本主义的文化主体和指导思想地位,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字才能够真正落到人生的实处,落到政治和家庭社会的实处。
而在唯物主义马主义框架之下,五常八德很容易被架空,沦为口头禅;或者被异化,似是而非,南辕北辙。柏杨将中华文化形容为一个大酱缸,这个形容用于马主义倒非常合适。在马主义的文化、政治和制度之中,任何好东西进去都会异化和变质。
责任编辑:姚远
【上一篇】儒门会讲第二期预告
【下一篇】【安乐哲】儒学与世界文化秩序变革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