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明】中国人与西方人:了解一点“老外”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5-01-16 15:32:15
标签:


中国人与西方人:了解一点“老外”

作者:贺明(独立研究者、独立撰稿人)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甲午年十一月廿五

         西历2015年1月15日

 

  

中西方的差异首先体现在个体上的差别,最终汇聚成两大文明体系全方位的差别。

 

2014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已经突破一亿人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输出国。同时,每年还有大量的外国游客、商人、学者来到中国。

 

这就出现了大量的中外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可避免地会发现中国人和西方人之间存在的差异。

 

如果你接触多了西方人,再和中国人进行对比,就会发现以下规律:

 

·中国人注重整体,比较感性,比较模糊,不喜欢对抗和争论

·西方人注重细节,注重个体,比较理性,很精确,思维比较极端

 

我们不妨从一些具体的例子中去看看,从中,我们就大致能了解那些“老外”了:

 

一、语言和表达方式

 

中国人注重宏观,注重整体,西方人注重微观,注重个体,这在语言和表达方面表现得非常明显。

 

·自我称呼

 

中国人把自己放在一个集体当中,喜欢矮化自己突出对方和他人,喜欢把自己谦称为在下、鄙人、不才、小弟、小生、晚辈,连皇帝都自称为寡人;而称呼对方则一般用贵姓、贵方、令尊、令郎、仁兄,显示尊重;自己的意见称为浅见、拙作,对方的意见称为高见、高论;

 

西方人自我意识强,喜欢突出自己,英语中的三种人称,只有我“I”是需要始终大写的,其他人称都是小写。西方从没有上面这些乱七八糟的谦称。

 

·信封书写

 

中国人写信封,是“从大到小”写:某省某市某区某街某小区,最后才是个人。这反映出中国人的世界观:个人是整体中的一部分。

 

西方人的信封则相反,先写名字,再是楼门、街区、城市,是“从小到大”来写。这是西方人的世界观:个人是最重要的。

 

·主题与背景

 

中国人描述一件事情,喜欢从大到小叙述,先交代背景,各种关系,来龙去脉,最后再叙述事情本身,有时候甚至只描述大事,不说具体。这反映出中国人的宏观思维,整体思维,中国人喜欢把每件事情放在一个大背景中去思考。

 

西方人描述问题是“直奔主题”,切中要害。他们关注最具体的事情。

 

·语气语调

 

中国人说话非常注意语气、措辞、称呼这些内容之外的东西,西方人说话则重视事情本身,直来直去。

 

中国人在与长辈、领导等谈话时显得很小心,在朋友之间交谈时也会注意分寸,注意语气,有些事情还要婉转地表达,以免伤及对方“面子”。西方人不注意这些,直截了当,有什么说什么,有时容易给中国人造成“不留情面”的印象。

 

二、精确与模糊

 

汉字是形象化的,比较模糊,拼音文字更接近于符号,它更加精确。这一点也体现到了中西方人的日常生活当中。

 

·时间观念

 

中国人常常给人“不守时”的印象,因为中国人思想里“十点钟”是个模糊的泛指,前后十几分钟都属于这个范围。

 

西方人则比较精确,说几点就是几点,“十点钟”代表一个精确的时点。

 

·计量

 

中国人的计量也是模糊的。中国古代时间单位是“时辰”,再往下,就靠沙漏这种很模糊的东西了。一个时辰相当于当今的两个小时,也是相当宽泛的一个概念。

 

中国人炒菜做饭,放多少油多少水多少调料,全靠感觉,十个厨师可以做出十个味道,西方人则比较精确,需要准确说出“多少克油”“多少克水”。

 

武术家陈小旺先生出国传授太极拳,最大的不适应就是西方人的精确性,中国人的传授方式注重“身教”,实际上也就是一种模糊的观念,看着老师的动作,自己去模仿。

 

而西方人喜欢较真“抬手到多少度、踢腿到多少度”。这个让陈大师很不适应,因为中国人的思维里没有这个习惯。

 

后来,他逐渐把太极拳的招式按照西方思维的习惯,标注出每个动作的精确方向、角度、力度,才让太极拳逐渐推广出去。

 

三、归因习惯

 

“归因”也就是“探究原因”,这是人类进行思维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人们通过归因来解释自然,改造自然。

 

由于文字的长期作用,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归因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2014年12月15日,悉尼发生劫持人质事件。事件平息后,澳大利亚总理出来介绍嫌犯背景,说他是个极端主义分子,前科累累,并且精神不正常。言下之意:这是个暴徒,所以才会劫持人质。

 

这是典型的西方人归因习惯:寻找精确的因果关系,寻找单一的“内因”、“直接原因”。

 

“因为这是个坏人,所以干了坏事。”这是西方人的思维习惯。为此,西方还有很多科学家在寻找“暴力基因、犯罪基因”,他们认为人犯罪是因为某种独立的因素导致的。

 

反观中国,也曾发生过一些极端案件,每当发生这样的事件,中国人总喜欢去问“他为什么会这么残暴”,然后会从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生活状况、感情因素、职业状态、健康问题等等全方位去寻找原因。

 

中国人认为事情的发生都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综合因素。中国人喜欢寻找广泛的关联,不喜欢把事情简单归纳为某种直接的、简单的、一对一的因果关系。

 

这一点在中医和西医的差别上体现明显。西医认为疾病是某个“病毒”或者“细菌”作用的产物,西医一直在寻找这些细菌和病毒,并且找到能够杀灭它们的化学药品。

 

这是一种“精确打击”的思维。它背后对应着“简单的因果关系”。

 

而中医则认为疾病是某种环境造成的,是一个综合因素,是某种“综合平衡”被打破后的结果。治疗这种疾病,也需要综合治疗,而不是“精确打击”,需要去回复某个平衡。

 

在国际关系上,这两种归因习惯也体现的很明显:

 

伊拉克、利比亚出现危机,西方人认为是因为“政权独裁、残暴,镇压反对派”造成的,解决方案很简单:推翻政权。

 

而中国人一直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寻找原因,比如分析他们的历史、文化、宗教、经济等等因素,反对简单的推翻政权,认为需要综合解决。

 

结果西方人采用“精确打击”的模式解决了这两个国家的政权。但后来发现,解决了一个问题,却引起了一大堆更复杂的问题。

 

四、其它

 

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差异还有很多,我们不再一一分析,我们把现象列举如下,他们都体现出同一个规律:

 

中国人偏重感性思维,注重宏观,比较模糊,西方人注重理性思维,注重微观,注重精确。

 

中国人不大喜欢突出自己,喜欢随大流,容易牺牲自己的利益换来集体的和谐。西方人则注重个性,不喜欢受约束,决不用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换取整体利益。

 

一般来说,中国人喜欢热闹,喜欢群聚,在人多的地方感到安全和舒适;西方人则比较注重自我,不喜欢热闹,喜欢独处,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感到舒服。

 

中国人的成功感觉很多来自于“对集体做了什么”“对他人作了什么”,西方人的成功感则完全在于自身的奋斗

 

西方人往往认为任何事情非对即错,非此即彼,具有明确的正确错误,而中国人往往会认为“两方面都对,各自都有道理”,这种思维有时比较客观全面,但也容易导致出现“老好人、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的情况。

 

中国人喜欢联想,喜欢类比,往往以感性的方式把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西方人则注重逻辑,注重描述事物之间严密的逻辑关系

 

中国人喜欢说“大事”,你常会听到出租司机在谈国家政治,世界局势,你还会听到路边下棋的大爷高谈三国水浒,上下几千年侃侃道来;西方人则喜欢谈小事,具体的事,小笑话,小故事什么的,这反映了中国人的宏观思维,西方人的微观、细节思维。

 

中国人把沟通交流作为增进彼此了解,促进和谐的一个工具,西方人交流的主要目的是说服。因此更喜欢辩论

 

中国人一般不会直接拒绝和否定对方,往往会很委婉的表达,留面子,留台阶,因此,当中国人说:“我再考虑考虑”“哦,还可以”“等我有空给你打电话”等等模凌两可的话的时候,往往就代表着拒绝。西方人则是直接拒绝,直接否定,直接说NO。

 

中国人不喜欢争论,更不希望辩论出个结果,因为那样必然有一方“错了”,直接指出对方“错了”会让对方没面子,因此他们往往会“求同存异”,或者干脆说:“我们双方都有道理”。西方人则完全不是这样,必须争论出个结果,只有一个对,非此即彼。

 

中国人不喜欢矛盾,尽量回避矛盾,一旦有了矛盾,也喜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各自退一退,忍一忍,糊里糊涂就过去了;西方人比较“较真”,动不动就法庭上见。

 

西方世界诉讼成灾,律师行业无比兴旺;中国则是“托关系找门路”的生意比较兴旺,因为关系才是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最佳方式。

 

中国人往往有不同的人际交往圈子,中国人喜欢在熟悉的关系圈子里活动,对于交往陌生人比较谨慎。对于商业活动也是如此,往往大量通过熟人开展活动。

西方人也注重人际交往,但并没有过多的约束,不太在意刻意维护自己的面子,也不拒绝交往陌生人,在商业往来上也不排斥与陌生人进行生意往来。

 

在西方人眼里,中国人不守规矩,觉得违反规则无所谓:迟到、违反交通规则、山寨现象等等,都让西方人觉得难以接受而又无可奈何。

 

而在中国人眼里,西方人过于死板,缺乏变通:西方社会往往存在大量莫名其妙的规则,法律体系也如汪洋大海一般,西方人只知道遵守而不愿意改变,不愿意因地制宜地使用规则,有时他们自己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制订这样的规则,即使对于他们自己也觉得不合理的规则,也会选择严格遵守。

 

这些都是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显著差别,其背后是不同的思维方式。 

 

五、结论

 

以上现象,大致描绘了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差别。导致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文字的作用。

 

我们在前面几篇中已经介绍过,汉字的长期使用让中国人具有感性化、宏观化、模糊化的特点,西方人在拼音文字的作用下,具有精确化、理性化、微观化的特点。

 

这两种特征代表了两种大脑偏向,中国人偏向于右脑思维,西方人偏向于左脑思维。

 

那么,那种人更正确、更先进呢?

 

这样的问题依然是毫无意义的。

 

中西方两种思维、两种人各有特点,各有利弊,它代表着人类的两种思维模式,没有正确错误、先进落后的差别。

 

今后,随着双方交流的不断加深,随着网络时代大家沟通的频繁,大家一定会互相理解,互相学习,最终逐步接近,互相融合。

 

有些人盲目认为“西方一切都是对的”“西方人永远是正确的”,这种论调不仅在科学上站不住脚,在人格上也是卑下的。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