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仄作者简介:范仄,男,湖南人。独立学者。 |
我们将如何悼念网友
作者:范仄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二月廿六日庚申
耶稣2015年4月14日
易江波君,一个此前我并不知晓的青年学者;对于我,他连微信群上的一个符号都不算。一两天前,“文化纵横作者沙龙”微信群主事者、《文化纵横》副主编余盛峰忽然帖出易江波君的死讯,大意是昨晚易君因某病而离世,诸微友纷纷表示哀悼,有微友说昨天或前天还看到易君在群里冒泡,热烈发言。有心人贴出易君在群上最后发言的剪贴图。从种种悼语和感叹中,可知群里有不少易君的朋友,而易君的这些朋友中有些是我的朋友。
说实在的,“文化纵横作者沙龙”微信群人比较多,“易江波”对于我是一个一说似乎见过,不说便没印象的三个字。在大家表示哀悼的同时,我极力搜索群里这三个字给我的印象,始终一无所获。有心人转发对易君访谈的文章和易君所撰写的文章,知道易君是有情怀、很勤奋、极年轻的学者。可以说在学者里年轻得不能再年轻了。
至今,易江波离世消息带给我的,主要是两个萦绕不去的感怀。一个是他的极年轻。易君是1975年生人。孔子说四十不惑。而他四十而逝。不惑,当指不惑于世。三十而立,立于世,再经几番成败、高潮低谷历练,初心不改,知世识时,通权达变,诸迷魅于前而不惑,不惑中守初心,大抵是四十不惑的详义,至少是我的理解。故四十不惑,尚未达到不惑于生死的境界。真真至于不动心于生死的境界,多需经历“数死亡”的历练。
说到年轻,我不能不想到好友肖亮中君,一个三十二岁便离开我们的人类学青年学者,金沙江畔纳西族的守护者。他充满激情,不知疲倦,为金沙江的环境保护和纳西族世居之地的保护而南北奔波。他也是在一个晚上离开的。我曾在《大地不厚,君子何以堪》一文中悼念及他。我永远忘不了肖亮中君常说“双肖出马,所向无敌”时的天真和豪情。他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派,对行动的结果常常充满浪漫的激情,不断受挫不断忧愤之后依然充满浪漫激情地立即行动起来,而我总是犹疑着,犹疑着,这种犹疑并不源于常常的不断受挫,而是生自致思的品格。也因此,他常常说“我们明天就联手行动”,然后第二天他一个人行动去了,连死亡他也一个人“行动”去了。
易江波的生前好友大抵也在不断感念往事。我们无疑也在相互提醒注意自己身体,我也顿时注意一把自己的身体,尽管此后几乎依如既往。
第二个感怀是互联网交往的终极聚散。互联网上的社交群将让我们每个人拥有一批这样的“朋友”,只知名字,或聊得很深,或潜水围观,而对方长得怎样,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故事一概不知,相互之间自始至终是无知之幕背后的人,有一天谁永远潜水了或离开群了,大家也许只是认为潜水或离群,也许还有人在群里报个死讯。在这里,死亡也许只是永远的潜水和不再回来的离群。我对这种死亡不能不有一种震撼。这给随着年龄增长渐渐进入“数死亡”阶段、从不惑于世向不惑于生死进发的中男中女带来全新的死亡体验,这种体验是无知之幕的叠加和平方,它真实而不切近,它真切而无名。对于中男中女,互联网的终极聚散,只是刚刚开始。
我们将悼念身边的朋友,也将悼念不知远近的网友。我们也将被如此悼念。该如何悼念网友,将是个有关生死的真问题。
责任编辑:葛灿灿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