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论语点睛》之十二:交友以忠信为主

栏目:学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05 11:16:51
标签:
余东海

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论语点睛》《春秋精神》《四书要义》《大人启蒙读本》《儒家法眼》等。

  

 

 

《论语点睛》之十二:交友以忠信为主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广西老年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六月廿一日癸丑

           耶稣2015年8月5日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学而篇》第八章)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无威严,好好学习就不会顽固。以忠信为主,不要与不象自己一样(以忠信为主)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重,庄重。杨雄《法言修身篇》:“或问:何如斯谓之人?曰:取四重,去四轻。曰:何谓四重?曰: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

 

固,四周围起来的样子,《说文》:“固,四塞也。”有褒贬二义,褒谓坚固,物之坚者曰固,志之定者亦曰固;贬谓顽固,拘泥不通,执而不化。《大戴礼记》:“弗知而不问焉,固也。”这里的固就取贬义;《述而篇》说:“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微贬。学则不固,意谓学习就不会顽固不化。一说,连上句,(君子不重)所學亦不堅固。两说皆通,第一说更妥。

 

无,同毋,不要。惮(dàn旦),怕。

 

本章“无友不如己者”这句话,古今聚讼纷纭,主要分为两派:

 

一派以朱熹钱穆杨伯峻为主,解为“莫和不如己的人交朋友”(钱穆《论语新解》),“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杨伯峻《论语译注》)朱熹说:“友所以辅仁,不如己,则无益而有损”。

 

另一派以南怀谨李泽厚为主,解为“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南怀谨《论语别裁》),“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李泽厚《论语今读》)

 

两派主要区别在于句中的“无”字,是作“没有”解还是作“不要”解。“无”字在《论语》中出现过多次,均作毋、不要解,第一派即钱穆杨伯峻们的译解比较符合句意。

 

第一派的译解也比较符合孔子原义。如何交结和对待朋友,儒家都有相当合情合理的训导和规定。揆诸孔子关于友道的论述,应该不会说出“沒有一個朋友不及自己”这种话来。如果“沒有一個朋友不及自己”,你好我好大家好,就无所谓损友了。

 

《论语-季氏篇》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孟子-万章篇》孟子说:“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便辟善柔便佞,挟长挟贵挟兄弟而友,就是不忠不信的表现。

 

东海有句话:“做事只凭良心,不问成败;交友唯问品性,不及其它。”交友要看品性,与孔言不交损友同义。在这个学绝道丧的时代,很多人不仅诌媚逢迎、见风使舵、是非不明、优柔寡断、虚伪下流、腹内空空,而且明目张胆地坑蒙拐骗以友为壑,杀亲杀熟害朋害友。交上这样的朋友,难免败事损德,可不慎与。

 

但钱穆们的译解依然不够准确。“莫和不如己的人交朋友”之言,容易被人误解为“莫和学问、名望、能力、技艺、财势、权力及其它方面不如己的人交朋友”,那岂非变成了势利鬼?

 

东海认为“无友不如己者”这句话应结合上一句“主忠信”去理解,不如己者就是不忠不信者。只要具忠信之德,作为朋友,其它方面不必在意。唯不忠不信的小人,无辅于仁,有害于人,不可交也。荀子亦有“无与小人处”之说。

 

下句“过则勿惮改”紧接前句,意为:如果误交了不忠不信的损友,不要害怕改正(及时绝交也)。当然,“过则勿惮改”也可以单独成句。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政治法律层面,任何人都应得到平等对待,君子小人,一视同仁。但如何选择朋友,与什么人交往,是每个人的自由。在个体层面和道德领域,崇拜圣贤,亲近仁人,尊重君子,疏远小人,轻蔑恶人,则礼所当然,也是自尊自重的必然。古人云“小人不可与作缘”,经验之谈也。

 

责任编辑:葛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