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作者简介:“微言”是儒家网特设的一个栏目,主要搜集整理发布儒家学者和儒门同仁发在微博、微信上的信息。 |
呼吁教师节改期为9月28孔诞日(2015-9-10)
整理者:冷长安
来源:儒家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七月廿八日己丑
耶稣2015年9月10日
#儒家每日快评#
@儒家网 :
【两会热搜提案:“将教师节改为孔子诞辰日”居首】2015年3月11日,360新闻搜索提供的数据显示“两会热搜提案议案”的榜单中,“将教师节改为孔子诞辰日”高居榜首。去年,120多位海内外学者发起联署建议书,要求将教师节日期由原来的九月十日调整到九月二十八日即孔子诞辰日。
@杨万江:
【教师节改在孔子诞辰日遇到的问题】教师节的性质,是专门从事教育职业之人的行业性节日,还是一个全民性的精神文化节日。后者是指,在中国文化“下学而上达”以“知天命”的精神路线中,以“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的为学从师方式求道传道,须彰显孔子代表的精神路径和文化传统。
@韩缓之:
【致我的良师益友】不是盲目跟风,而是在慢慢理解孔儒的过程中深深被孔子的人格所打动。传道授业解惑,再没有比孔诞日为教师节更合适的日子了,贵为教师更是常记先师德行,以激励自己修身致道。或许人人都可从师,但却不是人人都能为师。
@史小东:
【传承】从历史上看,苏格拉底若没有柏拉图,其思想便很难永恒地传承下去;释迦弁尼如果没有迦叶与阿难,其佛法可能会中断;耶稣若没有保罗等弟子,又怎么可能有基督教;老子若没有关尹喜,便不会有《道德经》;孔子若没有子贡,又怎么会有尊师重道的师道之传承?老师与弟子,是精神的对应者,缺一不可。
#女兵#
杜吹剑(@儒生任重):
【莫要炫耀女兵】自某军区成立首个女兵导弹连以后,中国的三军仪仗队里出现了女兵,并跟在男兵后面踢正步,看起来,有点怪。不禁想起曾经某个时代,为了表示女男平等,女的和男的比赛杀猪。今天,女人可以当兵,但别当男人使,也莫用男人的标准使之男性化,这不是男女平等,而是对女性的岐视和伤害。
@明夷_庚申:
【传统女子】传统中国尚女德,那是常态;但非常态下的真正女汉子,从来不吝赞美 ;就反博主所反对的那种戏兵。《通鉴·唐纪》的一个小故事“企地行至始州,掠女子王氏,与俱醉卧野外;王氏拔其佩刀,斩首送梁州,其众遂溃。诏赐王氏号为崇义夫人”
@孔錚:
【女兵不可能作为主要兵员】仪仗队就是看的,无所谓,可能您敏感了。女性可以担纲的职务大概就仪仗、军乐、军医、军法、机要、勤务、间谍这么几种。女民兵就是纯搞笑的,所以这回阅兵给撤了。东方女性相比欧美女性普遍体质纤弱,不适合格杀,也不便于混编和惩处,不可能作为主要兵员。
#其他精彩微博#
@孔孟非凡:
【乡土中国】乡土中国这种基层治理结构模式及价值体系,自秦汉历二千多年而不衰,儒家价值发挥了主要作用。然而不能因此就把乡土中国与儒家,特别是孔孟儒家划等号。孔孟儒家核心价值在人,当礼乐等外在形式与仁性相矛盾时,孔孟均主张变通以由道。知此,则可对乡土中国之消失多一些感叹,少一些惆怅。
@孔錚:
【敌我思维】我们国家很多人还是习惯用敌我思维处理政事。《过秦论》中警言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易也。”打天下可用敌我思维,守成就必须换成公天下思维。国家的溃亡绝大多数原因不在于外部渗透,而是内政无道。权力要讲谦抑有效而不是你死我活。间谍活动只能对政事混乱的国家策动有效。
@哲中:
【学科】觉着中国的文史哲不分家是极正确的,目前西方学科就是分家各自发展,结果都走入穷途末路。尤其是经济学是最大的伪社会科学,它的特性就是竞争!无所不用其极的刺激消费,浪费地球资源,滥用不可逆反的化学反应,危害地球的自我复原功能。只知创新而不反省过去『创新』带来的灾害,就成了『创灾』了!
@键田农夫:
【经济】西学东渐,吾国经世济用之学乃废。个中利弊,非今日可以了然也。然交换、契约、市场乃成为神话,禁锢思维,莫此为甚矣。关怀、创造、幸福则被漠视,此本吾国经世济用之大旨也。盖吾国向不与民争利,有伐冰之家不畜牛羊之训,然各安生理则宜矣!故文人造园,船家捎货,所有推陈出新之处岂可一概而论耶?
@刘青衢:
【本体】先儒言本体,率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然人自人也,物自物也,何为一体?盖人物皆本天生,同源而异出,综天地间所见,生生而已。天未象,地未形,生生之原已具焉,无极是也,道之静而欲动也;理气变化,动静而阴阳,天既象也,地既形也,人得道之大,物得理之专,共成生生之道也。是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矣。
@刘青衢:
【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阴阳生五行,五行生万物,太极者理也,阴阳者气也,理先气后,理动而气生,而理亦寓于气之中。若理之初,则无动无静,有动有静,动静一如,主静而含动之几也。动静者时,阴阳者位,天之生物,乘动静而驭阴阳,理而气,气而质,质而象,象而形,生生之道如斯而已乎。
责任编辑:梁金瑞
【上一篇】【彭永捷】略论中国哲学的开端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