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路江】私塾八年痛与乐——在第一届书院传统与未来发展论坛上的发言

栏目:演讲访谈
发布时间:2015-10-14 19:13:58
标签:
傅路江

作者简介:傅路江,字道源,河北行唐人,当代私塾教育先行者,河北明德学堂创办人,行唐县明德幼儿园董事长,曲阜国际儒者联谊会理事,河北省儒教研究会理事,行唐县传统文化协会副会长,执业中医师,傅氏中医诊所负责人,当代新儒医课程——“道源医道”创始人,荣获2013年度石家庄市“知名乡村中医”荣誉称号。


 

 

私塾八年痛与乐

——在第一届书院传统与未来发展论坛上的发言(2011年8月10日于北京)

作者:傅路江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九月初二日癸亥

           耶稣2015年10月14日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这次提交的论文题目叫做《魂兮归来,魂归何处?》,在论文集的第53页。为什么要起这样的一个名字呢?大家一定知道今年中国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孔子像立在了天安门广场,一百天后又转移到了中国历史博物馆。我们都不否认,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一百年来,我们也在苦苦找寻我们的民族之魂。可是我们的灵魂找到了,偌大中国却没有他的安身之处。是把他安置在天安门广场呢?还是安置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抑或永久安放在亿万华夏儿女的心中呢?这是一个大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去深刻的思考并作出明确的回答!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在这里我就不重复论文的内容了。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创办私塾以来,这八个春秋的酸甜苦辣。大会主持人只给了我十五分钟的发言时间,我不可能展开来讲述。所以,我要用中国绘画中大写意的手法来给大家讲述三个典型故事。大家通过这三个典型的故事可以去体会、去感悟、去了解当代私塾人所遭受过的痛苦与快乐,所面临的尴尬与机遇。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2006年的春天,那是我创办明德学堂的第三个年头。这一年春节过后,我即按照原定计划带着孩子们到北京游学。当时我们租住在北京门头沟潭柘寺旁的平原村83号院。我带的孩子中有三个女孩儿,一个男孩儿,最大的13岁,最小的9岁。我们原计划是在那里建一所山居私塾,招收城里的孩子来就读。可是由于条件不成熟,距离市区太远,师资匮乏。所以很长时间无法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搞得我心烦意乱。孩子们也无法安静下来。当然,这期间社会各界的朋友都对我给与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人民大学的康晓光教授曾两次带着他的博士生来看望我们。并在那里召开了第一届私塾会议。其他如青年古琴家张浩静女士,书画艺术家周爵先生,民间音乐家李卫国先生,汉服运动的精神领袖天涯在小楼女士都是我的常客,也是孩子们的兼职老师。他们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力量和勇气,这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

 

尽管如此,孩子们还是耐不住寂寞。有一天他们偷着到老乡家看电视。回来后我用鞋底打了他们。打完之后,我那九岁的侄女写了一首打油诗,她写到:“六岁来到行唐城,跟着大伯来读经。读经不到两年半,大伯带我闯北京。来到北京眼大睁,穷山恶水腹中空。刚想偷闲看电视,鞋底打得屁股痛。”孩子们是满怀着对北京的美好憧憬而来的,来到之后却发现,这里的山比老家的山还大,人比老家还穷。三天放一次水,一次放一个小时。错过一次,三天喝不上水,真正是穷山恶水!这首打油诗表现了一个童心未泯的女孩的心声。可是我的女儿就不是这样的天真了。那年女儿十二岁,她挨打之后做出了一个令我无比震惊的行动,以至于彻底颠覆了我的教育方式。打完他们的第二天,中央电视台的一位记者朋友来访。我在院子里陪他喝茶。当我到房间取茶叶时,发现女儿跪在了我的面前。手里还托着打过她的那只鞋。我问女儿你这是干什么,她说:“爸爸,你打我吧!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就在外面,请让他告诉全世界你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我听完此话,呆在了那里,无言以对,不知所措。继续打她,我下不了手。向她道歉,我说不出口,因为我觉得自己更委屈。我们就这样对峙了几分钟。最后我说出了一句话,这句话是我小时候听妈妈讲了无数次,但我听不懂。长大了听老师讲了无数次,但我依然听不懂的话。今天,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情景,我一下子全懂了。这句话就是:“孩子啊!爸爸的心你现在还不懂,等你长大了你就懂了。”说完之后,我们父女抱头痛哭。

 

经过这件事,我突然感觉到孩子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我不能像以前那样固执己见了。同时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甚至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一块巨石压在心上,那是一种真实的感受。因为这四个孩子,有两个是我姐姐的,一个是我弟弟的,一个是我的。也就是说,我们家族的身家性命全部都攥在我的手里。一旦教育失败,我将会成为我们家族的千古罪人。所以那段时间,我第一次体会到客在他乡,彻夜无眠的滋味。京剧《捉放曹》中陈宫的一段唱词是我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一轮明月照窗下,陈宫心中乱如麻。悔不该心猿并意马,悔不该随他人到吕家。”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2008年,那年我女儿十四岁。由于我好交际,应酬多。经常到外面讲课,参加活动。我的妻子意见很大,所以我们经常发生争执。有一天,我女儿突然对我说:“你们这一对愚夫愚妇,整天吵吵闹闹,搞的本姑娘心里很烦,很不爽!今天,你们的问题必须在一个小时内解决。”我说:“好!好大的口气!你能够把我们二十年的战火在一个小时内平息,我就向胡锦涛主席推荐你到伊拉克去当外交官。”女儿接着侃侃而谈,她说:“你们啊!‘夫有报国志,妻为稻粱谋’,两人都没错。错就错在我爸爸的方法上。爸爸你想一想,你想治平天下,可是你没有治平天下的资本啊!别说全国政协委员,你连我们县的政协委员都不是,你凭什么去治平天下?你就在家里好好呆着,孝敬好老人,教育好子女,帮我爷爷照顾好诊所,帮我妈妈管理好幼儿园。平时没事种种地,读读书,练练字。把我们家建设成一个小康之家,一个书香之家,一个耕读之家。总之,使我们家成为一个社会地位虽然较低,但文化品味却比较高的,一个真正中国读书人的样板家庭。到那时候,天下的读书人都会不远千里来向你学习。那就真正做到‘君子不出门而成教于天下’了”。当她的同龄人还在为早恋、厌学、网瘾等问题让家长焦头烂额的时候,我们的私塾孩子已经在为父母排忧解难了。还有什么比看到孩子心智成熟更能让家长欢欣鼓舞呢?我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我们感到了欣慰和幸福!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最近一段时间。今天我看到了很多大学生在这里做义工。我不由得想到了我的女儿。她和他们一样优秀。和他们一样风华正茂。本来她也应该和他们一样散步在美丽校园的林荫大道上。可是由于我的原因,她通往大学的道路被我生生斩断了。我的女儿也曾为此掉过眼泪。可是就在前不久,有一天她突然对我说:“爸爸,我想通了一个道理,是通过打太极拳想通的。”我问她想通了什么?她说:“我不想考文凭了。现在的文凭制度实际上就是一个看不到底的陷阱。一旦陷进去就永无出头之日。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一路走来,筋疲力尽,就为一纸文凭而已!即便你得到了北大博士的文凭。等你进入社会,左右你命运的还有金钱和各种社会关系。那纸文凭对你的命运并不起决定作用。退一步讲,如果这十几年能够学到真功夫也行。大不了就像历史上那些落第秀才如李时珍、蒲松龄一样,自己可以在其他领域大显身手。可是这十几年究竟学到了什么?大家看得清清楚楚。倒不如从现在开始,我想怎么学就怎么学,该怎么学就怎么学。真实地学习,快乐地学习。等到有一天我出去找工作,人家问我‘有什么文凭?’我答曰‘小学文凭也没有’。人家又问‘有何专长?’我答曰‘没什么专长,就是读过几本书而已’。人家再问‘读过什么书’,我答曰‘四书五经,内难伤寒而已’。到那时,没有文凭反倒成了一张无价金字文凭!”(鼓掌)。

 

不愧是90后,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超越我们。既然孩子们已经做出了明智而果断的抉择,我们成年人还犹豫什么呢?有一位非常优秀的私立学校的校长曾经跟我说:“当前应试教育的弊端我们也是深恶痛绝的,但目前它是中国教育的主流,是不可回避的。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人,应该顺天应人。既要让孩子们学习好传统文化,又要让他们考高分,成为应试教育的佼佼者。”我认为,这种思想是自相矛盾的。中国教育出现了问题,从国家总理到平民百姓都看得明明白白。什么是中国人目前最大的天命?中国教育必须改革!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天命!你究竟要顺什么天?应什么人?尤其作为一名以学习传统文化自居的人,更应该去担当这个历史的责任!我们做事情,不问是难是易,不问是利是害,只问是否合乎道义!只要是合乎道义的事情,“虽千百人吾往矣!”。

 

想当年,我先师孔子,终其一生,颠沛流离,尚且惶惶如丧家之犬。看如今,我等不肖子孙,有何德何能?凭什么必须一帆风顺?!凭什么必须马到成功?!凭什么必须拥有掌声和鲜花?!毕竟我们是在以无比渺小的个人力量来向这个铁板一块的正统教育体系进行撞击。不经历苦难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正视苦难!我们从来不向往苦难,但是也绝对不会逃避苦难!我是河北人,请用两千年前我们一位河北老乡的话来和大家共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我上面讲述了三个故事,大家也许已经体会到了我这八年来所经历过的酸甜苦辣。历史已经过去,现实依然残酷,未来还很漫长。我现在的学堂已经成为中医专业私塾。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初级阶段的中医学习。到2013年,也就是明德学堂创办十周年。我将带领我的弟子们再次外出游学。古人说:“砚田墨雨笔生花,书生仗剑走天涯。”现在恐怕不行了。不要说带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剑,即便带一把杀猪刀恐怕也出不了北京火车站。所以我改动了一个字,叫做“砚田墨雨笔生花,书生仗医走天涯”。就凭一根针,一把草,我们要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凡是有书院学堂的地方我们都要去拜访,以文会友,以医会友。凡是有古圣先贤遗迹的地方我们都要去瞻仰去祭拜,传承文脉,继往开来。亚圣孟子曾说他平生有三大快事,“一是父母兄弟俱在;二是上不愧于天,下不怍于地;三是聚天下英才而教之。”今天,我也要告诉大家,我也有三大快事,“一是读尽天下奇书;二是游遍天下奇山水;三是识遍天下真豪杰。”

 

将来如果有一天,我带领弟子游学到了在座诸位贤达的府上,希望能够赏一杯茶水喝!(起身,抱拳,作揖)(掌声)。

 

责任编辑:葛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