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宋:现代的拂晓时辰》《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时代》等。 |
我为什么粉宋朝吗?
——《生活在宋朝》自序
作者:吴钩
来源:信息来源于网络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九月十六日丁丑
耶稣2015年10月28日
《生活在宋朝》,吴钩 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北京时代华语出品。
【基本信息】
书名:《生活在宋朝》
作者:吴钩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品:北京时代华语
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包装:平装
ISBN:9787535484062
【编辑推荐】
★文史江湖的知名鬼才、人称“马亲王”的马伯庸倾情作序推荐。
★从宋朝民众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入手,结合当下的现实热点,选取宋朝历史上的相似案例,幽默风趣地进行解读。
★“大宋消防队”“舌尖上的宋朝”“大宋足球联赛”“宋朝拆迁,每户会补多少钱?”等话题十分接地气,以史为鉴更能加深我们对时事的理解。
★大量宋朝名画作为参考资料,图文并茂,让你轻松了解宋史。
【作者简介】
吴钩,腾讯“大家”签约作家,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著名历史研究者。
主要关注领域为古代的政制与社会生活,习惯以社会学与政治学为分析工具,对正史野稗、前人笔记所记录的古代社会、官场细节及其背后隐秘进行梳理分析。
在《博览群书》《书屋》《社会科学论坛》《二十一世纪》等刊物发表有多篇历史社会学随笔。
著有《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
【目录】
第一辑
宋人也有“黄金周”
宋人也有“黄金周” / 002
元宵是宋人的狂欢节 / 007
拟一份大宋“元宵联欢晚会”节目单 / 016
《清明上河图》密码 / 023
宋人过七夕 / 037
回到宋朝过春节 / 040
第二辑
舌尖上的宋朝
露“事业线”的何止是大唐? / 048
香艳女相扑 / 057
“蹴鞠场边万人看”——大宋足球联赛 / 061
舌尖上的宋朝 / 067
北宋禁食狗肉风波 / 073
在宋朝,点翠不是时尚是犯禁 / 077
第三辑
假如一千年前有诺贝尔奖
假如一千年前有诺贝尔奖 / 082
假如北宋真的有一位萧峰,他非死不可吗? / 086
宋人是如何防范“豆腐渣”工程的? / 091
宋朝人如果在闹市“飙车”,该当何罪? / 096
宋朝人到衙门打官司,需要下跪吗? / 100
条例,还是斧头:保护产权的两条路径 / 108
第四辑
宋朝拆迁,每户能补多少钱?
宋朝拆迁,每户能补多少钱? / 114
假如宋朝有一份《查理周刊》 / 119
大宋消防队 / 124
发生在宋代的土葬与火葬之争 / 130
宋王朝许民“越诉” / 134
户籍制度与社会流动性 / 138
第五辑
看苏轼与名妓当广告代言人
看苏轼与名妓当广告代言人 / 144
以大历史的目光看宋朝酒店 / 148
王安石变戏法 / 156
运河上的宋朝 / 160
从广州港起航的大宋商船 / 167
宋朝为什么会发生钱荒? / 171
第六辑
假如你在宋朝挖到一块“狗头金”
假如你在宋朝挖到一块“狗头金” / 176
打死人贩子该判有罪吗?——合宜的判决,必衡平情理法 / 180
包公能审判自己的侄子吗? / 184
宋朝是如何追究法官错判责任的? / 188
宋朝已有“司法赔偿” / 193
“人命至重,是以圣贤重之”——宋代司法的恤刑慎杀制度 / 197
第七辑
皇帝为什么要贿赂大臣
宋政府是如何处置“通奸罪”的? / 202
北宋官员的“公务用车” / 207
宋朝宰相的引咎辞职 / 212
皇帝为什么要贿赂大臣? / 217
不问苍生问鬼神 / 222
世间无处可饮“廉泉”水 / 226
附录一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真实历史人物 / 232
附录二 海外汉学家是如何评价宋代中国的 / 235
【序言】
“活着”的宋朝
作者:马伯庸
曾经有这么一个有趣的问题:假设你穿越回古代,那么你最希望回到哪个时代?
有人追慕大汉风骨,有人向往大唐气象,有人欣赏魏晋的隐者气质,也有人对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充满好感。但落实到答案上,大部分人都呵呵笑了一下,说我还是回宋朝吧。
为什么?就为活得能舒服点啊。
对过惯了现代生活的人来说,回到宋代应该会嗅到一丝熟悉的气息。那里有琳琅满目的美食,有从不宵禁的城市,有层出不穷的娱乐,有方便快捷的各式服务,有丰富精致的物质文化和艺术追求……也许细节上会有所不同,但无疑宋朝百姓的生活状态,最接近现代人的感觉。
所以一直有人在说,宋代是一个非常具有现代气质的时代,这种现代气质不是指政治结构或科学技术,而是指“活着”这件事的质量。
为什么活着?
怎么活得更好?
这两个问题贯穿了人类文明的整个发展时期,并形成了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无论文明的内容是什么,其最本质的功能,就是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
从刀耕火种到声色犬马,从茹毛饮血到锦衣玉食,文明程度越高,人们的需求就越精细、越复杂。因此,我们只要考察一个时代的生活细节,便可一叶窥秋。
吴钩兄的这本书,正是一本揭示宋代生活细节的好作品。
很多谈及宋代的书,醉心于罗列各种事实——比如汴梁城里多少商铺、多少居民、瓦子里说书的有几家、最好的酒楼有几层、市易物品卖价几何等等——这些是硬件,但构成一个社会形态的不只是硬件,还有很多软性的细节,更能体现时代气质。
比如在书中,作者会详加探讨:宋朝人去衙门诉讼是否需要下跪。看似一个小小的细节考据,实际上却能体现出司法体系的运作方式、礼法意识形态的影响、人文上的认知、社会风气等多个层面的意义。
再比如书中记录了几次社会话题的讨论:是否禁食狗肉、到底是土葬还是火葬等等。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与宋代的距离。我们能身临其境,看到宋人在说话,在争吵,在思考,清晰地领略到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这一个个小细节,让整个宋代社会鲜活起来。它不再是存在于纸面的死去的历史,而是立体的一幅《清明上河图》。
书中还有一些非常有趣的假设:萧峰真回到宋代,是否无处容身;包拯能不能审判自己的亲侄子;若是你在地里挖到一块黄金,宋代法律该如何处置……这些假设既与宋代史料紧密结合,也相当有时代性,它搭起了一座从宋至今的桥梁,可以让读者深切地体会两端的差异,进行比较与思辨。
关于本书作者为什么“粉”宋朝,他自己如此说道:“什么叫‘文明成就’?我觉得‘文明成就’不是指疆土特别辽阔,不是沙场杀敌如麻,不是耀兵异域扬我国威,不是万邦来朝。我心目中的‘文明成就’,是指政治开明一些;社会宽松一些;经济繁荣一些;生活富庶一些。”
我很喜欢这段话,它恰到好处地诠释出了宋代有别于其他朝代的魅力所在,同时也回答了之前的两个问题。
【自序】
我为什么粉宋朝?
作者:吴钩
1
很多朋友都叫我“宋粉”,因为看到我经常写文章或发微博“吹捧”宋朝。我只好澄清:我是宋粉,宋慧乔的粉。的确,宋慧乔是最吸引我的韩国女明星。没有之一。
其实我想说的是,与其说我是“宋粉”,不如说我是“文明粉”。我不是粉宋朝这个王朝,而是粉宋王朝表现出来的文明成就。如果汉朝、唐朝或者明朝、清朝也有同样的文明成就,我也可以成为一名汉粉、唐粉,或者明粉、清粉。
什么叫“文明成就”?我觉得“文明成就”不是指疆土特别辽阔,不是沙场杀敌如麻,不是耀兵异域扬我国威,不是万邦来朝。我心目中的“文明成就”,是指政治开明一些;社会宽松一些;经济繁荣一些;生活富庶一些。套用徐老怪电影《智取威虎山》里座山雕的话来说:一个字,就是老百姓过得更富足、更自由、更有尊严、更有幸福感。
若论“武功”上的表现,两宋可能远不如汉唐,甚至不及明清。一直以来,“人们往往一提到汉朝、唐朝,就褒就捧:盛世治世;一讲到宋代,就贬就抑:积贫积弱。”——这是宋史学家张邦炜先生的感叹。我心有戚戚焉。
但是,如果用我前面提到的那些“文明”指标去衡量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你也许就会发现,一直被贬低的宋王朝,无疑是“文明成就”最高的一个时代。也没有之一。
2
且听我一一道来。
历史上不少王朝立国之初,都搞过“恐怖统治”,借以威慑臣民。朱元璋建立明朝,清兵入关,都大兴“文字狱”,惟独赵宋立国,宋太祖即在宗庙立下誓约,告诫子孙不得诛杀上书言事之人。在这个誓约的约束下,宋王朝的文臣庶民嘴上议论国政,哪怕出言不逊,一般来说是不用担心被砍头的。所以,年轻气盛的苏辙在科举考试上的策论中,才敢批评宗仁宗好色,“宫中贵妃已至千数,歌舞饮酒,欢乐失节”。而宋仁宗阅卷后,不知是不是很生气,但他不能将苏辙抓起来治罪,还得承认苏辙说得好,授予他官职。
两宋三百余年,除了一二例外,确实极少有士大夫因为上书言事、发表议论而被朝廷羞辱、杀戮。要知道,明清时期,受“文字狱”牵连而被皇帝砍脑袋的人,可是数以万计的。
我再举个例子:宋仁宗时,四川有个老公知,给成都太守献诗一首:“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意思是说,咱们把剑门栈阁炸了,将成都变成一个独立王国。这是赤裸裸鼓动四川割据独立嘛。成都太守一听,这还了得?立即将那老公知抓起来。案子报到朝廷。宋仁宗说,这是老秀才故作惊人语,说大话吸引眼球罢了。不必为难他,将他放了,找个小地方给他个小官当当。这事儿要是发生在朱元璋时代,或者发生在所谓的“康雍乾盛世”,那个老秀才必定是诛九族了。你不能不承认,宋朝的政治氛围确实比其他王朝更开明一些。
3
宋朝的社会制度,也比其他时代更宽松、开放。一个生活在宋代的人,在法律上没有贵贱之分,允许自由迁徙,出远门不需要带通行证、介绍信。你要是生活在汉代、唐代、元代、明代,想出趟远门都得向户口所在地开具一张介绍信,否则,过关时会被抓起来。
宋朝人结社也很自由,演杂剧的可以结成“绯绿社”, 蹴球的有“齐云社”,唱曲的有“遏云社”,喜欢相扑的有“角抵社”,喜欢射弩的可结成“锦标社”,喜欢纹身花绣的有“锦体社”,喜欢使棒弄棍的“英略社”,说书的有“雄辩社”,表演皮影戏的有“绘革社”,剃头的师傅也可以组成“净发社”,变戏法的有“云机社”,热爱慈善的有“放生会”,写诗的可以组织“诗社”,好赌的可以加入“穷富赌钱社”,连妓女们也可以成立一个“翠锦社”……各种结社应有尽有,只要你能拉到几位同好,就可以成立一个“社”。
话说1831年,法国人托克维尔到美国访问,呆了大半年,他发现,“在美国,不仅有人人都可以组织的工商团体,而且还有其他成千上万的团体。既有宗教团体,又有道德团体;既有十分认真的团体,又有非常无聊的团体;既有非常一般的团体,又有非常特殊的团体;既有规模庞大的团体,又有规模甚小的团体。”如果托克维尔有机会在十二三世纪访问中国,他一定也会发现宋人的结社,也丰富得足以让人瞠目结舌。
4
宋代经济之繁华,则恐怕连网上的“宋黑”都不敢公然否认。世界第一张纸币产生在宋朝;十一世纪至十三世纪的宋钱,是风靡东南亚的硬通货;在宋朝的大城市,出现了类似于有价证券交易中心的“交引铺”;宋朝的城市人口比例超过20%,南宋时达到22.4%,而1957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也不过是15.4%;宋朝的非农业税比例接近85%,农业税变得微不足道,这是中国历史绝无仅有的事情。
现在人们都在热议的“一带一路”,其中“海上丝绸之路”最繁华的时间段就是宋元时期,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中经杭州湾和福州、漳州、泉州金三角,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许多人夸耀的“郑和下西洋”,其实只是朱明王朝耀兵异域之举罢了,跟民间商贸没什么关系。
而凭着遥遥领先世界的造船技术、指南针技术与丰富的航海经验,宋朝的海商将商船开至南洋群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驶入孟加拉湾,然后入印度洋,经印度洋进入阿拉伯海与波斯湾 ,再沿着阿拉伯半岛海岸进入红海,或越过苏伊士地峡入地中海。原来由阿拉伯商人控制航线的印度洋,在十一至十三世纪时,已成了大宋商船的天下。
5
经济上的繁华,当然让宋朝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相对富足一些。宋朝的富庶,宋人自己也感受到了,宋真宗时的宰相王旦说,“京城资产,百万(贯)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往汴京的大街上随便扔一块石头,便能砸着一个腰缠十万贯的土豪。
我们不妨将宋人的生活水平跟其他朝代比较一下。汉代史书必大书一笔的富翁,如果放到宋朝,不过是一个不足为道的中产而已;而宋代一户中产的财产,则是汉代中产家产的10倍乃至30倍。
唐朝诗人爱炫富,有个叫韦楚老的唐朝诗人,写了一首炫富的诗:“十幅红绡围夜玉。”但宋朝的沈括嘲笑他没见过世面:“十幅红绡为帐,方不及四五尺,不知如何伸脚?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沈括的结论是,“唐人作富贵诗,多记其奉养器服之盛,乃贫眼所惊耳”。
后来的明朝人,则对宋人的富足生活有点“羡慕嫉妒恨”。一个叫做郎瑛的明朝公知感慨说:“今读(宋朝人的)《梦华录》、《梦粱录》、《武林旧事》,则宋之富盛,过今远矣。今天下一统,赋税尤繁,又无岁币之事,何一邑之间,千金之家,不过一二?”
宋朝人也比较会享受生活。今天一名城市小资心仪的有品位生活是怎样的?大概就是这样子:养一条宠物狗,经常看一场电影,到星巴克喝咖啡,下班买束鲜花回家,隔段时间就出去旅游一趟。宋朝小市民的生活也差不多如此。他们养宠物,家里插鲜花,喜欢游山玩水逛公园,上茶坊品茶,到瓦舍勾栏看表演,追求美食,家中常备饮料,夏天有冷饮,每日沐浴(你要知道,那时候的欧洲人几乎是不洗澡的),使用牙刷与牙粉清洁牙齿。
6
宋代中国表现出来的这些文明成就,让我特别有亲切感,所以不厌其烦在写文章、发微博介绍大宋文明,还写了一本《重新发现宋朝》的小书。偶尔有学校与微信群邀请我去做讲座,我也是趁机将宋朝历史拿出来“吹嘘”。说得多了,便博来了“宋粉”的称号。
自打被成为“宋粉”之后,我跟其他朝代粉也有了一些争吵。但是,正如我“粉宋朝”是出于“粉文明”的缘故,我与其他朝代粉争吵,也是为了反对我认为“不文明”的历史现象。比如一些自由主义者礼赞大唐,说大唐自由开放之类,我便忍不住提醒他:如果你穿越回到唐朝,小心托生在贱民之家。唐朝有贵贱制度,贱民如同牲口,是主家的私有财产,可以牵到市场买卖。而这个贱民制度,到了宋代就逐渐瓦解了。
还有一些“明粉”,经常跑来责问我:大宋、大明都是汉人王朝,你为什么总是黑我大明?“明粉”中有许多“皇汉”,而“皇汉”的逻辑是我永远都不懂的。我“黑”明朝跟它是不是汉人王朝毫无关系,只是很看不惯朱元璋建立的那套显得很野蛮的制度而已,比如他将农民的活动范围限制在一里之间,任何人离乡百里,都要先向官方申请介绍信。
我的本家吴晓波先生曾说:“有杂志给我发问卷:‘如果你能穿越,最喜欢回到哪个朝代?’我想了一下说,‘宋朝吧。’”如果要穿越,宋朝确实是首选。不过,我这个“宋粉”其实并不想穿越回到宋代,我还是很享受今天的现代文明的。但我会继续不遗余力地鼓吹“大宋文明”,因为我认为,一千年前宋朝人建立的文明成就,是祖宗留下的一笔珍贵遗产,不应该被今人遗忘。
责任编辑:葛灿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