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衡】船山精神“十二不”

栏目:往圣先贤
发布时间:2015-12-16 10:17:32
标签:



船山精神“十二不”

作者:胡兴衡(衡阳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船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来源:作者授权儒家网 发布;原载于中华船山网(2015年12月15日)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十一月初五日乙丑

             耶稣2015年12月15日

 

摘   要:为了弘扬船山精神,激励船山故里万千学子“学为圣贤,志振华夏”,并使之家喻户晓,代代相传,特将船山精神提炼成十二则: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威武不屈的豪杰精神; 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 ; 诲人不倦的奉献精神;自强不息的担当精神;一尘不染的廉洁精神 ;卓然不群的批判精神;趋时不俗的创新精神;致用不虚的务实精神;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

关键词:船山精神

 

船山精神犹如圣灯,光耀环宇,永不熄灭。近百余年来一大批仁人志士,如龚自珍、陶澍、魏源、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郭嵩焘、王闿运、谭嗣同、杨度、陈天华、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蔡和森、毛泽东等,无不受其精神的深远影响,成为华夏民族振兴的精英,从而奠定了船山精神之崇高地位。针对社会各界许多人士只识船山之名,不知其精神实质的现状,同时为了弘扬船山精神,激励船山故里万千学子“学为圣贤,志振华夏”,我们船山文化传习总会在开展船山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将船山精神提炼成十二则,以便使其深入人心,耳熟能详,家喻户晓,代代相传。较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个关键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恰与船山精神基本吻合,笔者觉得更有推介的必要。现具体阐述如下:

 

一、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

船山先生的爱国精神贯穿整个一生,是其他各种精神的源泉。他少年立志报国,发愤苦读。青年组建“行社”、“匡社”,并考取功名,却遇战乱而报国无门。壮年冒死进言献计抗清无望,便毅然决定于南岳衡山举兵起义,与清军浴血奋战失败而投奔南明王朝,然险遭暗害而被迫逃出,为躲避清政府缉拿,颠沛流离于湘南各地以保存实力。晚年不剃发,不易服,隐居于曲兰镇石船山下,著述授徒,企求文化复国,无论晴雨均戴伞穿屐,以示“头不顶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素以明遗臣自称,“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不向“入侵的外族”满清王朝低头。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这种忠贞于大汉民族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气节,凸显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典范的人格魅力。这种爱国情怀与报国志向,理应成为我们船山故里人永恒的精神支柱。

 

二、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

船山先生自幼好学,四岁伴大哥王介之读书,七岁读完十三经,十岁学了五经经义,十四岁中秀才,十五至十六岁阅读了《离骚》、汉魏《乐府》历代诗人佳作十万余首。二十岁就读岳麓书院,以博学多识著称,二十四岁中举人。为匡世济民,能坚持二十年求知,甚为难能可贵。作为衡阳学子,都像船山先生一样,为“匡扶中华”而孜孜求知,乃国家、民族希望所在。

 

三、威武不屈的豪杰精神

船山先生面对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邀其入伍,自伤面容以拒之,寄希望于永历政权;面对南下清军,痛感亡国之忧,于南岳衡山愤然揭竿而起。在义军领导是书生、战士为未经训练的农民,又缺乏给养,且孤立无援的形势下,他率众誓不投降,苦撑数月,凭借险要地势,死里逃生,投奔肇庆南明王朝以图复国。起义惨败后,船山投奔南明王朝任行人司行人之职,对东阁大学士王化澄弄权乱国、贪赃枉法、残害忠良极为不满,为正朝纲,实现反清复明大业,他无所畏惧,一身正气,大义凛然,连续三次上疏弹劾王化澄。虽因此身陷大狱,险至死地,却无半点讨好求荣之意。幸得好友高一功仗义营救,方免于难。清康熙十二年(1673)十一月,三藩乱起。次年二月,吴三桂叛军攻占湖南衡阳后,船山先生拒不为吴称帝撰写劝进表,义正辞严怒斥这个引狼入室的卑鄙之人。目睹当今世界并不安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以“和平演变”及“武力威胁”等方式,乱我、亡我中华民族之心不死。“国家兴亡,匹夫有则”,面对各种邪恶势力及列强,理当效仿船山先生,无所畏惧,毫不屈服,凭智慧和实力制胜。

 

四、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船山先生从1643年进京因战乱道路被封死而失去考中进士的机会以后,到清康熙中期,经历了四十余年的乱世沉浮,他绝望地目送大明王朝一步步沉没,也悲痛地承受着家人和亲友个个地死去。据史学家不完全统计,直到船山先生病逝之前,他共失去了四代三十余位亲人,几乎所有死难的亲人,都含有非正常死亡的因素。这还没有包括他的那些良师益友。船山先生经万难而不退缩,历万死而不悔变,以无法想象的惊人毅力,去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创造了世间生命的奇迹。当今学生,独生子女占多数,从小备受宠爱,抗挫折能力较差,能以船山先生为榜样,经受百般磨炼,将来必成大器。

 

五、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

船山先生在武装抗清失败、投奔南明王朝绝望之后,他凭着自己对文化复国的伟大抱负,隐居深山,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上来。他以极度的热情,遨游书海,独秉孤灯,手不释卷,笔不停书。一笔一划,皆为楷体;一字一句,绝不敷衍。著述四十余年,对他之前的传统文化经典进行了详尽的研读、评注和创新,写下了《黄书》、《宋论》、《读通鉴论》、《周易内传》、《尚书引义》等竟达四百多卷、八百余万字的煌煌巨著,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认真的、最了不起的、最受人尊敬的读书人。在钻研学问方面,我们一生能如此“立言”,堂堂中华必将“大师频出”,成为文化强国就指日可待。

 

六、诲人不倦的奉献精神

船山先生在隐居著述的同时,兼授徒。为满足研究与教学需要,常常跋山涉水去十几里外的书香世家刘近鲁处借阅书籍,备课十分认真与实用,讲解深受学生欢迎与爱戴。哪怕是忍饥挨饿、重病缠身,也要让学生满意而归,培养了王敔、唐须竹、章有谟等一批名生。近年来,我们主办船山文化进校园、船山文化亲子共读公益大讲堂、船山文化夏令营,就是一种全免费、纯公益的活动,旨在培养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包括老师、家长、学生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乐此不疲,都以义务参与为光荣。

 

七、自强不息的担当精神

船山先生晚年的生活是非常清苦的。从败叶庐,到观生居,到石船山洞,最后到湘西草堂,均在陋室中居住,常常食不饱肚、衣仅遮体,以别人送的旧账簿作稿纸,成文后赠与救济过自己的朋友。特别是在七岁女儿因病无钱医治而夭折的极度艰难与悲伤中,船山先生仍自加压力,负重奋进,勇于挑起文化复国的重担,哪怕卧病在床,“腕不胜砚”、“指不胜笔”,也决不停歇,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当代,“留守儿童”最需要的是进行“自觉、自律、自强”精神的教育,船山先生堪称楷模。

 

八、一尘不染的廉洁精神

船山先生倡导为官者,最根本的一点便是洁己爱民:“夫为政者,廉以洁己,慈以爱民,尽其在己者而已。”“夫德者,自得也;政者,自正也。”他视王化澄之贪赃枉法者为国之祸害;他视清廷送来的布缎为奢侈品,坚决拒绝,而对可救济穷苦百姓的粮食则示儿收下。目前,我们通过推行船山文化韵律操(《示子侄》),就是要让后代从小进行廉洁教育,不沾染恶习,养成良好的道德操行。

 

九、卓然不群的批判精神

船山先生在哲学上,继承和发展张载的“气化”论,对宋明理学做了批判性的总结,提出“虚空即气,气则动者也”、“气者,理之依也”等命题。在史学上,反对“泥古过高而菲薄方今”的复古思想,主张“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一反宋明理学“存天理,去人欲”之说,认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据此抨击明代政治弊端,反对豪强兼并土地。当今,学生具有辨别“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十分重要,敢于批判,善于批判,不同流合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方能在正道上越走越宽广。

 

十、趋时不俗的创新精神

 “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船山先生生活在明清鼎革之际,不落俗套,着力于创建一个继往开来的学说体系,把儒家思想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形成了“帝王之统”与“儒者之统”的独到见解:“天下除帝王之统外,还有个儒者之统。儒者之统与帝王之统并行于天下,而互为兴替。其合也,天下以道而治,道以天子而明。而帝王之统绝,儒者犹保其道以孤行而无所待,以人存道,而道不可亡。”这恰如其分地道出船山先生文化复国的心声与坚定信念。继而得出:“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的全新论断。另外,他还有许多令人惊叹的辩证观点。如动与静、博与约、知与行、学与思、格物与致和等方面,均体现其真知灼见,颇能给人以启迪。“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大众创业”是时代潮流,培养“创客”是历史使命。中华民族要在世界民族之林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像船山先生那样不落俗套,勇“开生面”,

 

十一、致用不虚的务实精神

船山先生对理学心学的空疏无用弊端进行了有力的驳斥,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他倡导培养德才兼备的正人君子,绝不能纸上谈兵,务必身体力行,口心一致;绝不能沉沦于追名逐利,务必心系国家兴衰安危。当今学校教育注重“学以致用,知行并进”,才能为国家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否则,学非所用,就会让学生失去兴趣,虚度光阴。

 

十二、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

船山先生学说体系出入儒、释、道,横跨文、史、哲,吸收了各家重要养分,提出了诸多独到见解。如先生辟佛、入佛和传佛,原则问题上不排异,不苟同,但又能形成辩证的统一。因此赢得佛教界美誉:“不愿成佛,愿见船山”。又如在坚守汉民族文化本位性方面,从不丧失自我,但又能融合满族等各种异质文化,从而使中华文化海纳百川,互融互补,生生不息。当今,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我们应求同存异,把“仁”的教育与“智”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及以后的工作中吸收营养,学会包容,和谐共处。

 

上述船山精神“十二不”,概述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有助于敦促圣贤故里人,铭记于心,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让船山精神更加发扬光大,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之春  撰  《王夫之年谱》  中华书局

[2]王立新  著    《天地大儒王船山》   岳麓书社   2011年版

[3]熊考核   著    《走近船山》   湖南人民出版社

[4]胡国繁   著   《行止船山》    中国文联出版社

[5]百度    《王夫之》词条


责任编辑:梁金瑞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