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论语点睛》《春秋精神》《四书要义》《大人启蒙读本》《儒家法眼》等。 |
《论语点睛》之四十二:礼制因时而异,原则万古不易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十二月十六日丙午
耶稣2016年1月25日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为政篇》第二三章)
子张问:“十代以后(的礼制)可以预知吗?”孔子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制,有所加减是可以考知的;周朝继承了商期的礼制,有所加减是可以考知的。将来有继周朝而起的王朝,即使一百代之久,也是可以预知的。
儒家的礼,有不可变有可变,礼的精神即仁义原则万古不易,外王学大师董仲舒说:“王者有改制之名,无易道之实。”礼的具体内容则因时代不同而可以有所损益,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和变化。比如,夏尚忠,商尚質,周尚文,这就是礼之变。
《礼运篇》曰:“变而从时”;《礼器篇》曰:“礼时为大。尧授舜、舜授禹、汤放桀、武王伐纣,时也。”可见礼经是以改制为随时之宜的。《大易》有《随卦》与《鼎革》二卦。《随卦》曰:“随时之义大矣哉”;《杂卦》曰:“革,去故也,鼎,取新也”,说的都是随时革故鼎新之义。
儒家外王学就是关于制度建设和创新的学说。董仲舒说:“圣王之继乱世也,扫除其迹而悉去之。”又说:“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对于乱世的恶制,必须“扫除其迹而悉去之”。对于前代和传统的礼制,儒家“更化”的时候则比较慎重,不会彻底扫除全部推倒重来,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汲精取华的前提下发展。某些人伦道理风俗习惯则不必改,不宜干涉。
或以儒家为复古主义,大误会也。制度考文,制礼作乐,时王之职。三代不同礼,古今异宜,岂能刻舟求剑?孔子是复古主义的坚决反对者,他说:“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史上最大伪君子王莽就是复古主义的第一典型。此人弄权有术治国无能,抱残守缺,迂腐不堪,僵硬地照搬古礼,恰恰乖悖了古道,把国家和自家都弄得一团糟。而且,君主时代,君非暴君,政非暴政,王莽作为重臣,不去努力“正君心”,而玩弄阴谋权术趁机篡位,岂仅不道德,是犯罪也。
返本开新四个字是儒家政治精神的最佳写照:开新不忘返本,返本不忘开新;返本是保证道统的纯粹,开新是适应世界的变化;返本是坚持原则的“保守”,开新是与时俱进的先进和通权达变的灵活。变与不变,辩证统一。返民本之本,开民主之新;返道德之本,开制度之新;返文化之本,开文明之新;返孔孟之本,开时代之新。
如果返本不能开新,必是对儒家之“本”、孔孟之道把握不足,未能消除“意必固我”的习气,病在迂腐顽固,不能通权达变。晚清徐桐等保守派就是迂腐顽固的典型;张之洞等洋务派以君主制为体,虽知“达变”,终究有限,未能开新,主观原因都是“返本”不到位。
责任编辑:葛灿
【上一篇】【王文琦】从“见在”到“现成”
【下一篇】【傅路江】中医与数学的对话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