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笑非】周禮學名著與重要流派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16-03-15 18:16:36
标签:
吴笑非

作者简介:吴飞,字笑非,号太常、经礼堂,男,辛酉年(西历1981年)生,山东济南人。业郑学,尊周书院(网站)、道里书院(网站)管理员。出版有《汉学读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年4月)《礼学拾级》(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2月)。

 

周禮學名著與重要流派

作者:吴笑非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首发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日二月初七

           耶稣2016年3月15日


 

周禮學名著與重要流派

 

1、鄭康成《周禮注》,賈公彥《周禮注疏》。

 

鄭玄,字康成,東漢末經學集大成者,時稱“經神”,其學以《周禮》為法典,《春秋公羊傳》為精神,以整齊百家學說,後世尊為“鄭學”。其學自聖人開鑿乾度,至於孔子為漢制法,無所不包,後世遍注群經如朱子、郝敬(字仲輿)者,無不取法於斯。《周禮注》為鄭學之核心,《論語注》、《毛詩鄭箋》、《尚書注》、《儀禮注》、《禮記注》,皆以周禮疏通整齊之,而禮樂之用,因之益廣。《周禮注疏》者,唐初諸儒援魏晉南北朝義疏而官定,以康成禮學重博物,故唐時三禮注亦頗攻於名物制度。

 

2、李旴江《周禮致太平論》。

 

李覯,字泰伯,好旴江先生。皇祐初得范文正公舉薦,慶曆新政與有力焉。先生頗好禮,有《禮論七篇》謂:“聖人者,根諸性者也。賢人者,學禮而後能者也。聖人率其仁義智信之性,會而為禮;禮成而後仁義智信可見矣。”“禮與仁義智信豈並列之物歟?仁義智信者,實用也。禮者虚稱也,法制之總名也。然而所以與仁義智信並列而其次在三者,意者謂雖有仁義智信必須以禮制中而行之乎?”本書分內治、國用、軍衛、刑禁、官人、教道,以周禮鄭注立論,而尚實學。如不羡井田,謂田野辟,人盡力為治,并因史乘以證水利耕作之事。如曰“理財之道,去偽為先”, 然於桑弘羊之平准,管仲之輕重,李悝之平糴,亦主取以利民。又本書以經施政,實啟葉秀發(諱時)《禮經會元》,鄭節卿(諱伯謙)《太平經國書》,乃至丘瓊山(諱濬)《大學衍義補》云云。竊謂此體例於今最切,學者矚目之。

 

3、王荊公《周官新義》。

 

王安石,字介甫,封荊國公,謚文公,熙寧變法之宰相。此書與詩書新義,為荊公取才之書,後來亡佚。就今存文字觀之,亦中規中矩,不過以其字學略作發明,推求經書用詞先後之大義而已。後世詬病荊公,曰以理財說周禮,則欲觀荊公之學,宜於青苗、均輸、市易、方田均稅、農田水利諸法求之。唯注經有體,不能盡言,行政有權,未必經訓,則存此書者,但求荊公胸次,謂周公不欺,富國有法而已。後學若能編次三經經解、新法條例,并以變法是非忖度其間,則無枉荊公之志矣。

 

4、俞壽翁《周禮復古編》。

 

俞庭椿,字夀翁,南宋乾道年間進士。本書謂冬官未嘗亡,散在五官之中。其據一曰六官各六十員,而五官總三百四十二員,羨四十二員,必冬官雜入之也。二曰王制以司空役民,而地官當主土地之事,則力役地征應歸冬官。於是重為編次,期見周公規模,後世謂之“冬官未亡說”。此說得朱子、真西山(諱德秀)稱道,於是王次點、吳草廬(諱澄)、丘吉甫(諱葵)、何廷秀、舒國裳、柯喬可、陳子淵、沈林珍、金德溫、徐獻和為之演繹,各家雖殊,務在分職共官之理,而政教兵刑,地利營造之理愈辨焉。故冬官亡與未亡,本非的論,然壽翁創此一說,後儒有以窮理補闕,則於義理有功焉。

 

5、王次點《周禮訂義》。

 

王與之,字次點,南宋人。是書八十卷,自漢唐舊注,至宋時新解,採凡五十一家,存錄宋學,居功至偉。如陳君舉(諱傅良)論六官所屬交互:“是故號令所出,憲章所存,五官皆與聞之,無偏而不舉之處,故三朝適平,而百官正,先王之意,非徒以是互相伺察,迭為長伯也,不如是非所以體羣臣故也。”此說遠勝權力制衡之說,頗見分職聯事之義,至今切要也。又宋儒談經,多參漢唐,如《太平經國書》,而能比附經文之下,以史明經,則始是書及體陳君復(友仁)《周禮集說》,蓋開風氣之先,以啓宋明學風者也。是書循冬官未亡說,但一仍舊文,附論而已,可謂慎學。

 

6、傳吳草廬《三禮考注》。

 

吳澄,字伯清,號草廬。是書真偽頗有爭議,竊取其註解簡略,初學入門,可以一目了然耳。其中《周禮考注》有單行本,從冬官未亡說,以地官主教,將無關教化之地事地役之官皆移冬官。則真偽與否,此書皆冬官未亡說唯美之作,亦因其唯美,後儒反不敢盡信冬官未亡之說。

 

7、唐惟中《周禮因論》。

 

唐樞,字惟中,號子一,人稱一庵先生,嘉靖間進士,授刑部主事,此書刻於隆慶六年。嘉靖復古,頗重周禮,凡廟制、祭祀、禮樂、荒政、昏禮、醫局,一準周禮以議。張文忠請以周禮、儀禮策士子,禮部令天下立小學習周禮。帝之元子,因補試周禮而告廟。儒士李如玉,以獻《周禮會注》得冠帶。故此書雖只一卷,然其中師生問答,論宋來諸注,並通典、唐制,令人想見盛世之學也。是書頗駁《三禮考注》,主張原經分官,謂地官主教,必主民之官,然後能教於日用也。地官司徒,必教以行之,然後為政不失子諒也。令學者於周公之心,三致意焉。又弟子問和布,曰:“這是與民同體,須能和於民,纔可為民極。周之所以為王道,全在這和這極”。弟子問封建,曰:“六典以簡御繁,公天下以為民極。而謂私其土,可乎?”曰:“豈糴糶賒貸之法,後世之必不可行?常平青苗在慎之而已”。

 

8、魏莊渠《周禮沿革傳》。

 

魏校,字子才,號莊渠,嘉靖間名宦,此書僅天地二官,春官未竟,蓋先生仕優治經,著述多啟大概,以付弟子而已。本書主考職官沿革,并論得失,實綜宋明注家之大義。此體例甚重要,後世限於傳注,無專用心,學者當有以續之。

 

9、王昭明《周禮傳》。

 

王應電,字昭明,魏莊渠弟子。尊《周禮》原經,而不錄《考工記》,後附《周禮翼傳》自擬以補闕,如曰:“羲和厯象授時之職,古稱左右史,而老聃為周柱下史,于天文為柱史。今五官皆無其人,蓋冬主事,故記事自宜屬冬。故冬官當有左史書言,右史書動,與内史之策命,而總屬諸柱下史”,又若死人之終事,水泉魚鹽之水事,皆當有專官掌之,則以為冬官之屬是也。又附《周禮圖説》於井田、洫溝、兵制加詳焉,又有深衣、玄端新解,以《儀禮喪服》適博四寸說領寬,帶下尺說接裳處,今見明時文物,蓋頗有從之者。是書長於考證,如冕無後旒,大裘為袞冕外素衣之類,後世有重複者,而不知先生言之矣。

 

10、郝楚望《周禮完解》。

 

郝敬,字仲輿,號楚望,萬曆間進士,遍注群經。是書為冬官未亡說之終結者,蓋曰:“周禮法天地四時而有六官,然則天地之運成於五。且四時唯冬無事,造作皆有地官,故冬官不得不缺也。然則百工器物司空不得不任,而就非設官之屬,故考工亦不得不補。”蓋以周禮取法五行,五官本是完璧,故曰“完解”。又以冬官但考工藝,不在職官之列,而五官因考工而備。後世張嘉玲《周禮說略》,亦引之以駁未亡說,蓋學派之興衰,必能入室操戈,然後服之。四庫欲以篡亂經文輕其說,自以為高義,不知俞壽翁正以山崖屋壁所存,闕文斷簡猶在,故以為漢儒未能盡善耳。故冬官未亡說之衰,必待諸儒窮極遐思,莫由而已,然後郝氏一呼:原有法象,乃無言而復樸矣。又是書曰:“冢宰為宰相,但不欲其專制,故六卿分職,三公三孤非在六卿之外。古者道與事,政與學為一。公孤兼任事,非如後世分爲二,而持清議。”“周官之秘在司空。精神全注於冬官。夫人日用而不知者,惟器為然。朝廷之事莫非工也,國家之用莫非器也。工以人代天,器以用前民。”蓋明體略用,志道遠器,宋以來尚矣,此說至今有餘音焉。

 

11、王平仲《周禮註疏刪翼》。

 

王志長,字平仲書,萬曆間舉人。是書周禮之梯航也。自漢唐家學、荊公新義,至於冬官未亡、補亡、全經之說,宋明典制、政論、性理之學,雖非占畢盡舉,貴在強而弗抑。一冊在手,千載可知也。予為之重刻並序。

 

12、孫籀廎《周禮正義》。

 

孫詒讓,字仲容,號籀廎。是書為清學集大成者,名曰“正義”,不與唐正義同倫。蓋唐正義曰“疏不駁注”,本書則指點鄭注頗多。如經禮三百,曲禮三千,鄭注以經禮即《周禮》,三百即設官之大數。本書乃謂漢時“禮經”謂《儀禮》,“經禮”但指《儀禮》。此蓋清人受於朱子,特重《儀禮》,知漢初禮經之說,而不顧康成以《周禮》為經,且發有禮體之論,若唐正義,則皆能分辨。此蓋宋學以來,務博非古,故不能專受一家也。本書多引群經、諸子,并小學、金石,以釋經文,如引墨子明鬼事說盟詛。又有疑經之勇,若曰:“甸師得為獸人、䲣人之長,或下士當爲上中士之誤也”。若用王曼卿說,謂腊人之府二人,史二人為衍文,唐石經已然。又如大宰九兩,謂牧為邦國之君,長為官長,蓋從宋學,不用鄭注也。又如用江慎修說:“天子不食諸侯”,亦與鄭注反對。則此書法則思辨,皆出宋學而加密焉,非漢學也。

 

13、孫籀廎《周禮政要》。

 

此書列經文鄭注,然後論列史實并以西法以成定策。如口稅引九賦及鄭注,以證歷代丁稅,彼《正義》則九賦猶地稅,九職猶丁稅。蓋此書主於議論,不在考訓,然則焉知康成不廢口算者,不謂經國牧民當有此政乎?故此書雖似相悖,實則相成也。若黃公度(遵憲)《日本國志》,熊逸翁(十力)《讀經示要》,亦頗示周禮與西法可通,而富國實賴焉。今之學者,可不景行?


责任编辑: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