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中国人民大学举办“国际儒学论坛”探讨儒家视域中家国天下
记者:吴新宇(文);唐博(图)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网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十一月初八壬戌
耶稣2016年12月6日
12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与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主办的“国际儒学论坛·2016”在人民大学国学馆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儒家视域中家国天下”,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和瑞士等国家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副校长伊志宏,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事务总长朴仁国,日本驻中国大使馆文化部公使山本恭司等出席论坛。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姚新中,辅仁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陈福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陈金樑,韩国成均馆大学荣誉教授李东俊等中外知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刘伟校长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对于长期以来支持论坛举办的朴仁国总长以及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表示感谢。他指出,儒家传统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不能将传统文化仅仅当成博物馆里的历史遗物,传统文化是人类重要的思想资源;不能只是对传统文化做历史性的研究,要阐发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现实意义;不能将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只当成学者个人的工作,应当使其与当代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使优秀传统文化为普通百姓所接受,进入百姓日常生活。
朴仁国总长指出,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东方人重要的精神家园,国际儒学论坛的举办旨在提供化解人类危机和冲突的可能性方案,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的智慧财富,吸取儒家天人合一、天下为公、厚德载物、仁爱爱人的思想,为人类提供有益的启示。
山本恭司公使对举办此次论坛的中国人民大学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表示敬意。他表示,儒家思想中“家国天下”的概念在日本同样自古流传至今,《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广为人知,成为政治和社会的根本理念,对日本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各位专家的深入的探讨,对东亚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进一步加深各国间的人文交流。
杨朝明院长认为,儒学在今日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有着重要的影响,孔子所确立的价值观念依然是我们的立足点。今天我们思考家国天下的问题,尤其需要思考孔子思想、儒家学说的深层内涵,思考儒学与当今时代的深层联系。
开幕式由伊志宏副校长主持。
张立文教授以《王霸之道与和合天下》为题作大会主旨报告。他认为,在全球化时代,和合智慧为“天下有道”的全球秩序的建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第一,构建和合共生机制,寻求和合天下正义;第二,构建同衷共济机制,寻求和合道体;第三,构建“民胞物与”的全球伙伴机制,寻求生存、价值、可能的和合世界;第四,构建创新包容、公平共享机制,寻求生活安全、和谐、幸福、自由;第五,构建知行合一的德礼机制,实现和合天下的人心和善。
陈来教授以《“仁者人也”新解》为题作大会主旨报告。他认为儒学不仅是“为己之学”,不仅具有修身意义,也是为他的伦理。为己之学,是就自身修养而言的;为他伦理,则是指向他人,指向他人就是爱人。自孔子以来,儒学一直包含两个方面的义理,为己意义上的修身与伦理意义上的爱人。修身的人是指向自我,伦理的人则是指向他人。今天更应当强调伦理学意义上的人,亦即爱护他人。
陈福滨教授以《儒家的“忠恕”思想及其时代意义》为题作大会主旨报告。他认为忠恕是儒家修身的最高道德境界,在古今典籍当中忠恕的论述博大精深,是含有万物的思想学说,也是待人处世方面不可或缺的正道,这样的正道在先贤的传承之下对我们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一直到今天仍然有它的价值的所在。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这种忠恕的思想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之下,必须要有赋予它新的时代的意义。
李东俊教授认为,儒家思想一直就是修己治平之道,儒家虽然在外在方面以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成为目标,但是在内在方面却是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为前提完成的,并且端正心性使自己成熟,进而连接扩充到齐家治国平天下。
串田久治教授以《汉末入学家崔寔的统治论》为题作大会主旨报告,他认为韩非子曾经评判儒家,主张根据时代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崔寔受到韩非子的影响,但是不能简单地归为韩非子,他的思想中也有孟子的成分。韩非子不相信人性善,只强调法律不看重伦理,相反崔寔把对人的信赖作为基础。
本次论坛会期两天,共收到会议论文95篇,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儒家视域中的家国天下”这一主题,共进行了18场学术报告与学术讨论。
“国际儒学论坛”创办于2004年,已经连续举办了12届,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平台,既是学术研讨、学术展示的平台,也是培育学术新秀的平台。
责任编辑:梁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