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作者简介:王正,男,西元1983年生于北京,北京大学文学与哲学双学士,山东大学哲学硕士(师从颜炳罡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师从李存山研究员),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博士后(合作导师杜维明教授)。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编审,研究方向为先秦儒学、儒家道德哲学、儒家工夫论,著有《先秦儒家工夫论研究》,《先秦儒家道德哲学十论》等。 |
书名:《先秦儒家工夫论研究》
作者:王正 著
丛书名称:儒生文丛(第三辑),儒家网出品,任重主编
出版单位: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8月
【内容简介】工夫论是儒家实现内圣外王,尤其是内圣的方法。先秦儒者们提出了克己复礼、慎独、浩然之气、虚壹而静以及大小六艺等培养道德主体、完成道德实践、提升人格境界以及习得外王技艺的丰富方法。本书探讨在儒家思想及实践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的工夫论的起源及早期发展,对之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发前人所未发,不仅具有推动儒学研究的学术价值,也具有推动道德教育实践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王正,1983年生于北京。北京大学文学与哲学双学士,山东大学哲学硕士(师从颜炳罡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师从李存山研究员),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博士后(合作导师杜维明教授)。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动态》编辑部。注释有张伯驹《素月楼联语》(华文出版社2012年版)。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界定与研究意义
一 何谓工夫论?
二 研究先秦儒家工夫论的现代意义
第二节 对研究现状的考察
一 第一期先秦儒家工夫论研究综述
二 第二期先秦儒家工夫论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内容
第一章 儒家工夫论的起源
第一节 西周以前宗教思想中的工夫论意涵
一 “慎厥身,修思永”——工夫修养论的先声
二 殷商宗教的人文转化及其中的工夫论意涵
三 “德”与工夫论
第二节 西周“以德配天”视野下的工夫论先声
一 “以德配天”
二 礼乐文明与工夫论
三 西周的教育制度
第三节 春秋时期德礼之间的工夫论萌芽
一 现实与理想的裂痕
二 德礼的追求
三 君子的风范
第二章 孔子的工夫论思想
第一节 为何需要工夫?工夫何以可能?
一 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
二 “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论
三 “我欲仁,斯仁至矣”的道德主体性的确立
第二节 孔子的工夫论
一 “克己复礼”
二 “修己以敬”
三 “博文约礼”
四 学思之间
五 孝悌忠信的具体实践工夫
六 “中庸”与“畏天命”
第三节 孔子工夫论的目标
一 “君子不器”
二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三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第三章 孔门弟子的工夫论
第一节 颜回之仁 闵子骞、冉雍、伯牛之德行
一 颜子之好学与愚
二 颜子之仁与乐
三 闵子骞、冉雍、冉耕之德行
第二节 子路之勇 冉有之艺
一 子路之信
二 子路之勇
三 冉有之艺
第三节 子贡之智 宰我之辩
一 子贡之《诗》学
二 子贡之由器跻道
三 宰我之才
第四节 子夏之学 子游之礼
一 子夏之“博学近思”
二 子夏之由经学而明道
三 子游之礼学
四 子游之“大同小康”
第五节 曾子之内省
一 “三省”之工夫
二 “弘毅”与“守约”
三 曾子之孝道
四 曾子与《大学》
第六节 其他孔门后学的工夫论
一 子张的弘大之学
二 有子的孝悌之学
三 曾点之狂、原宪之狷
四 其他弟子工夫论简述
第四章 思孟学派的工夫论思想
第一节 子思的工夫论
一 《中庸》——子思之学的义理架构
二 源性明德以立本
三 “慎独”“诚意”以修心
四 畅情节欲以修身
第二节 孟子之心性修养论
一 君子立志
二 “求放心”
三 “尽心”、“知性”、“知天”
四 “存心”、“养性”、“事天”
第三节 孟子之修身“践形”论
一 反求诸己与“知言”
二 “不动心”与“浩然之气”
三 “践形”与实现仁道
第五章 荀子的工夫论思想
第一节 荀子工夫论的理论背景
一 由知别类而生仁
二 以仁发义而制礼
三 三个问题
第二节 “虚壹而静”以“解蔽”“知道”
一 心之功用——思
二 “虚壹而静”以“解蔽”
三 养心治气
第三节 “积学”“师法”以“化性起伪”
一 “积学”与“师法”
二 “化性起伪”
三 工夫论的目标——“尽伦尽制”的圣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从上帝宗教到人文德性——殷商中后期到西周初年的哲学史考察
后记
后记
本书是在我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来,同时又附录了本人硕士论文的修订版。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认为:当中国人走出上帝宗教而进入人文德性后,对如何实践道德并重建天人关系的思考与解决的最重要成果,就是形成了中国哲学特有的工夫论。因而讨论工夫论的来源问题就必须追溯到从上帝宗教到人文德性的转变,所以我的硕士论文实是我博士论文的导言,故而将它收入本书。
当然,本书的论述还有不尽完善之处。尤其是我在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跟随杜维明先生做博士后的近两年时间,杜老师的指点令我的学术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水平也得到了相当提高,因而我深感工夫论在整个儒家的天人关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我目前还没有把它彻底讲清,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对宋明儒学的工夫论还未有深刻研究,这有待于我未来的努力。
本书在写作和修改期间得到了我的博士生导师李存山先生很大的帮助。李老师对学术客观严肃、治学严谨不苟,同时又对学生认真负责。记得在社科院读博士时,研院这边因为特殊的培养模式所以很多导师并不给学生上课,但李老师却坚持给我们上了一整年的专业课,而且每周不落,有时候课上讨论得多了还要到很晚。一次冬天的课,由下午两点一直上到了晚上七点多,等到楼下、李老师点起一支香烟时,漆黑一片的社科院里就只有这一点光亮了。感谢我的硕士导师颜炳罡教授,是他让我对儒家有了切实的体认,从而坚定了我把研究、践行儒家思想作为一生追求的人生方向。本书的完成也离不开社科院张志强、陈静、陈霞以及北大王中江、首师大陈明等老师的热情提点与悉心指导。另外,北大高研院的石秀梅、陈佳红、陆胤等老师对我工作上的帮助,也令我有更多的时间来修订完成此书。
当然,我能得以在学术上进行发展,离不开父母的支持。父母从来没有对我在经济上对家庭的缺乏贡献有任何怨言,反而始终支持我追逐自己的梦想。还要感谢我的妻子王思惠,她让我在学术研究之余得有一方休憩的乐土。
本书草草写就,其中需要修改的地方肯定还有很多,期待读者诸君的指正。
王正
2015年2月
【购买途径】
当当:http://product.dangdang.com/1377585852.html
京东:http://item.jd.com/1763604616.html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