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儒道统论的思想渊源在先秦儒学。孔子为了传承三代先王之道,通过整理、传记六经,建构了从伏羲、尧、舜到周公的传道脉络。孔子及早期儒家建构的儒家之道,主要是通过为六经作传、记、序来表达的。溯源先秦儒家的传记之学,其道统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确立先王之道的核心价值、追溯先王之道的人物谱系、整理先王之道的文献典籍。
北宋前期的宋学学者均以复兴儒家内圣外王之道为目标,但是,随着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宋学主流对王安石的政治批判和学术怀疑进一步加深,他们逐渐更为强调内圣的重要性和根本性。宋儒反对走王安石从《五经》寻求富国强兵的外王路线,转向从《四书》中寻求内圣工夫。宋代士大夫的内圣追求推动了宋学思潮的转向,与此同时也推动了《四书》···
为了弘扬儒家士大夫主体意识,宋儒提出并努力解决下列几个问题:在儒、佛、道三教并盛之时,哪家是中国文化的正统?在儒学学统四起之际,哪一派是儒学的正统?在道统与政统、儒生与君王的共治结构中,该谁主导文化秩序与政治秩序?
书院是比较缺乏强有力政府行政资源的,这是和其他的申遗不太一样。书院的特点是散落在各地,而且它的保护单位完全不一致。所以这两个是我们的缺陷,书院散落在不同的省级文物单位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被不同的部门管理,比较分散,就很难形成一个合力来做这样一件事情。
中华文化是一种具有人文精神的文化,其最大特点是重视教育。中国书院经历了1000多年的办学历程,是中华文化的典范,凝聚了中华人文精神传统,形成了一套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书院精神和书院制度。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文化生命力。当我们今天在思考和呼唤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时候,书院应该而且正在成为传统文化···
在传统文化复兴的当代中国,传统书院也在悄悄兴起。中国古代书院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机构,承载了悠久的中华文化传统,对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世界文明的宏观视野考察,中国书院不仅仅是世界教育体系中的一种类型,体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模式与人文价值,对当代文化复兴将会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11月24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光明网、湖南大学承办的“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在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正式启动。在“复兴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书院何以‘以文化人’”名家讲坛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先后发表演讲。现摘其中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