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领域,人民最贵重,人民是政治的最高目的和终极价值,也是衡量政治品质的第一标准。国家、政府之所以重要,领导和官员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人民需要,人民是国家、政府、领导和官员必须爱护的对象。换言之,爱民是国家、政府、领导和官员必须尽到的责任。这就是民本思想的正义。
自由人未必有尊严,不自由的人必无尊严,不是奴才就是奴隶。没有言论自由,就无文明可言,就与文明绝缘。自由的国家未必都好很好,不自由的国家必然很坏很野蛮。即使是大国,也是野蛮大国、奴隶大国和奴才大国。
对于格物致知,王阳明先生理解有误。他说:“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夫是之谓格。”又说:“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将格物理解为格去物欲、为善去恶,将致知等同于致良知明明德。如此理解,后面的诚意正心修身,岂非成了赘语。
历史是由儒家写的,这里的写字兼有二义,一是笔写,记录历史;二是行写,创造历史。中国的历史是由中道文化引领和王道政治创造的。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和集大成,就是对先秦中道文化和文明的大总结。
X君上台之后,我喝茶机会就非常少了,至今一共才两次。蛮怀念过去经常请我喝茶(其实以喝酒为主)的那几位故人。他们修养远高于一般官员,对人亦热情有礼。除了政治立场不同,其它方面共识颇多,不乏共同语言。好久不见了,念及往昔茶情酒谊,真诚祝福他们。
董仲舒先生言:“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这句话非常好,但某些人不会用,或用来否定正常的利益需求,或用来反对因果论,都是误用。讲明因果就属于正其义、明其道的范畴。东海无偿讲儒包括讲因果,就是不谋其利;释疑解惑,婆心恳切,也不管有没有人明白,就是不计其功。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对于天道与性之关系,学界有多种理解,或解为体用关系,天道为体本性为用;或解为一多关系,天道为一本性为多;或解为母子关系,天道为母本性为子。甚至解为并列关系,识自本性为圣贤,得乎天命(天道)为圣王。
有句名言,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宗教。东海曰,科学的尽头,西哲的尽头,宗教的尽头,佛道的尽头,都有儒学在等着。
政治有其因果,意识形态是决定性的因,决定着制度形态和社会形态,决定着国家的基本性质和命运。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君子知因,即知其果。民国政治之不伦不类、制度之不三不四、国家之衰弱无力、社会之混乱无序、寿命之难以持久,原因就藏在三民主义里。
“域中有三权:曰天,曰君,曰史官。圣人以此三权者制天下之是非,而使之更相助。夫惟天之权而后能寿夭祸福天下之人,而使贤者无夭横穷困之灾,不贤者无以享其富贵寿考之福。然而季次、原宪,古所谓贤人者也,伏于穷阎之下,布衣饘粥之不给。盗跖、庄蹻,横行于天下,食人之肝以为粮,而老死于牖下,不见兵革之祸。如此,则是天之权有···
陈寅恪先生《赠蒋秉南序》中说:“虽然,欧阳永叔少学韩昌黎之文,晚撰五代史记,作义儿冯道诸传,贬斥势利,尊崇气节,遂一匡五代之浇漓,返之淳正。故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遗留之瑰宝。孰谓空文于治道学术无裨益耶?”
即使儒时代,儒门也是参差不齐的,何况杂时代,出现一批红儒、马儒、杂儒,甚至在儒门中暂时性占多数,是不可避免的现象。红儒指毛儒,马儒指立足马家的儒家学者,杂儒指儒门杂家。儒家对待马学有两种态度和方式:一是原则上毫不认同,严厉批判;二是儒主马辅,立足儒家,容纳马学。这就是儒门杂家的方式,非正确,但颇有现实意义。
凡异乎马家立场而公开反对、批判之,就属于异议人士或异议分子。异议分子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异,文化、政治立场观点异乎马家;二是议,公开批判。议而不异,那是马家自己人;异而不议,也不算异议分子。异议群体中,自由派最多,其次是耶教徒,其次是儒家。佛教也有,罕见。道家和其它学派宗派未闻。
处于左右的夹缝,儒家会很艰难,但无大虞,只要自家争气,也是成长和发展的大好机会。儒家劫后方归,整体上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和政治能力都很有限,如果一帆风顺信者盈谷,非儒家之福、中国之幸也。
内圣外王说出自庄子,虽为历代儒家所用,只能是方便说。严格地讲,内圣非内,外王非外,道德对政治具有覆盖性和统摄性。儒家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义统摄人道之一切,当然包括政治。仁义道德之外焉有政治,圣贤君子之外焉有王道。
自由主义优点多多,远远优于极权主义恶制暴政和神本主义的政教合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在总结世界饥荒史时说了一个结论:“事实是显著的:在骇人听闻的世界饥荒史上,从来没有一个独立、民主而又保障新闻自由的国家发生过真正的饥荒。无论找到哪里,我们都找不到这一规律的例外。”
所有邪恶势力都有以下共性:冷酷无情,贪婪无度,卑鄙无耻,暴虐无忌,反复无常,以怨报德。以怨报德即忘恩负义和恩将仇报。有人指出一个触目惊心的历史事实:当年大力帮助支持m乃至救过它命的人大多结局很惨。
我对此以公羊学“文不与而实与”的方式处理。理论上完全不认同,认为儒马没有融合的可能,儒融于马则非儒,马合于儒则非马,此之谓文不与;现实中儒马融合的做法,具有重大的意识形态意义和不可或缺的必要性,是从马时代向儒时代过渡期无法超越的环节,此之谓实与。
儒家文化以仁为本,即仁本主义文化。儒家是中华文化的主统和最高代表,中华文明的主要缔造者和建设者;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基本原则,中华特色的五大普世价值。儒家和中华一体两面:中华是儒家的生命寄托,儒家是中华的精神本质。
中道文化之所以最伟大,是因为中道文化能造就最伟大的人物、最伟大的政治、最伟大的文明和最伟大的民族。圣贤就是最伟大的人物,王道就是最伟大的政治,中华文明就是最伟大的文明,中华民族就是最伟大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