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国家大本,足食为先”:宋代仓储制度的发展与创新

“国家大本,足食为先”,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以农业为主要生产部门的中国古代社会,由于受季节、气候影响与交通运输条件的限制,粮食储备至关重要。《礼记·王制》曰:“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吴钩】北宋的硅谷银行危机:四川交子的一次爆雷

美国硅谷银行倒闭,是这几天最抢眼的新闻之一,恰好我最近在看北宋四川交子的材料,发现硅谷银行倒闭的原因与北宋前期四川交子的一次爆雷有些相似,所以今天就结合硅谷银行这破事儿来说说交子为什么会爆雷。

【吴钩】宋朝人用的钞票是什么样子的?

大家都知道,世界第一张纸币诞生在北宋时的四川,叫做“交子”;南宋时,宋政府还发行一种流通范围更大的纸币,叫做“会子”;此外,宋代又有几种小范围行用的纸币,如湖北会子、两淮交子、关外银会子,另有几种使用时间很短的纸币,如陕西交子、诸路钱引、小钞。

【鲁凤】雍正年间阙里孔庙大修始末——以孔府档案为中心

阙里孔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也是规模最大的祭祀孔子的庙宇。在2000多年的发展中,随着孔子地位的抬高,其庙制由最初的孔氏家庙逐渐发展为全国性的庙宇,并最终演变为最高规格的九进院落建筑群。

【吴钩】再谈电影《满江红》的差错

昨天我们谈了张艺谋新片《满江红》存在的历史专业方面的一些缺陷:不要将《满江红》拍成“满大人”嘛,今天再补充一点。

【吴钩】不要将《满江红》拍成“满大人”嘛

昨天看了张艺谋导演的“刺秦”系列之二《满江红》(之一是《英雄》,当然,这是开玩笑的说法),知道了它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至于具体情节,这里不好剧透,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并没有网友吹的那么好,也没有一部分知识分子批的那么差。但是看完电影之后,我还是忍不住要吐槽几句,倒不是出于吹毛求疵,而是希望电影工作者能够精益求精吧。

南宋皇帝亲自赐匾,宣成书院凭什么?

宣成书院初建于桂林府治北,有张吕二先生祠、藏奎阁、明新堂、斋舍等建筑,设祭器,学粮、经费具备,规制完备,宋理宗赐“宣成书院”匾额,是南宋有名的书院之一。

【吴钩】为什么宋朝能收到比明朝多10倍的商税?

在宋代,商税特指一般商品的过税(相当于流通税)与住税(相当于营业税),市舶抽分、坑冶抽分、房产交易课税、酒税及其他专卖收入、场坊拍卖收入都不包含在商税统计数目之内。北宋中后期,商税收入(单指过税加住税,不含其他来自工商业的税费)常年保持在800至1000万贯之间。

【潘晓 张雪】孔子传道胶州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孔子开创私人讲学先河,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从55岁到68岁,孔子带着他的若干弟子周游列国。史载···

【周学泽】孔子长啥样?《论语》藏“真相”

古代没有照相技术,无法留下音容相貌,孔子长啥样,这给后人带来了不断“衍化”的空间。正所谓“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古到今,孔子的形象也各种各样,但孔子的“真相”并非不可追寻。

【李友生】孔子到底长什么样

在我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不同时期创作了不同的孔子形象,尤其是近期所创作的“智者行仁”孔子像,突破了两千多年来孔子的固定形象,通过对孔子的理解,我想和读者朋友们分享一下创作孔子像的历程,尤其是“智者行仁”孔子像的创作思路。

【张明】王阳明裔孙在贵阳

偶然得知1949年贵大有王姓毕业生是王阳明裔孙,不禁十分好奇,于是搜考清末贵州文化名人资料,果然发现晚清“西南巨儒”郑珍、莫友芝的交友圈中,有来自浙江山阴的王姓父子。他们在晚清贵州政界和学界十分活跃,捐赠阳明遗像,重刻珍稀古籍,在贵州掀起一股王学热潮。他们在贵州活动的时间,由道光年间延续到光绪年间,前后长达40余年。

【张明】王阳明裔孙在贵阳

他们在贵州活动的时间,由道光年间延续到光绪年间,前后长达40余年。他们就是王阳明的裔孙——王惠、王介臣父子。这是王阳明贬谪贵州300多年之后,王阳明裔孙在贵州有明确记载的活动痕迹。本文将王惠、王介臣父子事迹梳理出来,为学界朋友提供一些线索;至于王惠、王介臣父子是否与后来贵大王姓毕业生有关,尚待进一步深入考证。

【吴钩】如果宋朝有“世界杯”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蹴鞠运动在宋代进入鼎盛期,风靡天下,上至皇家贵胄、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黄口稚儿,都以蹴球为乐。一时间,涌现无数蹴球好手。

【吴钩】宋朝拆迁,每户能补偿多少钱?

《大宋之法》是历史作家吴钩通过撰写一系列宋朝司法笔记,从法理、制度、刑事、民事四个方面入手介绍宋朝的司法制度的作品。全书通过援引大量宋人记录的法律案件,与宋朝法条相互参证,还原了宋代司法制度及其实践。本文摘自该书,澎湃新闻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授权发布。

【吴铮强】苏州文庙宋碑:度吾已不可为

苏州文庙位于苏州市中心人民路45号。北宋景祐二年(1035)时任知苏州的范仲淹创建州学,并将州学与文庙合在一起,此后范仲淹之子范纯礼曾有拓建。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苏州文庙毁于兵燹,“荡然无遗”。绍兴十一年(1141)知平江府(苏州)梁汝嘉重建府学及文庙,淳佑年间有屋宇213间,明清时地逾150亩,号称东南诸学宫之首。清末以来···

青海大通孔子后裔世系考

1908年撰修的《湟北大通孔氏家谱》记载,清嘉庆年间,孔秉利三兄弟从甘肃巩昌府来到大通,是为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孔氏后裔的始祖。但由于年代久远,文献阙失,大通孔子后裔对于孔秉利三兄弟之前的世袭传承不得而知。

【吴钩】宋朝皇帝为什么叫做“官家”

许多朋友都知道,宋人习惯在不那么正式的场合称皇帝为“官家”,不管是皇帝身边的宫女、内侍,还是臣僚,抑或是坊间的平民百姓,当他们说起赵家天子时,通常都是用“官家”指称,而不是叫“皇上”“万岁”,当然皇帝本人也接受、认同“官家”的称谓,这跟宋朝之前、之后的称呼习惯都不一样。为什么宋代会形成以“官家”来称呼皇帝的语言习惯呢?

【丁纪】《启颜录》儒家类七条

丁纪按:此数条虽亦非端言庄语,详其对于圣贤与经典,却并无轻慢之意。鲁迅一语之论《启颜录》曰:“好以鄙言调谑人,俳谐太过,时复流于轻薄。”(《中国小说史略》第七篇)此数条,盖可免于此讥。要之,倘非晓悉之熟,加以领会运用之妙,亦难乎出此矣。辑此以献,非欲长戏言戏动之风,故亦无须深求,惟一展颜可也。

【吴钩】“父债”未必要“子还”

“父债子还”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在许多人的印象中,“父债子还”是古代债务关系中的一项通则,被中国人视为天经地义。有人因此批判传统的法律文化漠视子女的独立性,将他们当成了父亲的附庸;但也有人从另外的角度,认为“子还父债”恰恰反映了中国人讲诚信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