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洋】大雅重光 ——出土简帛《诗经》文献综述

根据传统记载,《诗经》流传到汉代,产生了四个流派,即《鲁诗》《齐诗》《韩诗》和《毛诗》,这四家对于《诗经》有不同的解释,依据的《诗经》本文也略有不同。前三个流派很早就失传了,流传至今的唯有《毛诗》。因此一直以来,当我们谈及《诗经》,其实谈论的始终是《毛诗》。无论我们去西安碑林博物馆瞻仰唐代的“开成石经”,还是我···

【程燕 滕胜霖】安大简《诗经》在文本流传中的启示

安大简《诗经》就是近年来发现的简帛古书之一,2015年初入藏安徽大学,编号从1到117,中间缺失编号为18、19、56、57、58、60-71、95、96、97号的20支简,实际存简97支。简文内容为《诗经》国风部分,共存《诗》58篇(含残篇)。安大简《诗经》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先秦《诗经》抄本。虽然安大简只是一个不完整的抄本,但其文本价值尤显珍···

【李林芳】《孔子诗论》与早期《诗经》学的嬗变

《孔子诗论》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中的一篇。上博馆藏的这批竹简在1994年初发现于香港文物市场上,并于同年经上海博物馆出资收购及获捐赠,总计入藏竹简1200余支,35000余字。简文为楚系文字,时代在战国晚期,推测为楚国迁郢都前贵族墓中的随葬物。从2001年起至2012年止,共已陆续刊布九册。其数量庞大,内容丰富,涉···

【涂明君】修身八条目古今谈

修身八条目,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早出现于两千多年前的《礼记·大学》。直到北宋程颢以“穷理”贯通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它才作为“进修之术”受到重视。南宋朱熹将《大学》从《礼记》中抽出,并在作《大学章句》的过程中名之为“条目”详细解释,“八条目”始被奉为儒家经典的修身方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

【张春茂】儒家的慈善观

与慈善有关的内容和思想在传统儒家典籍中可以说比比皆是。儒家思想在推动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极其深远,堪称诸子百家之首,同时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中也蕴含着大量的慈善思想。儒家文化中的许多核心观点,如民本思想、大同理想,是发展慈善事业的立···

【杨朝明】礼乐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不动产”

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广阔舞台上,中华礼乐文明就像一棵永不凋零的大树,一丛常开不败的花簇。它是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精神要义所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荦荦大端。我们今天弘扬传统文化,就要正确认识和解读中华礼乐文明,使之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储峰】中国“和”文化的理论内涵与当代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和”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

【王琦】书院为什么能够延绵千年而不绝

书院作为中国传统社会孕育出来的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机构,不仅在中华文明传承、学术创新、人才培养、服务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流传至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等地区,对儒教文明、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民镇】如何证伪“晚书”?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清华简)中与《尚书》《逸周书》或者所谓《书》类文献相关的篇目,至少有第一辑所见《尹至》《尹诰》《程寤》《保训》《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皇门》《祭公之顾命》诸篇,第三辑所见《傅说之命》上、中、下三篇,第五辑所见《厚父》《封许之命》,第八辑所见《摄命》,第十辑所见《四告》。

【车凤】君子之勇

君子之道早已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和行为典范。而在君子的德行中,“勇”又受到相当的重视。《论语》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至《礼记·中庸》,又有“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许慎《说文解字》云:“勇,气也,从力甬声”,把勇看作是一种能够激发行动力量的“气”。

【王琦】书院为什么能够延绵千年而不绝

书院作为中国传统社会孕育出来的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机构,不仅在中华文明传承、学术创新、人才培养、服务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流传至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等地区,对儒教文明、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书院为什么在中国能够延绵千年而不绝?其独特的精神与价值是什么?钱穆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宋学精神···

【钱镇】“轴心时代”催生文明复兴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强调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写道,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当时古代希腊、古代中国、古代印度等文明都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提···

【郭璞】为《尔雅》写下最佳“说明书”

《尔雅》是我国古代最早一部解释词语的著作,有人称其为我国古代最早的词典。关于它的作者及成书时间,学界说法不一,多认为它是由战国至西汉之间的学者累积编写而成,并非一时一人之作。现今流传的《尔雅》共19篇,最后7篇为:《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分门别类地记载了大量动植物知识,初步形成···

【吴尚之】读书“十要”:古人的读书智慧

中国古代先贤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韩愈、司马光、朱熹等,皆是发奋读书的典范。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许多流传至今的成语,都与古人勤学苦读有关。古代先贤读书治学的成功之道,不仅在于他们勤奋刻苦,还在于他们善于提炼和总结读书的经验与读书的方法。

【刘玉山】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思政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深植于炎黄子孙内心的精神指引,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源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有利于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需求相融合,推动新时代素质教育目标的高质量完成。

【张理峰】北宋五子理学的美学意蕴

北宋五子,指的是北宋时期的五位理学家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和程颐。关于北宋五子,历史上有“五星聚奎”之说。黄百家在《宋元学案》中曾说:“宋乾德五年,五星聚奎,占启文明之运。逮后景德四年、庆历三年复两聚,而周子、二程子生于其间。”

【邢铁】唐宋时期家学传承与士庶融合

我国古代的家学形成于东汉,到晚清近代才衰落下去。从唐宋时期入手考察,是考虑到家学传承方式到这个时期已经比较成熟,适逢南北文化的整合和科举制度的兴起,家学的特点和作用凸显出来,可以看到“世族→士族→士大夫”是一个演进过程,“家学—科举—士族”是一种互动关系;用社会阶层流动理论考察这个过程和关系,可以避免概念化理解问题的···

【王启发】先秦君子观和天下观的价值与意义

先秦是中国早期思想史上一个活跃而辉煌的时期,中国传统社会以道德为本位的核心观念体系形成于这一时期。诸子的百家学说,争鸣之中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种思想主张于包容中显现出融汇、融汇中显现出包容。仅以当时的君子观和天下观而论,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对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汉民】血性人格的文化心理建设

“血性”是指人的血气与德性融合的人格特质。湖湘士人因为其德性与血气的结合,故而能够做出惊天动地的宏大事业来。湖湘地区血气与德性结合的文化心理、文化性格的形成,是一个客观的历史积淀与主观的文化心理建设的共同作用完成的过程。

【西奥多·达林普尔】当官的快乐

作为无足轻重者本身并没有任何过错,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是无足轻重者,或者在很多方面,我们都是无足轻重的人,但是,野心勃勃是让无足轻重者成为危险人物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