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格亚·阿加沃尔】爷爷在月亮上吗?

该如何向孩子们解释死亡,我们已经不再有清晰的意识了,但他们的问题能帮助我们直面死亡。

【约书亚·科尔曼】全然接纳

你竭力避免的痛苦感受会在黑暗中变得扭曲。而直面你的痛苦和挣扎有助于你夺回生活的主动权。

【朱利安·巴格尼尼】如果美国陷入认识论危机

因为尚未成功战胜全球疫情,科学的声誉遭遇了一点儿打击。如果因为不同形式的接触传染,哲学的声誉能从类似的改善中受益吗?

【西蒙·布朗】精英反智主义的崛起

几十年来,“常识”一直成为保守派观念的方便框架,该标签掩盖了更复杂的画面。

【宣守有 宣夙思】易卦符号系统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蕴

《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它承载着上古先民的智慧,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一般认为,今本《周易》中有两个符号系统,一个是易卦符号系统,一个是汉字系统。易卦符号系统是文王演绎的《周易》系统,汉字系统是六十四卦的卦、爻辞和《易传》七种十篇,史称“十翼”。汉字系统是对易卦符号系统的解释和说明,是我们今天认识易···

【德布拉·卡斯维尔】公正和慈爱的凝视

如果我们持续关注这个世界,我们就从来不关注他人,因为除非我们超越特殊性看到所有人都一样的普遍性,否则我们就无法给予他人同样的尊重。我们必须超越抓住我们的个性和故事,看到包含着我们对他人义务的非个人性的东西。这是韦伊的生平和见解的核心张力。她明白,我们为了获得凌驾于普遍性之上的特殊性,不得不被迫排除掉我们的偏袒。

【亚当·柯什】高雅文化成了反文化

在高雅文化受到推崇的时代,与反文化沆瀣一气意味着抛弃自己的价值观。但是,如今高雅文化就是反文化。

【张永路】中唐《春秋》新学开启宋代新经学

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长达三百多年的纷乱之后,隋唐时期又迎来了统一的时代。从学术发展史来看,《五经正义》的编订成为这一统一时代的经学表征。《五经正义》是魏晋南北朝义疏经学的集中展示,是过去数百年经学发展的集成汇总。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集大成往往也意味着类型的终结。中唐时期之后,学术思潮的创新因子逐渐显现。韩愈、···

【成富磊】司马迁“究天人之际”辨正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观点,被公认为传统史学之极则。钱穆称之为“史学家所要追寻的一个最高境界,亦可说是一种历史哲学”。但史公三句中“究天人之际”一语的确指究竟何在并不明确。对此,钱先生认为:“所谓‘天人之际’者,‘人事’和‘天道’中间应有一分际,要到什么地方才是我们人事所不能为···

【李自强】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张凯】文明的估价与开新:经今古文之争与近代学术嬗变

近代中国儒学面对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术流变展现出“和会与辩驳”的齐头并进,各派学说因时而兴起,依据各自传统、立场与义理关怀。融汇中西,沟通新旧诚为学界共识与学术大势,然“学术之事,能立然后能行,有我而后有同,否则不立何行,无我何同”。确立文明主体性及其价值是中西之间“和会而融通”、“兼举而并包”的前提与基础,“苟有···

【姜丽静 吴佩林】清代孔氏家族的女子教育与女性诗人群体

孔氏家族系指以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为一世祖,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逐渐子孙繁衍而形成的大家族,孔氏家族女性指孔子直系子孙的“妻”与“女”。秦汉以降,历代帝王尊孔崇儒,对孔子后裔恩渥隆重。从汉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孔子第十三代孙孔霸获赐“关内侯”、食邑八百户以祀孔子(《汉书》卷八十一《孔光传》)开始,孔子后裔获得封···

【舒大刚】明代《孝经》学述论

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农民起义成功建立的正统王朝,朱元璋也是一个由中国农民自己扶植起来和塑造出来的皇帝。应当说,朱元璋在思想感情上还是一直保持着与民同其忧乐情感的,他对具有“民本”思想的儒学也并不反感。为争取更多的反元力量,他一改蒙元时期尚武轻文、“九儒十丐”的局面,从举义伊始即重视收罗儒生和利···

【张法】中国古代艺术的体系构成

中国艺术有自身的源起、展开、演进,并形成与西方艺术有所不同的体系构成。明了这一中国特色,对于中国艺术在世界现代性进程中,从传统向现代演进,且因中西复杂互动而形成的当下艺术现状,会有更深理解。同时,对于现代学人在中国古代艺术书写上多以今天的艺术体系为基点,到中国古代历史中按图索骥地选取材料建构中国古代艺术史,会···

【朱海坤】比兴与讽寓的相遇与耦合 ——从海外汉学到当代文论话语

在中国古典诗学体系中,比兴作为独立范畴,拥有丰富且复杂的内涵,在中国古代诗歌世界是圆满自足的。有学者认为,“兴”这个概念难以在西方的文学理论中找到与之相匹配的概念。但是,在全球化时代跨语际的文学研究中,它的翻译与解义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欧美汉学界以“讽寓”(allegory)代替“比兴”来从事《诗经》研究,这种做法是否得当···

【杨朝明】汉简《奏谳书》“柳下季治狱”小议

李学勤先生在为拙著《鲁文化史》所作的《序言》中提到了《奏谳书》记载的柳下季断案的事例,李先生说,《奏谳书》中的文辞没有什么费解,而“白徒”和“倡”怎样成为刑徒的名称,实无法得其答案。所以李先生又说: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关于鲁国的了解还是相当有限的。由于古代历史的材料比较有限,而关于鲁国,《奏谳书》所涉及的内容虽然简···

【刘海峰】从古代科举到现代高考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整整1300年,在唐宋以后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结构中占据着中心地位,科举考试成为人文、教育活动的首要内容。古代科举怎么考?现代人对古代科举有哪些误解?科举传统与当今高考改革有何关系?

【王振刚】重文德兴学校:古代文化向心力建设的重要路径

“重文德,兴学校”作为“正风俗”“治国安邦”的重要策略,备受圣明君主及政治家的青睐。“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周公在总结夏、商两代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礼作乐”,提出了“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的德治教化思想,后经春秋战国时期孔孟等儒家学说的发扬光大,西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教政策···

【姚小鸥】《关雎》兴象及其文化内涵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一篇的开端,人们耳熟能详。然而,诗篇所言“雎鸠”为何鸟,它与全篇意义的内在关联如何?这种关联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内涵?众说纷纭,未有定论,值得进一步探讨。最早提出“雎鸠”为《关雎》兴象的现存文献是《毛传》。《毛传》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句:“兴也。关关,和声也。雎鸠···

【张玖青】海昏侯《诗》简与汉代《诗》本问题

朱凤瀚《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竹简〈诗〉初探》(《文物》2020年第6期)对海昏侯墓出土《诗》本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使我们对海昏侯《诗》简的价值有了初步的认识。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有1200枚《诗经》简,虽然多为残断简,但数量如此大的《诗》简对我们讨论汉代《诗经》学相关问题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