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和平】让经典焕发新时代生命力 ——从李瑾国学“三释”说开去

李瑾的《孟子释义》《山海经释考》和《论语释义》由三家出版社相继推出,这是国学研究方面一次很有意义的成果展示。在三部约计120万字的作品中,李瑾全面借鉴并系统提炼了相关经典2000年来前贤名家潜心著述的精华,同时“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立足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赋予旧学新使命、国学新担当,洞见迭出又不失雅俗共···

【魏冬】紬绎四书启关钥 ——评《关学四书学研究》

关学从其宗师张载开始,即有浓厚的经学传统。这里所谓的经学,当然不仅仅指《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而是指“六经”。如《宋史》所说,张载之学是“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以礼为的”。

【邵炳军】政治生态变革与诗礼文化演进 ——两周之际“二王并立”时期诗歌创作时世考论

所谓“诗礼文化”,是通过“诗教”“礼教”“乐教”体系所建构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与文明形态,是华夏礼乐文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基础。

【刘毓庆】知人论世,守正创新——邵炳军《政治生态变革与诗礼文化演进——两周之际“···

历经夏商周三代所形成的礼乐文明制度,像一座灯塔照耀着中国古代历史的天空。《诗经》正是礼乐文明制度的最佳载体。通过《诗经》的研究,还原礼乐文明的原初形态,并顺沿而下,探讨中国传统礼制的生成、定型、流变,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诗礼文化形态,同时解决在西方文化百年冲击下不绝如线的诗礼文化精神的承传问题,这应该成为当代中国···

【杨朝明】读《论语·为政》有感:“为政以德”与“成德”之教

《论语·为政》开宗明义,说“为政以德”,而孔子之学正是“成之以文德”的学问。

钱穆论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化是一种现实人生的和平文化

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化史导论》写作于抗战时期,是他在完成《国史大纲》后由历史研究转入文化研究的转折点。这部纵论中国文化史的代表作,也可称之为《国史大纲》的姊妹篇。对于这部作品,钱穆先生甚为珍视,曾自言:“余对中西文化问题之商榷讨论屡有著作,而大体论点并无越出本书所提主要纲宗之外。”近日,商务印书馆首次推出该书的简···

【宋晓春】比较哲学视阈下安乐哲《中庸》翻译研究

《中庸》英译史要追溯到18世纪传教士科利和理雅格的翻译,20世纪出现了包括辜鸿铭、休斯、陈荣捷等学者翻译的近10种译本,这些译本各具特色,但主流的翻译取向还是以西方文化为阐释的基点,用基督教文化或西方哲学思想来阐释《中庸》,这种局面直到21世纪初安乐哲和郝大维合作翻译《中庸》译本(以下简称安译)问世以来才大大改观。

【邓洪波】解读书院文献 触摸文化密码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作为全国独一无二的仍在办学的千年学府,对研究、保护、传承书院优秀文化,开拓前进,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收集、整理书院文物、文献,研究书院的历史文化,是我们分内之事。

哲读论语——安乐哲与罗思文论语译注序言

阅读《论语》需要回归孔子最初的“道”。这种“道”古老而又周而复始:两千多年来,无数人都曾沿着这条“道”前行。在我们看来,这条“道”依然非常适合通行,完全可以指导探索者、研究者和人们改善自己目前的状况。

【郭齐勇】《南朝儒学思想研究》书评

在诸断代儒学史的研究中,南朝儒学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作为长达几百年的魏晋南北朝儒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南朝儒学在总结两汉儒学和魏晋玄学、开辟宋明儒学的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有鉴于此,乐胜奎的学术专著《南朝儒学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会在儒学思想史研究领域发挥一定的作用。

【陈来】对黄勇新书《美德伦理学——从宋明儒的观点看》的讨论

首先,对黄勇教授这本新书出版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也对复旦哲学学院中哲丛书的第一本力作问世表示祝贺!黄勇教授着眼于当代美德伦理学这个体系遭遇到的问题,即其内部缺陷,并谋求用儒家伦理学的资源来加以解决,来完善这个体系。他的著作总体上非常有意义。

【高笑红】在历史的转角遇见王夫之——《发现王夫之:晚清以来的船山升格运动(1864···

在今日大多数人的知识体系中,明末清初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家就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人。然而,这一“常识”如何产生并深入人心,是一值得反思的问题。尤其是,相比于顾、黄二位,在明末清初,王夫之其人其学并不出名,为何可与顾、黄齐肩并列?作为义不仕清的明朝遗民,王夫之又缘何在清末被抬进“孔庙”从祀?

【杨晓奇】跟着孔子学做智慧型教师——李如密《孔子教学艺术研究》读感

孔子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教育家,其对弟子的教育教学艺术堪称典范,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和境界。南京师范大学李如密教授所著的《孔子教学艺术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一书,从教学艺术的视角对孔子教学思想展开研究,其视角之新颖、观点之鲜明,不仅填补了孔子教学艺术思想研究领域的空白,而且把教学艺术研究引向了一个新领域,提···

【张宗友】曹春茹《朝鲜柳梦寅散文与中国文化》读感

“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这是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主席讲话中的一段。在跨文化研究中,梳理、展示中国文化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也是这一伟大工程的一部分。《朝鲜柳梦寅散文与中国文化》(曹春茹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王绪琴】致良知与收敛身心——李洪卫《王阳明身心哲学研究》读感

我与李洪卫先生相识有时,亦师亦友,我们对很多问题的看法颇为相契,并有幸多得他的提点。其著《王阳明身心哲学研究——基于身心整体的生命养成》(上海三联书店2021年9月版)从提出选题到出版历时18年,其中凝结了他近20年来的思想精华。书中议题虽立足于阳明心学,却关涉广泛。

【徐梓】《中国科举通史》的“通史”特色

刘家和先生在《论通史》一文中,阐明了中西史学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中西方对于“通史”态度的迥然异趣。

【韩星】《西汉德运考——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史》序

李培健是我在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工作时带的中国文化史方向硕士研究生,他为人诚挚,做事踏实,学习刻苦,具有坐冷板凳的精神,是个做学问的料。

【周少川】把握学术史脉络的拓荒之作 ——读陈祖武《中国学案史》

我国自古就有重视学术、梳理学术发展脉络的传统,从先秦诸子论学,到《史记》创设《儒林列传》《汉书》创立《艺文志》,延至明清,历代皆不乏名贤对前代或当代学术作“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工作。到了清初,浙东学者黄宗羲终于独树一帜,撰成我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学术史专著《明儒学案》,此书依学术源流,“支分派别,条理粲然。其于···

【王艳艳】发掘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传承基因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书系”出版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民族与国家者,皆人类文化之产物也。”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曾断绝的古老文明,中国的政治观念、政治制度等政治文化是在中华文化的基调下诞生、发展、演变的,同时也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西方的政治思想、体制相比,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体现了其鲜明的特色,不但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了···

【楼宇烈】《财富之道儒家说》:带你走进儒学 找到财富宝藏

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孔子讲“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荀子对这句话做了补充与阐释:“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就是说君子之学是为了完美其身,而小人之学以为禽犊,是为了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