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鹏】汤显祖的书院情怀

青年时求学书院以问道。汤显祖自14岁离家求学后便负箧曳屣,转益多师,先后在拟岘台下求教于徐良傅,从姑山上受业于罗汝芳,国子监中更是问道于天下之名公巨儒。他对自己往返求学的各个书院感情深厚,始终念念不忘。如其在诗作《挽徐子拂先生》的序言中便回忆道:“仆自登徐公之门,辄以鲁连相待。”那时书院之中真是“逶迤城上有高台,···

【戴和圣】君子饮食有“道”

民以食为天,饮食乃头等大事。“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道尽了君子生活的雅和俗;而吃饭、品茗、饮酒,关乎人们的生活日常与交际层次,更兼有物质与精神双重文化属性,久而久之遂发展成为中国礼乐文明的重要内涵。古往今来,中国的饮食文化,既秉持中和之美、有礼有德,又于饮食之外、人情往来间、生活细微处,尽显君子之人···

【史哲文】书院教育中的君子之风

在儒家教育体系中,培养君子是传承道统、引导成长、存续文明的重要内容。孟子曾将教育人才置于君子三乐之一:“君子有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既是君子的乐趣,也是必要的行为。在古代教育活动中,书院扮演了关键性角色,历代书院重视培植君子人格,发扬君子精神,君子之风由内而外融入了书院的位置选择、设施命名、···

【尹传政】《酒训》写了什么?

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根据考古发现,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中国人就掌握了酿酒技术,成为世界上较早掌握酿酒技术的国家。正是因为如此,中国人很早懂得饮酒,与酒结缘,从王侯将相到普通百姓,从日常生活到重大祭祀礼仪,都离不开酒,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酒文化。纵览中国文化的发展,酒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胡亚军】孔氏家风的理念与价值

孔氏家风体现在我国古代经典文献中,见诸孔氏家族的身体力行中,散记于历代传记、谱牒、杂记等史料中。孔子第64代孙孔尚贤,袭封衍圣公后,为了规范族人的言行,颁布了族规《孔氏祖训箴规》,对孔氏家风进行了提升,充分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追求和人生目标。总体上来讲,孔氏家风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顾春】中华文明的早期特点

从今天的考古发现来看,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地并非一个,但最早兴盛起来的地方是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居住在这个地方的人被称为诸夏。早期文明阶段,人们自发形成聚落性质的城市,而从城市向外延伸的范围,叫做“域”,到了文书行政统治领土国家的时代,“域”被周边疆域包围,就产生了“國”(国)。从文字学角度看,域和國是相关联的,从域到···

【刘国忠】清华简的独特性

2008年7月,清华大学入藏了一批战国竹简,通称清华简。学校迅即成立了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负责组织、协调校内外的科研力量,从事这批竹简的保护、整理和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姜喜任】《周易》中的节约思想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现有的文献记载来看,最早专门论述节约思想的是《周易》。《周易》第六十卦名为节卦,节字的本义为竹节,《说文解字》曰:“节,竹约也。”竹节凸起,有缠束之状,因而节字可以引申为节制、节省、节约之义。《周易》的节卦就是专门论述节制、节约思想的。

【胡发贵】君子“求达不求闻”

“求达不求闻”,是孔子赞赏的立身行事的信念和原则,其间也包含了孔子所期许的君子品性与特质。《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述:子张问孔子,士怎样做才可以称得上“达”呢?孔子反问说:你所问的“达”何所指呢?子张应答说:我所理解的“达”,是知名于国家,知名于乡邦。孔子说:这是“闻”啊,哪里是“达”。孔子强调,“达”为“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

【孔新峰】五大视角看中华文明特质

2021年5月9日,在《文史哲》创刊70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对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的核心关切是如何“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要求“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桑海波】和色:君子之乐的本质追求

自音乐产生伊始,我们的祖先就以和的方式将自然社会不同事物统合在一起整体认知。如早在先秦时期,先民就将诗、歌、舞三位一体称其为乐(yuè);把乐(yuè)又与乐(lè)和乐(yào)等为同字异音,或者说是异音同字。所以,和乐(yuè)即是和乐(lè),用乐(yuè)即是用乐(yào)。如用和乐或者乐和的乐来总称文艺美学中的艺术,使乐···

【孙本良】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

孔子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生活在奴隶制生产关系逐渐瓦解、封建制生产关系逐渐形成的年代。孔子私学的兴起,正是在这一变革时期发展起来的。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一部分。孔子的政治思想,讲的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主义。其理论根据,是发现了“仁”的普遍性存在。而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在于承认人···

【潘志宏】儒家文化:清代海峡两岸之桥

在清代,许多大陆百姓,特别是福建、广东人,正是在这时移民到台湾,成为开发台湾最早的人群。台湾岛与大陆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然而台湾海峡中的“黑水沟”却成为航海者的噩梦,有无数航海者葬身在这片瞬息万变的深色汪洋之中。在横跨台湾海峡的过程中,儒家文化成为支撑大陆移民的精神力量,维系着一代又一代的大陆移民冒险到台湾求生···

【肖新平】《大学》中的德治理念

《大学》《中庸》原为《礼记》中的两个单篇,西汉武帝时收录于《小戴礼记》,后来简称《礼记》。宋代理学兴盛有了“四书”,并且出现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到了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确立科举考试第一场从四书内出题并结合朱熹的《章句》《集注》进行论述,后这一制度又被明代、清代继承,继而演变为八股取士,于是四书成为···

【王萍】潋江书院:毛泽东住过的书院

潋江书院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由当时的兴国知县徐大坤创建,之后历经多次重修增建而日臻完备,成为赣南地方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上,距今仅280余年的潋江书院并不算历史悠久,但却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散发着耀眼的光辉,其不仅具有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更有着浓郁的红色文化气息,是一所集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于···

【尹传政】汉代第一循吏文翁

中国的传统文化决定了自古以来就极为重视官吏的品行,因此在古代形成了政德文化。事实上,政德文化为历代史学家们所推崇,成为史作的重要部分。而这部分为史书所记载的官品较佳的官员通常称为循吏。所谓“循吏”,按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解释,是“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大概是指善于治理政事的清官。对此,《史记》专设有···

【谷文国】博闻约取 敦厚崇礼 ——凌廷堪的治学之道

凌廷堪(约1755—1809年),字次仲,祖籍安徽歙县。据《清史稿》所载,凌廷堪是乾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凌廷堪博闻强记,贯通群经,尤精于礼学,被江藩推为“一代礼宗”。凌廷堪所著《礼经释例》一书,用力至勤,寒暑不辍20余年,五易其稿始成,多发前人所未发,为世所推崇,后人治礼,莫不从中取益。

【赵瑜瑜】《资治通鉴》论用人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及其助手刘恕、刘攽、范祖禹历时十九年编写而成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是继《史记》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史学巨著,因此有“两巨著春兰秋菊,雄视千古;两司马双峰并峙,流誉天下”的美誉。《资治通鉴》书名取自“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是中国古代政治智慧的璀璨结晶。其中,《资治通鉴···

【戴和圣】紫阳书院:见证古徽州社会变迁与文化传承

南宋淳祐六年(1246年),州守韩补为祭祀朱熹,在歙县城南门外,望紫阳山方向,建立书院,理宗钦赐御书“紫阳书院”。这是徽州首个缘于朱熹建立的书院,也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祭祀朱熹的书院。自创建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制,徽州紫阳书院数次迁徙,历经岁月沉淀,见证了古徽州600余年的社会变迁和文化传承。

【陈永跃】身处困厄心在哪?

明朝武宗正德元年丙寅(公元1506年),35岁的王阳明被告知朝廷贬谪他去贵州龙场驿任驿丞。他自己很清楚被贬此处的原因,这是因为他得罪了当朝十分有权势的宦官刘瑾。贬他去的这个龙场驿,具体位置在今天的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龙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