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讲话中首次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再次强调“两个结合”。“两个结合”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一经提出就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提出的“九个必须”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的“十个坚持”,都蕴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和依据的重要经验、基本原则,具有强大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理论逻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深刻把握核心与初心、旗帜与道路、硬实力与···
从青年时代开始懂孔子、懂《论语》开始,毛泽东对于孔子、《论语》的态度则经过了几番变化。毛泽东在长沙、在湖南一师上学时尊孔子为圣人,五四时期对孔子有所否定,之后对于孔子的态度一以贯之的则总体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虽“不承认什么圣人不圣人”,但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尤其强调要继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宝贵精神财产。毛泽东···
中华文明在数千年的发展史中,以丰富的经济现象、经济实践与经济观念,孕育创造出长期领先世界的经济成就和经济思想,民本经济观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古代民本经济观历史超越和时代升华的最鲜明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总结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这种精神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这是“以人为本、民胞物与”“克己复礼、公义至上”“天下一家、和衷共济”“万物一体、和谐共生”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体现了以儒家为主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当今世界面临风险日益增多,面对动荡不安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破解人类困境的理想方案。梳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脉络和逻辑演变过程,探究其理论来源,总结其构成要素和理论系统化过程,意义重大而深远。为此,本文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述进行了全面梳理,提炼精髓要义,还原其逻辑演进过程,展现了人类···
社会科学的方法论不但是用来研究具体问题的,看不见的功能更在于塑造史观即世界观。一百多年来,中国政治学学科与现实政治之间一直存在或隐或显的紧张关系,根本原因就在于政治学方法论具有塑造史观的功能,而非历史性的史观与具有高度历史连续性的中国政治之间存在着内在张力。
我在中国工作和生活已经差不多20年了,我经常思考“如何推广中华文化”这个问题。如果是非西方的国家,推广中华文化是比较容易的,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偏见。但是,西方人对中国有一些偏见,推广中华文化还是很困难的。
在建党百年的里程碑上,中国共产党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画出了一个囊括中华五十六个民族、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和全球华人在内的最大同心圆。
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日,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实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座谈会在济南召开。
中华文明是相信“国家之善”的。儒家相信人性有善有恶,只要见贤思齐,化性起伪,总能够通过自我改造,建设成一个更好的国家。两汉的独特价值,在于一体与多元并存。一体保证凝聚,多元保证活力。每一种制度的真正生命力,在于是否能源源不断培育出既能维护根本价值观,又能填补其缺陷的人。今天,在于是否能培育出既能拥抱世界多元,又···
这个“基督易传”的诠释工作,虽然是基督教中国化的性质,但是毫无疑问,也是儒学新境界的拓展,是儒学神学化的确凿的路标。所以,中国化的基督教应当作为国学新势力,对传统儒释道国学构成丰富、托底和成全。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香港文化与岭南文化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是香港对“一国”天然的认同基础。
当今时代,最大的矛盾是“自由优先”还是“秩序优先”。这恰是希腊文明和中华文明的核心要义。唯有懂得反省反思、不断包容、和谐共生、互鉴互融的文明,才是真正可持续发展的文明。为此,中国与欧洲真应该坐下来好好谈谈心。
礼作为传统的连续性是活着的传统,如水流一样,无分过去、现在、未来之水。如何理解当代中国的礼乐精神呢?在政治层面,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政治是对于传统士大夫政治的继承与转化,其精神正是“礼”之精神。
历史书写关乎中国文明之存亡接续。历史虚无主义旨在抽掉中国文明的命脉与根基,文化领导权、话语领导权争夺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对于晚近的历史虚无主义要有更彻底、全面的认识与批判。种种历史虚无主义现象背后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否定中国革命。为此,需要把握一主轴,即再度深刻认识中国革命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新民族主义就应当以儒学为中心。为了使儒家思想与现代中国民族主义相容相洽,两者都须经重新阐释。儒家民族主义并不是对传统儒教的简单回归,它是兼容并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政府政绩等其他元素后的产物。但儒学对所有这些元素的整合作用却不可或缺,并与它们共同创建出一种新的、有效的民族主义。
道路决定命运,文化传统决定道路选择。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塑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明根性。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质意义就是社会主义与中华文明紧密结合,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便是我们为何与苏联不同的原因。中华文明是马克思主义落地生根的文化土壤,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关键动力,中国共产党将两者深···
在民间语境中,传统文化由“冷灶”变成“热炕”,在学术语境中,国学由冷僻孤绝到显于庙堂,这个过程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是不是真的“热”了?各家有各家的评说。但有个事实显而易见,上世纪九十年代重新活跃于民间的国学,近年来登堂入室,被吸收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坚定文化自信”的国家意志主话语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