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顺然】“我该怎样爱你,中国!” ——郭齐勇《中华文化根脉》荐读

藉由祖祖辈辈生存的联结与千百年文化的传承,中国,成就了我们共同的认同与信仰。然而,时代的风潮让我们迷失,传统的灵根亟待再植。

【任锋】“时代人物”与“传统人物”的分野 ——钱穆对两类“学术人物”的评价

钱穆先生在《学龠》一书的《谈当前学风之弊》里面,提出了“时代人物”与“学术人物”,或者说“时代人物”与“传统人物”的区分。有些人物只是在时代当中叱咤风云,一待风气潮流变化,就随之销声匿迹,而有些人物可以称得上或者说最后成为传统性、学术性人物,当时或许不显,却会对历史产生持续的积极影响。

【孙德华】子思学派在先秦儒学发展中承上启下

春秋战国是政治上的大动乱时代,思想上却空前繁荣。在此期间,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等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提出各自的治世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张洪艳】衍圣公孔庆镕的《忠恕堂记》

忠恕堂位于孔府西路,是衍圣公日常重要的会客场所。其共有五间,悬山式屋顶,是孔府建筑群中唯一使用正规斗拱的建筑。堂内正上方所挂匾额“忠恕堂”,为清代衍圣公孔毓圻所书。此堂原名永寿,为什么后来改换堂名呢?孔子博物馆所藏的一套衍圣公孔庆镕的楷书《忠恕堂记》,解释了其中原委。同时,《忠恕堂记》还体现了孔氏后人对先祖孔子···

【杨晓玉】“至圣庙古乐传习所”的诞生及礼乐文化的发展

孔子博物馆《礼乐东方——孔府旧藏中和礼乐文物展》自开展以来,便广受观众欢迎。除了精美的文物,展览还记述了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向大家展示一段段难忘的历史回忆,让我们从中可以窥见其中的文化传承以及传统礼乐的发展。

【董婧宸】天地

说起传统蒙书,往往会提到“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相比《三字经》和《百家姓》的明白晓畅,《千字文》则显得比较典雅而难解。相传南朝梁周兴嗣受梁武帝之命,在王羲之留下的千余不重复的字中择取千个,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他呕心沥血,一夜白头。因精思巧构,知识丰富,音韵谐美,《千字文》故成经典。本版开设···

【赵建永】熔铸古今 会通东西 ——从新编《汤用彤学记》看汤学传承和时代意义

2024年9月9日是先师汤一介逝世十周年纪念日,为传承弘扬先生德业,汤一介研究会、三智书院等机构在京成功举办《汤用彤学记》新版发布会暨汤学研讨会。

​【房瑞丽】汉代经典《韩诗外传》中的民本思想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不仅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实现学术自主和话语创新的关键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成体系,而用西方的概念、理论来思考,去评判,既不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成的语境,也往往有隔靴搔痒之感。如就探讨汉初儒家思想形成之际的民本观念来说,必···

【罗晨】简牍文献印证中华民族交融史

简牍是纸张普及之前古人常用的书写材料,所记内容包括典籍、公文、私信、数术等,为了解简牍记录时代基层社会的诸多面相提供了实例。近年来,随着国内大量简牍文献的发掘、整理与刊布,“简牍学”逐渐形成了包括文化学、文献学与文物学在内的学科分支。其中,文化学即为揭示简牍自身各种文化信息、意义及其与中国文化关系的学问。

【任剑涛】儒学与中国的方法透镜 ——序李若晖《作为方法的儒学》

关注儒学研究动态的朋友们一定会发现,近期的儒学研究呈现出突破性的态势。由于儒学研究在政治上的脱敏,解除了儒学研究就是为“封建意识形态”招魂的禁锢,这让儒学研究逐渐释放出活力,儒学研究的多元化局面就此浮现。多元化的儒学研究不是无主题变奏,而是围绕一个主轴展开的,那就是儒学的价值与知识。

【赵宇翔】文献与史实中的儒学政制 ——评《久旷大仪:汉代儒学政制研究》

在编校《久旷大仪——汉代儒学政制研究》一书的过程中,笔者深感李若晖先生治学的“真积力久”,该书不但文献征引广博,而且对所引文献字斟句酌,反复咀嚼,每每于幽微处阐发深义,发人深省。著名汉学家尤锐为此书作了序,其实已经是一篇极好的书评了,但书中所论对笔者的一些思考多有启迪,因此不惮大方之讥,再表出一些,以资印证。

【林桂榛】拜登赦子非“容隐”行为,属“负父而逃”行为,合法否另论

孟子突出舜不惜弃其天子位也要保其父不收监或被判刑,反映了当时孝悌礼俗的普遍乃至苛刻,以及孟子本人的高度孝德与宣教之苦口婆心。孟子喜欢讲好听故事以宣教,什么“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孟子何曾实见过舜及舜”五十而慕父母”的事实呢?如《庄子》爱好讲孔子不好听故事而已,不能当真的,会意即可。

【佩德罗·布拉斯·冈察雷斯】朱利安·马利亚斯、媒体和公共知识分子

我们的时代有一种倾向让我非常痴迷,这就是逃避根本无法改变的责任的趋势,我们试图掩盖人类生活中的激进特征---正是它,别无其他任何东西。---朱利安·马利亚斯(Julián Marías)的《作为戏剧理论的哲学》。

【西奥多‧达林普尔】整个西方世界的堕落

不仅仅是丹麦政府的堕落,而且是整个西方世界的堕落,这已经成为不言自明的事实。甚至那些从前处变不惊、自鸣得意的国家如瑞典,现在也遭受恐惧焦虑之苦。在没有外来强迫或者采取行动的道德义务的情况下,瑞典为自己制造出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它允许甚至鼓励异族人前来定居

【保罗·克劳斯】什么阅读柏拉图、尼采和施特劳斯?

对于学哲学尤其是政治哲学的学生而言,柏拉图、弗里德里希·尼采和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都是无需介绍的明星。虽然这三位都是鼎鼎大名,且被广泛阅读,但我们是否穷尽了这三位关键哲学家的阐释视角呢?

【约瑟夫·爱波斯坦】上帝、文学和契诃夫

不做判断的写作能够成为伟大作品吗?

【(意)马西莫·匹格里奇】六大核心美德

本文作者发现世界所有文化都赞同的六大伦理学理想。

【杨家辉】拜登赦子能否等同于儒家的“亲亲相隐”或“舜负父而逃”?

拜登身居总统之位,以公权力赦子,既不能在美国现代政治秩序中寻求解释,也不能从儒家思想中获得整全助力。在美国现代政治秩序中,拜登任私情而坏权力,破坏了美国政治的公共性。在儒家思想中,拜登因居总统至公之位,而不能比附非公的父子相隐;且其赦子是发生在居位期间,也没有跳出政治与文明的秩序,不能比舜而实现对人伦的还原。

【刘昊】重回经典诠释:气学研究的反思与新视野

自近现代的中国哲学研究范式建立以来,学术界对宋明理学的认识通常以理学、心学、气学的三分格局作为基本框架,但是“气学”究竟如何成立,其思想特质如何,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

【陈赟】“天下时代”中国的精神突破

中国基于仁性意识达到的精神突破,走向了身心一体、民胞物与的道路,既突破了三代以上宇宙论体验的同质化模式,又开启了精神与自然、历史与宇宙的共生秩序,从而抵达以文与质之间相互滋养、彬彬共生为特征的“文明”,这一“文明”并非与自然、质朴、野蛮对立,而是对自然、质朴的保全、成就和升华。正是由于成就了中道真理,中国之所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