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安宇】作为学堂乐歌的《诗经》

大部分人对于“学堂乐歌”的印象可能为20世纪初期受到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等地的西乐影响,由沈心工、曾志忞、李叔同等人依曲填词或自主创作并在我国各地新式学堂的乐歌课中所传唱的歌曲。事实上,此可视为“学堂乐歌”的狭义定义。广义的“学堂乐歌”指学堂中所歌之曲,既包括20世纪初的新式学堂中的乐歌,也包括古代学堂中所唱乐歌。

【何俊】人文与理性辉映 —— 宋代儒学的气象与精神

浙江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知宋”丛书,由包伟民教授主持,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两宋历史的门径。其中儒学一册,嘱我选编。

【魏衍华】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与文化精髓

讲清楚以孔子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是“中国有约·相约山东”活动向海内外展示孔子故里曲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内容。山东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都城,是五千年中华文明重要的见证地,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精神标识。相约山东曲阜,让我们一起走进东方圣城,走近圣贤的精神世界,感悟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李炜光】一次重要的税收思想史事件 儒家内部围绕征税问题的争议

冉求对自己的老师孔子回国后的生活进行了多方照顾,但在增收田赋问题上,他却与自己的老师发生了矛盾。当时鲁国把这次税率的变更计划称作“用田赋”。孔子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是坚决反对,而且他对自己的学生冉求也批评得十分严厉,甚至表示要清理门户。这件发生在孔门内部的争论,堪称一次重大的思想史事件。

【许石林】言语能于激切时忍默得住,才是厉害人

敝乡至今老年妇人彼此之间不称名,亦不称夫姓,只称女姓,如武家、王家、任家、朱家……我邻居老人在他们家行十一,我随他们家同辈称其“一爷”,一爷的老伴姓蒲,我称蒲家婆。是为例证。

【孔祥安】“慎”的五个方位

慎,就是小心、谨慎、慎重的意思。它不是犹豫不决、畏首畏尾,而是一种道德修养、道德自律。它要求一个人知敬畏、守道义,做事谨慎、严格自律。对领导干部来说,慎是一种理性的戒惧与自警,是一种必备的修养与境界。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议题。慎常常被看作是一种道德素养,一般会与人的思想行为联系在一起。

【辛红娟】《中庸》儒家思想的逻辑框架与当代价值

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深刻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格,而作为儒家“四书”之一的《中庸》,不仅承载着孔子及其门生传授的处世哲学与人生智慧,更是中华民族“中和”哲学思想之所系。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柯小刚】天人月光:《春江花月夜》中的可见与不可见

这学期的博士生课读方以智《东西均》。今天课上讨论到方以智关于“所以”“何以”“可以”的思辨,课后想到以前写的《春江花月夜》解读,颇有相关思考,可与发明。有心者一哂。

【吴钩】金庸先生写中秋月饼,连错三处

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传统大节都有不同的标配美食。比如春节:年糕、元宵:汤圆、清明:青团、端午:粽子、腊八:腊八粥。马上就要到中秋节了,中秋的应节食物当然是月饼啊。

【吴钩】宋朝足球运动是怎么没落的?

如果我们在冬至—元宵期间来到北宋开封府,将会看见,东京御街每日都有“击丸蹴踘、踏索上竿”等文娱表演;及至元宵节后收灯,东京人又纷纷“出城探春”,此时郊外园圃,“次第春容满野,暖律暄晴,万花争出,粉墙细柳斜笼,绮陌香轮暖辗,芳草如茵;骏骑骄嘶,杏花如绣,莺啼芳树,燕舞晴空,红妆按乐于宝榭层楼,白面行歌近画桥流水,举目···

【刘向培】把书院研究引向深入的突破口 ——从《中国书院文献丛刊》出版说起

《礼记》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北宋欧阳修云:“学校,王政之本也。古者致治之盛衰,视其学之兴废。”

【杨传召 杨冬 张恒】提高儒家文化国际传播影响力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国际传播工作是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重要对外窗口,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实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工作,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周庆许】何谓“木铎之教”

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刘余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道

在《论语》的开篇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以“学”字作为整部《论语》的领起,可谓意味深远,说明学是安身立命、经世致用的关键。古人所学乃圣贤之道,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不尊师则无法超凡入圣,修齐治平亦沦于空谈。故《学记》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尊师、敬学对于明德、传道、治国···

【王勇】《春秋》经传与《搜神记》的文本联系

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鲁迅详细探讨了六朝的志怪,当论及颜之推《冤魂志》时,云其“引经史以证报应,已开混合儒释之端矣”。这一论断表明,鲁迅已经意识到六朝志怪与儒家经典之间存在联系。六朝时期,儒家经典是士人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士人的创作受到经传影响颇深。干宝在编纂《搜神记》时即取法《春秋》经传,从内容形式到思想旨归···

【金纲】论爱情(修订版)

世界的真相是:所有的人,都将死去;数不清的爱,大多夭折;最自我感动的爱情,可能仅存在于单恋中……

【张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域外司法中的影响

我国法律实务界和法学理论界应当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具体案例中的理解、研究和应用,让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司法实践中绽放出新的智慧光芒,也为其他国家法院审理类似案件、为国际社会制定相关规则提供重要参考。

【张涛】“第二个结合”的内在机理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原创,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要正确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需要深入把握这一“结合”的内在机理。

【刘崧】“游于艺”别解

《论语·述而》大多记载孔子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的纲领、内容、方法与旨趣等,从中可以窥见孔子的教育境界和生命理想。其中记载了孔子的一句话,非常精练,只有四小句,总共十二个字。

【陆卫明 张敏娜】《论语》中的为政思想对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启迪意义

《论语》究竟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有一种说法认为,“《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把《论语》视作一部“心灵鸡汤”之类的书。这种说法无论在理论上、事实上,还是在逻辑上均有悖于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