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时代‘四新’学科建设与大学书院制”研讨会暨中国大学书院交流共同体第二次院长联席会议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召开。围绕“新时代‘四新’学科建设与大学书院制”这一主题,15所高校书院的师生代表分享经验、交流思想、碰撞智慧。多位高校书院院长在接受岳麓书院师生采访团队专访时表示,以书院制教育改革推动新时代“四新”学科建设大有···
王锷教授主编的《礼记注疏长编》已经出版了《曲礼》《檀弓》和《王制》三种,初步估计,《长编》全部出齐,约有60册左右。
最近,本人关于阳明学的两部小书(《敬道心筌:王阳明的教化哲学》和《王阳明的书籍世界》)由孔学堂书局纳入《阳明文库·学术专著系列》出版。前者从社会思想的角度讨论阳明的教化哲学,责编为张基强先生;后者从书籍史的角度讨论阳明学的文化记忆,责编为陈真先生。这两部小书,和我的博士研究课题有关,是我从事阳明学研究和古籍保···
《返本开新》是郭齐勇教授的学术自传。从幼年时的成长、父母的养育、家庭的温馨、求学的经历,到下乡做知青、进厂当工人,如何在艰苦的岁月里坚持读书;从31岁时考入武汉大学,萧先生等师长如何倾囊相授,到以熊十力哲学的研究及文化学的思考,开始在学术界崭露头角,以及他们师生如何患难与共,相互扶持,度过艰难的岁月,书中都有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论及教师时,十分注重教师的榜样作用,强调教师的以身作则、以己示范是最为有效的教育,“教”和“学”的词义就表明了这一点。
西汉王朝统一全国之后,积极发展经济与文化,特别重视教育与读书,由此而日渐兴旺繁荣。当时的蜀地就涌现了很多秀冠全国的文化精英,其中既有笔力雄健的文豪,又有学问深厚的大儒,还有卓尔不凡的高士。
关于《论语》是如何成书的这个问题,两汉学者多有记载,这在历史上本来没有疑问。如刘向说,《论语》“皆孔子弟子记诸善言也”。刘歆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撰,故谓之《论语》。”(《汉书·艺 文志》)匡衡说:“
近日获读山东齐鲁书社2023年3月出版的曹景年博士新著《圣·道·文:中国古代“经”观念研究》,很受启发,感触良多。看到年轻学者写出这样有思想、有见解、有分量的学术著作,感觉可喜可贺。
我的大学同室挚友高金坚研《易》经年,细玩其辞,提炼出人位互卦、卦象环境、爻象处境三心得,循此分析整个六十四卦及各爻,并指出卦爻辞句句有象,撰成释《易》专著《易经易知——于变局中开新局》上、下两册,将由华夏出版社刊行。
鄭康成:謙,君子以捊多益寡,稱物平施。注:捊,取也。
《王制》:“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參相得也。”
《小司徒》疏:“《禮雜問志》雲:‘稍縣都鄙地有公邑之民,口率出泉於王也。邦國都無口率之賦,唯有軍賦,革車、匹馬、士徒而已’,是也,故此鄭引《司馬法》證之。”
本文是就法國媒體剛剛報道的種族歧視事件的評論,題目是要肯定馬先生關於種族、階級觀念的基本原理。但是,要說明的是,馬先生的這一觀念過於粗糙,拿來就用是沒營養,甚而有害的,需要更細緻的歷史考察。
穀梁弒君例,衛剽,許世子
穀梁弒君例,衛剽,許世子
薛氏曰:“《王制》曰:“凡四海之內九州,州方千裏。”《孟子》曰:“海內之地方千裏者九,齊集有其一。”
自清代以來,公羊學,然後延及穀梁,有一種反史學傾向。但清人畢竟經學嫻熟,也無妨有史學著述,更無議論時政之可能,足以藏拙(當然這也造成了今人僅能仰視,不敢質疑)。
前几日,几位朋友一起聊天,期间说到学术之坏令人忧虑,又及陈寅恪先生“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我的大体意见为,陈先生关于“三纲六纪”的观点,是他关于吾国古典文化的一个描述性的事实判断,不是他认可或赞同“三纲六纪”的价值判断,相反他是以“不自由,毋宁死”来批判“三纲六纪”的。
以文明作为一个核心概念,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同志把文明作为中华民族的根,也从一个方面体现了这一点。
江西是我国古代书院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具有起步早、数量多、类型全、影响大等特点。以白鹿洞书院为代表的古代江西书院,在中国书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