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有着祭讲合一、庙学一体的传统。洙泗书院作为儒家祖庭,充分地体现了祭祀和讲学合一、文庙和学堂一体的传统,而来自南岸的种子教师们,幸运地在祖庭感受和体验了这样的传统,
文庙,又称孔庙,是古代为祭祀孔子和推广儒家教化而兴建的重要礼制性建筑,也是古时士子的“修身天地、晋身之阶”。
走求知门、行拜师礼、朱砂启智、开笔破蒙.......开学首日,山东各地多所学校开学仪式充满“儒家范儿”,引起了不少关注。另外,也有一些学校开学仪式中展示了大鼓、武术等其他传统文化项目。
开学第一天,福建省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学约1600名学生齐聚泉州府文庙,拜孔子、行鞠躬礼、诵读经典……其中,275名一年级新生开笔、启智,开启全新的求学之路。
释奠礼是体现尊师重教的中华传统礼仪。自2005年开始恢复举办的正定文庙释奠礼不知不觉中已然走过了十五个年头,这十五年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释奠礼是体现尊师重教的中华传统礼仪。自2005年开始恢复举办的正定文庙释奠礼不知不觉中已然走过了十五个年头,这十五年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青岛市孔子文化交流协会·孔子学堂与青岛广播电视少儿艺术培训学校联合举办的这次“开笔礼”和“释菜礼”活动,不仅表达了对古代先贤的敬意与追思,更是体现了少年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些都是千年以来中华民族不变的情结。这次儒家传统礼仪活动不仅仅是单纯的礼仪展示,更是一次向社会大众宣扬以孔子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
自去岁便开始为女儿筹备筓礼,至今年七月末,方如期在云间紫银庐举行。厅堂之內,气氛肃穆,以陈荩仁兄提供的《朱子家礼》为范本,新汉服由张谷元兄设计,傅丽元与杨焕两位老师分别为正宾及宾助,通赞则由女儿师姐琢如姑娘担任。仪程渐次序立、迎宾、加笄、醴女、授字。
我国的书院制度滥觞于唐代,确立和发展于宋代。隋唐以前,福建被视为未开化的蛮荒之地,教育事业落后于全国。但在书院的发展上,却与全国各地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宋代,特别是南宋,由于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的崛起,福建书院的发展迅猛,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以“闽学”的特色而独树一帜。而福州的书院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新网厦门8月6日电(杨伏山黄静娴)“写最美中国字,做最美中国人”,6日,以厦门为主会场、联动全球77个城市地区设立分会场,组织23616名幼升小孩童完成的开笔礼活动,6日成功挑战世界纪录,经世界纪录认证(WRCA)官方工作人员现场审核,被确认为“世界最大规模的开笔礼(多场地)”。
说到“海滨邹鲁”,马上就会让人想到“海滨四先生”陈襄、郑穆、周希孟和陈烈。这四位都是闽县或侯官人,闽县、侯官,指的都是今天的福州。
一直以来,佾舞被认为是一种普通舞蹈的名称。其实,由于佾字的本意是指舞蹈的对列,也就很容易将佾舞想象成是一种将舞员排成多个对列起舞而编排的舞蹈。可以推定,中国古代曾将“排成对列的舞蹈”总称为佾舞。
“礼乐”乃儒家文化的核心所在,而“祭祀”之礼更是各种礼仪中尤为重要者,“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礼记•祭统》)《周礼•地官•大司徒》也记载,大司徒“施十有二教焉”,“一曰以祀礼教敬,则民不苟。”将祀礼视为“十二教之首”。在各种祭祀之礼中,列入国家祀典并绵延至今的文庙释奠礼,具有文化传承、文明信仰的崇···
“释奠”一词原出自《礼记》,是指在学宫中举行的祭祀“先圣先师”或“先老”的一种仪式。魏晋时期太子每通一经之后的祭祀,以及太学开学时的祭祀对象开始集中转向儒家先圣先贤。
历代南安人一再对之进行修葺,乃至重建,可见人们对文庙、对教育的重视。重建时大多由历任知县、邑绅或教谕、学录、训导主持。每回重建,就会勒石立牌,纪其事、说其难、表其功。据《南安县志》与《丰州集稿》所载,南安文庙共有修建碑记十五方。自清光绪年间废科举学堂后,南安文庙才真正渐渐荒废。
儒教是教,不折不扣,是没有争议的,他确是一个宗教,只是这样的一个宗教是有别于西方一神论的宗教,他是觉性的宗教、可大可久的宗教。这个宗教当然具有教化意义。但是记住所有的教化意义在中国来讲都是内透到我们生命的源头,上透到宇宙造化根源。
“拜”“兴”……赞礼声在福建省福州文庙四周环绕。7月3日正值农历六月初一日,一场被称为“释菜礼”的特色传统礼仪在拥有千年历史的福州文庙内再现。
现今位于广东佛山一处不起眼的叫做石头村的地方,完整保留着一座大型的宗族祠堂建筑群落,它便是建于嘉靖四年(1525年)的霍氏宗祠,又称霍氏家庙。其建立之时,正是时任兵部职方主事的粤籍官员霍韬(1487-1540)在“大礼议”朝局斗争中获得胜利后不久。
回望宗祠文化,实是对人类文明历史进程的深度思考与展望。华夏共祖的文化认同,以姓氏溯源的谱系为渊源。个体文化认同是族群凝聚力的原始起点,族群凝聚力则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根基。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从一定程度上就来源于每个个体对祖宗的虔诚敬仰,对血缘亲情的久远眷念,对宗族群落的强烈依附。华夏民族血浓于水的血缘情···
目前,在学校及一般社会民众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大体上以讲座的形式为主。发展到今天,可以提高一步,由以“讲”和“听”为主,逐步转向以读为主。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