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清一代,书院已取代文庙,成为中国教育的中坚力量,清代四川书院数目超过五百所,与江西、福建、广东三省比肩。三水镇的湔江书院,与文璧书院、嘉乐书院、亭江书院、集贤书院一起,构成了汉州的教育体系,也打开了一扇了解书院制度的窗口。
广汉有两座溪南祠,一座在小北街,一座在北外乡,祠堂的主人是明末清初从福建南靖县迁徙而来的张氏家族。小北街溪南祠至今尚存,四周为高楼包围,它如同一位落魄的乡绅,在日新月异的城市中茫然不知所措。
相较于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衢州与孔子的关系鲜为人知。尤其是在政治运动如火如荼的20世纪下半叶,很少有人主动提起,衢州是孔子后裔聚居的地方。以衢州孔氏为中心的“南孔”,是孔子后裔中的一个特殊宗族。它的“特殊”缘于800多年前的一场政治变乱。在这场变乱中,政权南北对立,孔氏家族随之分裂,作为嫡系长孙的一支追随南渡的皇帝来···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礼”为特质和表征的文化。“礼”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概念,所有行为、仪节、典章制度、伦理道德等都属于“礼”的范畴。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礼”是政治思想和社会伦理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中国古代社会制度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价值标准。
此礼就《大唐开元礼》“学生束脩”斟酌损益,保留终请而许以及东西受束脩、南北受礼,以见敬慎。惟前期就位,从便改师在东阶上、学生在门东为师在东阶上、学生在东阶下,仍正南北位。
农历戊戌年冬至祭孟大典22日在孟子故里山东邹城举行,海内外孟氏后裔及社会各界人士齐聚孟庙,追思亚圣先师孟子。
12月21日,戊戌年冬至祭孟大典在孟子研究院举行。活动由孟子研究院、“学孟子·行善举”志愿者协会、孟子思想研究会等单位联合发起。
“鸣锣九响,击鼓九通;开启山门,恭迎先祖。”21日,随着阵阵鼓乐声,传统的贺冬祭祖大典在苏州市姑苏区泰伯庙隆重举行。据了解,这是近百年来,苏州市举行的最大规模贺冬祭祖仪式。
论语、四书、十三经、二十六史记忆法
12月15日,一场肃穆庄重的传统礼仪——“周岁礼”在绮云书室成功举办。据了解,本次“周岁礼”的服务对象是国学讲堂讲师张冬安先生的次子,礼仪由国学讲堂项目组发起并主持,西乡街道各社区群众三十余人作为观礼者参加了此次活动。
广汉文庙,始建于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后因兵燹损毁,年久不治逐渐零落荒废。明洪武重建,宣德、天顺年间增修,成化、嘉靖、天启、崇祯年间迭次培修。清康熙元年承建,乾隆十一年(1746)重修,嘉庆三年(1798)补修,嘉庆十七年(1812)重建后规模倍为宏大。整个建筑群布局规范、结构严谨、巍峨秀丽、工艺精湛。
书院是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一种教育形式。其始于唐,兴于宋,至南宋时发展成熟,经元、明、清直至近代改制为学堂。在千年学脉的绵延赓续中,书院传承着教书育人、以文化人和传道授业、兼济天下的思想与精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书院重回读书人视野:传统书院逐步修复并开展活动,当代新建书院也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而不断涌现。据不完···
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历史上曾是佛教、道教场所。五代后周时改为书院,成为儒学活动中心。北宋时期,嵩阳书院是程颢、程颐长期从事学术活动的地方,逐渐成为宋明理学的学术重地。
“鹅湖之辩”不仅是一场哲学领域的两极碰撞,更是儒学名家以实际行动向人们展示如何对待思想差异性的生动一课。这场辩论所碰撞出精神价值内化成为鹅湖书院延续至今的文化命脉。
登上钟灵毓秀的庐山五老峰东南麓,可见枝叶掩映的白鹿洞书院,经几百年岁月打磨,依然氤氲着书卷墨香。白鹿洞最早因唐代李渤在此隐居读书、豢养白鹿而得名。1179年,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在江西为官时曾造访书院,见残垣断壁,杂草丛生,深感惋惜,向朝廷呈报修复书院。
书院传承“以文化人”的精神内核,将德行教育和知识教育相结合,坚持德育首位,首先注重道德修养、尊师重道,教授他人明白做人、践行做人的道理。书院还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传授士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和政治理想。
曲靖位于云南东隅,是入滇的咽喉要道。自爨宝子“山岳吐金”,“物物得所”。爨龙颜“独步南境,卓尔不群”,“邑落相望,牛马成群”的繁荣景象后。爨地(曲靖)礼乐文明悄然兴起,爨乡古乐独具特色的本地民间传统乐种,典型代表为洞经音乐,洞经音乐的乐谱是爨地礼乐的支柱和灵魂。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