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海明教授的大著《论语明意》即将付梓,承其美意,命我为序,坚辞不获,不得不勉为其难,聊叙拜读之心得如下。
以形塑共同体为指归的身体隐喻,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基于肢体器官的“一体化”,赋予心或首支配地位,强调主从协调对于共同体良性运转的意义;二是基于身体与其活动空间的嵌套关系,将身体与共同体同构化,使身体生来就背负着诸种责任
朱熹是重视《孝经》的,因为《孝经》中蕴含着义理。他认为《孝经》传自孔子与曾子答问的内容是“经”,其他“杂引传记以释经文”的内容属于“传”。朱熹持仁体孝用的观点,从天理论高度,阐述了仁之未发、已发与孝的关系,构建起一个能够解释所有人际关系的“孝—礼”结构。
王国维的殷商历史研究,在维护中国文明古国身份、巩固中国文献真实性权威性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续考》二文虽然篇幅很短,却重若千斤。
张晚林教授的新著《先秦儒学宗教性内涵演进之脉络研究》从多角度、多层次研究了作为“行道者”“弘教者”与“整治者”的先秦儒学之三种形态与六大脉络。这些形态与脉络总体上体现了以下特征:一、通过构建具有哲学理性特征的道德形而上学,作者描摹了作为道德哲学的儒学之思辨特质;二、通过论述具有宗教精神力量的宗教动力学,作者构建了完···
《劝学篇》不仅是清末新政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在时代变局中“存中学”的引领性方案。张之洞关于儒学与经学的定位虽以维护圣教为本意,却为儒学与经学之近代转型提供了助力:首先,“学”之视域的开显使得儒学既成为众学之一,又被限定为以治身心为要旨的“内学”;其次,在新式学堂中设立的“经学科”或趋于通识化,或趋于专业化,蕴示着儒学之···
儒家主张友爱有其自身的独立价值。友爱与其他道德价值确实存在一定的张力,但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协调、平衡,即以和合的方式共存。因此,友爱与道德也不是完全相互独立或者相互矛盾的关系。重审友爱的独立价值,并正视友爱与其他德性之间的张力,有助于我们追求最终的理想生活。
汉代末年的经学大师郑玄以礼为本,遍注群经,使“周礼”成为后代王朝制礼可以模仿的典范。而三国西晋对“太平制礼”的重新理解,使“太平”的内涵从符合天道的秩序转变为消弭战争的状态。最终,晋初以《周礼》中的“五礼”为标准制定晋礼,开启了后世每一代王朝建国即制礼的历史。一朝的礼制不一定彻底施行,但表明了国家认同的基本价值。制礼···
孔子与儒家的德政思想实质是以民为本,关心民生是其重点。学界把“近者说,远者来”仅解释为孔子理想中的国家治理状态,却未能从“近者”“远者”的角度探讨孔子治理愿景的德政实质和人本关怀。
“三加”是冠礼中的重要内容,“三加”之冠服及仪式中所体现出的“成人之志”与“成人之德”则是冠礼意义的集中体现,这也是先秦儒家“成人”观念的核心内容。
2018年夏,天津齐义虎问学于龙场阳明精舍奉元楼之繙经阁,论学中蒋先生谈及《再论政治儒学》一书中《王道图说》之创作背景。此创作背景蒋先生此前未曾提及,世所未晓,甚为珍贵。故刘怀岗特据录音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如何感通神明是上古礼乐文明的重要课题。三代礼乐文明从尚气、尚声至于尚臭,最终确立灌酒于地,而后酒香升腾于上,求诸阴阳于上下左右以歆神、降神的宗周酒礼文明。酒鬯之设一方面以歆神降神为职志,成为沟通人神的主要载体;另一方面又以合欢宴乐为归依,成为敦亲睦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天道与人道、神圣性与世俗性通过酒鬯之设真···
西元2025年,正值元旦,举国欢庆的日子里,岭南第二届儒门会讲如期举行。羊城黄埔古村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十几位的有志之士共聚黄埔古村里仁学园,以礼乐为中心议题展开讨论。通过会讲,相互辩难,增强共识,既促进对儒家义理的理解和体会,也提升同道的生命涵养之功。在下午聆听雅乐,感受高雅,感受文化的温情与敬意。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母亲与女性有着根本差别。母亲指向同一性,而女性指向他异性,两者不能同时并存。恰恰儒家具有列维纳斯的爱欲-生育现象学所不具备的优势,也就是儒家认为个体性的产生和成熟需要漫长的时间。亲亲之爱中主体之间的距离就可以有随着时间和时机而变化的特征,因此儒家可以兼顾一个女人作为母亲和作为女性这两个维度。
巫史传统乃是中国古代宗教的主流,需要通过巫史传统来理解超越性。《荀子》《礼记》中对祭礼理论有非常多的讨论,其中一个基本原则是,越是高等级的祭祀,越是尚质,因为不能以人的方式来理解天神。巫史传统的根本特点是对自然的崇拜,而巫史传统中的鬼神,代表的是自然中的神秘力量而非超自然的力量。将最接近自然的祭品献给鬼神,这···
贺麟认为儒家思想的现代展开,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挖掘儒家思想中的宗教精神,并吸收基督教的精神来充实儒家的礼教,以期为新的社会与人生提供精神基石。贺麟的对宗教的看法超越了“五四”运动时期胡适等人,将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引向一个新的深度,也将中西汇通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众多身份之中,孔子作为教师的这一身份深入人心。孔子在春秋末年开办私学,传承华夏文脉。孔子的教学方法与普通人的学习经验极易发生共鸣,具有穿越千古的典范意义,时至今日依然能够启迪教育者与学习者。
“化”的最初含义是变化。荀子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诠释“化”,开拓出了前所未有的多重意蕴,挖掘出了潜隐的深刻思想蕴意。
华南农业大学唐元平老师,始终秉持“固中华文化之本,培民族精神之元”的坚定信念,多年来以复兴、传播、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
魏晋南北朝三教互动的全面展开使佛教的因果报应论、佛性论等被纳入孝道思想,促成先秦以来的“孝善一体论”在理论形态上发生变化。作为孝善之“体”的“仁”与“佛性”并立,“善”作为儒家沟通“孝”“仁”的理论媒介被增益了因果报应论的内涵。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