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闻“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故朕垂问乎天人之应,上嘉唐虞,下悼桀、纣,浸微浸灭浸明浸昌之道,虚心以改。今子大夫明于阴阳所以造化,习于先圣之道业,然而文采未极,岂惑乎当世之务哉?条贯靡竟,统纪未终,意朕之不明与?听若眩与?夫三王之教所祖不同,而皆有失,或谓久而不易者道也,意岂异哉?
制曰:盖闻虞舜之时,游于岩郎之上,垂拱无为,而天下太平。周文王至于日昃不暇食,而宇内亦治。夫帝王之道,岂不同条共贯与?何逸劳之殊也?
自秦代以来,中国实现了对超大规模国家的有效治理,且被打破后仍能重建,成为世界政治史上的奇迹。如此独特的国家韧性从何而来?中新社“东西问”近日独家专访吉林大学教授周光辉就此进行解读。
两汉察举制与太学制以郡国为责任单位,郡国由此成为君子仕进的重要场域。两汉之际士君子的豪强化使乡论成为选举的关键因素,“给事县廷”不再是必经的吏序。东汉后期,维护乡论的清流势力独占“士君子”名分,他们以天下为政治空间,并将“君子之望”名号化。
通过《论语》《孟子》《中庸》经义梳理,焦循指出“攻乎异端”的本义在兼存不同意见、权衡两端而用其中的中庸之道,以及通过“执两用中”而达至的“一以贯之”“善与人同”的溥博通达,而不是在后世儒学中常见的那种教条主义的、片面排外的狭隘倾向。
过去一年,国际冲突和新冠疫情的交织叠加,给企业经营带来了诸多挑战,但各领域也涌现出了大批优秀企业,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在社会协作中扮演中流砥柱的角色。
明天(27日),主题为“世界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哲学”的第2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将在华东师大线上平台开幕,会期持续五天。这样的国际学术盛会当然是中国哲学人、中国学术界一个相当大的荣誉,而这一切都源于华东师大终身教授杨国荣三年前当选为国际中国哲学学会(ISCP)会长,作为该会会长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成功举办一期国际中国哲学大···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
王人博先生的《1840年以来的中国》,是一本很难用通常学科分化的逻辑去定位的作品。作者本身的专业是宪法学,但无论是从书名、谈论的主题还是思考的广度和深度来看,这本书的抱负显然远远超越了法学学科的视野,而是深入到对中国1840年以来整个思想史的纵深处进行思考,所见及所思,都是涉及到古今中西交汇、碰撞和融合的大问题、大事···
“杀身成仁”说中的评价逻辑并非是无条件的杀身即可称仁,而是当君子终身推行礼义之道,且在义命不可得兼的情况下能舍身守道,方可称仁。许仁是一种活化历史、关照当下、激励未来的孔门施教活动。
良知政治思想的核心重点,在于通过政教,以“复其心体之同然”。这其实就是蒋先生以“政治儒学”保证“心性儒学”之说的先声,所谓“先圣后圣,若合符节”。
本文主要以符号学的“内涵系统”及“元语言”为形式构架, 以西方现代诠释学的相关理论为充实性内容, 一方面以之消解“小学”和“史学”对经学文本的“语料化”和“史料化”, 另一方面以期重新阐释传统经学中的相关问题, 并进一步为经学思想和经学信仰的“恢复”开启新的可能性。
周敦颐提出“孔颜乐处”这一问题在宋明理学的发展中具有“贯穿性”,随着理学的展开,“乐”从境界转化为“本体”,获得此乐的方式也更加的“简易”,此种变化与理学所要面对的人的生存处境的变化密切相关。而这也揭示出“孔颜乐处”本身的提出就与理学回应佛教对人的生存处境的处理有关,正是汉唐经学在人的心灵安顿上的回应无法应对佛教的挑战,···
在历史上,中华文明与亚洲其他文明曾有过丰富的交流,这种交流促进了中华文明和亚洲其他文明的多彩发展。文明的通畅交流,依赖于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中华文明与亚洲其他文明的丰富交流,就中华文明的方面来说,是依据于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尤其是“和而不同”的观念。
中国人的古史观念,可以用“三皇五帝”一词概括。从先秦诸子开始,此观念逐渐酝酿形成,司马迁的《史记》以《五帝本纪》为开端,此后又有人补作《三皇本纪》。
神农炎帝是全球华人公认的华夏民族的始祖,华夏民族和中华文明的缔造者之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然而近代却经历了一个由热到冷,又由冷到热的历史过程。基于当时民族灾难深重的时代背景,基于排满反帝的政治需要,近代炎帝文化热闹过一阵。后来冷却下来。顾颉刚、杨向奎等先生,生前都曾感叹学术界对炎帝文化重视不够。
“上薄拜神教,下防拜物教”,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平生论学实以人文立本。在新作《中国的人文信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楼宇烈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中国人文信仰所具有的精神特质、价值关怀乃至现实意义,强调应该探求合乎东亚文化传统的宗教学理论,让世界人民看到中国文化的特点和优点。
我们阅读《荀子》,必须深知荀子宗教精神之阙如,而孔孟之所以较荀子为高,被称为至圣亚圣,盖宗教精神圆满具足故也。尽管荀子仍不愧为儒学大家,但因为他拾起的只是“地上的工具”,而完全看不到“天上的光亮”,于是他总是气弱,乃至步步设防,此正见荀子之学的不足。要克服这种不足,必须上通思孟学派以达超越性,开启“天上的光亮”,接···
除了经典系统本身的改变之外,在对这些经典进行整理、解释和演绎的过程之中,又衍生出了许多超离于一般解释规则的形式,试图在正解之外别选他途,或拟作,或增扩,或神话其事,使原有的经典观念遭到了强烈的冲击。
我还注意到,孔子的哲学思想中关于理想化宗法氏族的传统,与哈萨克斯坦的传统文化相契合。我个人也从孔子的哲学思想中受益良多。在儒家学说的海外传播中,儒学对中亚与中国在外交及文化交流方面有重大意义。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