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文明与社会的发展衍化,耕稼逐渐由政教整体的中心、急务隐退至边缘。经由君子小人之辨、力与德之辨,孔子的耕稼观念从实义向德义转化。一方面,掌握耕稼知识无助于挽救礼崩乐坏的危局,孔子推重更具政治文化影响力的君子之学;另一方面,耕稼与修德在转化原始力量上又具有同构性。
生活儒学的态度是:必须解构旧的本体论,然而同时必须建构新的本体论。为此,必须追溯到“前本体”即“前存在者”的存在或生活,即:生活论或生活存在论为本体论奠基,本体论再为形下学(知识论、伦理学)奠基。
马一浮一般被认为精通多国语言、泛滥西学而后归宗儒家。但据资料显示,马一浮对外文的掌握远谈不上“精通”,对于西学也未达登堂入室之境。“学贯中西”之誉之于马一浮,很可能只是出于后学之附会或以讹传讹。马一浮对西学的轻蔑乃至敌视,与其对西学理解之局限性、片面性有着直接的关系。
日本的文化侵略是促使国民政府走向全面尊孔的直接外因:出于加强文化上之国防、防止日本挟持圣裔的需要,国民政府克服内部分歧,于1934年恢复祀孔、大修孔庙并优待圣裔。与此同时,为改善中日关系,国民政府以中央名义派员参加孔庙落成典礼暨儒道大会,配合了1935年的中日邦交调整。凡此举动,均在国民党尊孔史和对日关系史上具有代表···
有一次,我在孔庙开展现场教学,讲到如今每年一度的“9.28祭孔大典”。有学员问道:“既然八佾舞是天子祭祖、祭天才能使用的最高规格,祭祀孔子使用八佾舞岂不也是僭越?这不是孔子所反对的吗?”我们读《论语·八佾》,都知道那句有名的“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就是对鲁国权臣季孙氏“八佾舞于庭”的激烈批评,足见礼乐秩序在孔子思想中的重···
对于孟子性善论之内涵,释之者众说纷纭。歧解迭出的根本原因,在于诠释者无视其方法论前提,只是根据孟子的某些个别言论推衍发挥。孟子“道性善”的方法论前提是:谈论人性,就是在谈论人生的正常状态;而正常与否,则取决于其人生状态是否有利于人类之生生不息。
每一个学科都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学术组织——也就是学会。学会的作用就是联络这一研究领域的学者,以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增进这个学科的研究,所以说学会的存在是十分普遍的。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每一个重要的学科都有其自己的学会,比如说李白学会、杜甫学会,还有研究思想家的孔子学会等等
生态会失衡,春秋谓之灾异。在天地这个大生态系统中,一旦五行这种相互生成和相互制约的结构被破坏,整体的平衡就会出现问题,在人谓之生病,在天地即是灾异。董仲舒曰:“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必仁且智》)前者如螟、虫衆、御凛灾、新宫灾、蒲社灾之属,后者如日食、月食、地震、大水···
北宋道学的奠基人张载与二程则独辟蹊径,分别通过其“气本论”与“理本论”的哲学建构昭示出契合于价值应然性特质的客观天道模式,从而以更完备的理论形态建立了事实与价值、实然与应然的关联。这一独创性的“实质性进路”,对于解答现代伦理学“如何从实然推出应然”的问题亦具有启发意义。
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王阳明的思想远播海外,不仅展现了强大学术生命力,也成为与西方对话的重要思想资源。近日,中华儒学会副会长张新民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畅谈阳明学在西方世界的传播。
近代大儒刘咸炘在继承中国传统思想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个人主义”与“社会本位”二论之偏弊,创造性地提出了“个人本位的社会主义”之论断,堪称继往开来以创新中国教育理论之典范。“个人本位的社会主义”主张个人是无限时空关联中的一个点,纵向贯通祖先后代,横向连贯家国天下,因此教育要从个人的自我完善做起,以个人达于社会。
兹说治道。系辞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治其道也。天地即宇宙,四方上下曰宇,往来古今曰宙。天地是以体位言,宇宙是以时空言。系辞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序卦曰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天地之道在生生也。元始即以生化言,故易曰大哉乾元。春秋贵乎元而正始,而生生,生生之谓易也。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曲阜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全体人民向善向上,要使每个人都成为践行中华美德的主体。今天我讲有关孔子的思想,就是要立足于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深厚的软实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抓住根本,即唤醒人们内在的良知、良心,激发人们对自我的向善、向上的要求,而不是向生命之外寻求力量。儒家优秀传统可以为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引。
“轴心时代”与“幽暗意识”是张灏的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两大主题,其实都是从反思现代中国的乌托邦主义这个主题引申出来的。张灏的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着墨不多但呈现出颇为复杂的面目,极为深刻但也存在着颇为严重的问题。如果在此我们不再像张灏那样服务于为一种以低调民主为根本特征的低调现代性辩护,而是在沃格林式认知的引导下回到···
在面对《孟子》文本中并没有引用《易》的相关内容的情况下,宋儒仍坚持“孟子是知《易》”的,并从义理的角度加以阐释。
陆九渊的“心”乃是“天固本心”,认为此心由天所给予,强调万物都由心而发;而朱熹的“心”则是“别有一心”,即认为除了天之本心外,亦有外在的经验之心,即心的无内外性。简而言之,朱熹和陆九渊最大的不同在“心”而不是“心与理”。
“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国学的核心是人学,教育的功能是化人,化人的关键是化心。”
隐公元年,经文六十三个字,而大义无尽。故上面「述解」篇幅较长,以章其要。主要谈了二个点:一是隐公元年纪纲崩乱,而孔子托于隐公“让心”;二是春秋书法,属辞比事,由例及义,以著常变。然此还未达乎春秋大宗,孔子元年之志,不尽于此。
基于对滇西南不同族群社会生活的田野资料,借助不以任何一种文明形态为标准版本的知识社会学视角,探究以孔儒传统为核心的中华“教化系统”在滇西南各族群的生活世界中内化为地方性“社会知识库”,多元通和的信仰与当地文化习俗相结合,使安身立命的伦理价值嵌入于敬天法祖和神道设教等日常生活的礼仪实践中,构造出了社会赖以维系的意义···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