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正家风,家国兴盛。中华民族素有重家庭、讲家教、守家风的优良传统,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发展成为一种浓郁醇厚的家风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汲取传统家风文化的优秀因子,树立新时代优良家风,促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营造良好社···
俗话说,“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家训,又称家诫、家范、庭规等,是指家庭或家族中长辈对子孙的垂诫和训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宗族地位,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很大一部分是为政者教育子孙如何修身做人、立身处世、为官从政的垂诫,从中可以彰显出为政者···
曾子和父亲曾点先后拜孔子为师,俱为孔门弟子中的佼佼者。曾子尤为突出,因其得孔子真传,以“仁以为己任”相号召,对后世儒家影响甚大,在元代被封为宗圣,与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一起享有孔庙祔祀孔子的荣光。曾子父子师从孔子,深受孔子开创的诗礼家风的影响,着力以仁恕修身,以孝悌齐家,从而形成了曾子的仁孝家风,世代···
唐代名臣颜真卿不仅以书法著称,其勤谨忧民的为官之道和以身殉国的经历也被历史铭记。颜真卿所属的琅琊颜氏自魏晋至唐有若干人任国家重臣,而且颜氏家族志行高洁,学博才精,文武兼备,往往在治平时为治国之能吏,在危难中则为守社稷之良将。颜氏家族在波澜壮阔的历史发展中,体现出公忠廉直、艰贞一志的家风。
家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不仅承载着生命的繁衍生长,而且传承发展着精神文化。中华民族特别重视家,并以家为中心,形成了悠久、深厚、丰富的家文化。家风又称门风,主要指家庭的整体风气、风尚,常需要几代人不断地传承发展而成。家风内涵丰富,主要表现为家族成员的精神风格、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总体状态,凝练着家族成员的人···
走进龙梅村,村口一座“王弘诲故里”门坊显得气势雄伟,门坊一旁的文化墙则细数记录了王弘诲的生平事迹以及十大历史贡献。据记载,王弘诲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19岁中广东省乡试举人第一名,23岁中乙丑科进士。历任庶吉士、国子监祭酒、南京礼部尚书等职,卒后被朝廷赠太子少保,享誉一代名臣。
高林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约有300年。该村民居大多为清代建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物遗存,尤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张岳崧故居、张氏宗祠为代表,同时还有日月井、古官道、驼峰木雕、匾额、张岳崧手书阴刻葵木楹联等。2010年,高林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传统古村落。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在家教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探讨中华民族家教的内容、方法与特点,总结中华民族家教的经验与规律,对当代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家风”扮演着关键角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传承问题,强调“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新时代培育优良家风,推动党风、政风、民风、社风建设,树立现代家庭文明新风尚,应该充分重视中华民族优良家风的传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到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建设中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央纪委机关、中组部、国家监委、教育部、全国妇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要···
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被誉为宰相村。自秦汉以来两千余年,裴氏家族先后涌现出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各个领域行业的英才达3000余人。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认为裴家传承了“三代之法”。在当今社会的诸多层面、领域,裴氏家风都具有显著的现实价值。
古人素重身后名。一人即使生前博学多才、德厚流光,但身后毕竟终将化成抔土、趋于萧索。如何让毕生修养和体悟得以延续,士人们纷纷选择重视家教,涵养家风,从而令德性可以子孙承继,代代维系。两宋之时,士林兴盛,其中有一位人物,被众人公认为“一代之师,由初迄终,名节无疵”。
儒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为历代先贤大儒所传承和发展。为了在家族中有效地传承儒家精髓,这些先贤大儒各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儒者家训,通过家训来引导教育子女。对子女进行教育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事情,《颜氏家训》向我们展示了作为家长应该运用什么样的智慧来关心、教育子女,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非常···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从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我们能读到富贵荣华如过眼云烟、昙花一现,曾经显赫辉煌的达官贵族,终消逝在了岁月长河中。诗中的“谢”指的便是中国历史上最显赫的家族之一——谢氏家族。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如林,当时,唯有谢氏与王氏能够比肩并称。谢氏家族出自姜姓,是炎帝后裔申伯的后代。
小桥流水、青砖黛瓦、枕河人家,在世人眼中,这是江南古镇独有的美。在无锡西郊的惠山之麓,就有座以“惠山”为名的古镇,它犹如一首传唱千年的旖旎吴歌韵味悠长,不仅将水乡的灵秀之美熏染进遍布古祠堂的街角巷陌,还用那蕴含其间的悠远历史与深厚文化,向人们演绎江南古镇别样的深邃与沧桑。
古人之重视家教,基础的做法就是亲力亲为,如孔子庭训教子、曾子杀猪教子;也有编撰先世语录或家训传之于世的,如《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诸葛亮的《诫子书》,短短八十余字,正是其一生高尚人格的写照。为官者重视自身官德在后世的延续和发扬,许多官员在家训中表达了自己为人为官的价值追求和操守,并将其转化为对后人的期望,···
采访孔令绍时,他刚忙完海峡两岸儒圣家风家训大家谈直播宣讲活动,孔、颜、曾、孟四大家族的后代宣讲家风。孔令绍作为孔子第76代后裔代表参加了活动。“孔氏家风的育人目标,就是把后世子孙培养成儒雅之士。‘儒’是智慧与品行的境界,‘雅’是修养与气质的高度。”孔令绍说,儒雅的内涵是学有素养、行有教养、心有涵养,这也是他的家庭一直···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社会组织,也是人们重要的精神家园。家庭文化是家庭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的总和,是构成家庭与两性团体生活的思想与行为形态,是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一部分。历代圣人对尧舜以来优良家学、家教、家风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形成了邹鲁一带的圣人家风。历史实践证明,圣人家风的传承发展对社···
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在家国同构的中国传统社会中,良好的家训家风与家庭教育、个体成长、社会和谐、国家治理之间存在何种关系?传统文化中有哪些值得传承的优秀家训与治家智慧?近代社会家族制度遭遇了何种困境?如何培养优良的家风家教、重建现代家庭文明?对这些问题的理性思考与正确解答,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人才培养···
孔府又称圣府,是孔子的嫡系后代衍圣公居住的官邸,封建王朝为了更好的利用孔子的思想加强统治,不仅对孔子一再加封,对待孔子的后裔也是倍加优渥,不但加官进爵,而且还享受很多特权,两千多年年来孔氏家族经久不衰,兴旺发达,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家”。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