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昊】一衣带水睦邻邦 诗书传家继世长——中外家训交流与互鉴(二)

中日两国隔水相望,一衣带水,有非常深厚的文化渊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家训治家在文明交流中被东邻日本积极借鉴和模仿,形成其独具特色的家训文明。

【柯昊】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朝鲜传统家训——中外家训交流与互鉴(一)

朝鲜半岛与中国隔海相望,在古丝绸之路的文明交流中,曾经以文睦邻,互补互惠,共同促进中亚文化发展到高峰。

【邱睿】吴江柳氏家族

明清时代吴江地区文化发达,诸个文学家族在中国文学史上声名卓著。从明代到清初,吴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世家为陶庄袁氏和叶家埭的叶氏。陶庄袁氏以袁黄为代表,著有《袁了凡纲鉴》。叶家埭的叶氏,以叶绍袁一门风雅闻名,全家诗文编成《午梦堂集》。

【王学斌】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当世已无范仲淹

古代士人治学问道,无不自立志起。恰如王阳明讲的,“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君子当立治国平天下之宏志,贯穿其中的精神气质必有忠义二字。范仲淹自求学起,便怀有大志。日后即使官居要职,也始终未忘记经邦济世、直道而行的“初心”。

【赵安华 王秀国】传承发展中国家学

中国人历来都有家国情怀,重视家庭建设。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家庭是社会最基本单元,家庭建设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家学这一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依然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必须加以传承发展。

【萧伟光 徐佳希】王阳明的家风

王阳明讲学授徒、开宗立派,百世师范;平定叛乱、安邦定国,彪炳青史,被公认为是有明一代“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王阳明是中华文明的标杆性人物之一。王阳明家风,包括王阳明父祖辈对他的影响,也包括王阳明自身对子弟们的影响,强调“以圣贤自期”、重视知行合一,是中华家风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易舜】以道自任 良训传家——中州大地访范仲淹及其后代足迹

古人有云:“生在苏杭,葬于北邙。”这是古人对生前身后的理想栖居之地的选择。唐人王建有诗云:“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唐代即已如此,宋代这里仍是许多名载青史的大人物的长眠之所。

【黄予涵】铜河家风世泽长——四川乐山沙湾的家风故事

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是峨眉山余脉与小凉山余脉在大渡河中下游的交汇地。汉文帝时,邓通在此开铜矿铸币,因而大渡河进入沙湾境内,得名“铜河”。

【张求会】陈寅恪家史:客家骄子──义宁陈氏之源

修水地处赣西北边陲,西邻湖南平江、湖北通城,北交湖北崇阳、通山,自古便有“吴头楚尾”之称。

【黄良军】凤之高风 竹之亮节 ——义宁陈氏的故事

两百多年来,这里孕育出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陈封怀等五位杰出人物,世称“陈门五杰”。这个在山旮旯里的人家,为什么能培育出这么多杰出的人才呢?走进“陈家大屋”,赫然写着“凤竹堂”三个字的匾额,或许是答案所在。

【李兵】如何处理好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王船山强调这四个字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的学术成就得到后人的高度赞扬,曾主持船山书院的清末著名学者王闿运在所撰墓联中,称之为“南国儒林第一人”。

【李敬峰】《丰川家训》的当代价值

清初“三大儒”之一的李二曲高弟王心敬(1658—1783,号丰川)所倾力述作的《丰川家训》,其声闻虽不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那样誉满天下,但作为布衣理学大儒之作,自有其独特价值和当代意义。《丰川家训》是身历顺、康、雍、乾四朝的王心敬“略仿古训、参以时宜”而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涵具“立身、治家、莅仕”,显豁出条贯秩然···

福鼎西昆:承孔子遗韵 传仁孝家风

福鼎西昆孔氏,以孔子后裔聚居村而闻名遐迩,有着“江南孔裔第一村”的美名。据《孔氏家谱》,清朝康熙年间,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孔尚荣、孔尚志兄弟,从柘洋迁居福鼎西昆村,此后子孙在此繁衍生息,建孔庙、办学堂,继承祖宗传统。为传家立世,孔家世代提倡“崇儒重道,好礼尚德,读书明理,出孝入悌,克己奉公”。西昆孔氏注重教育,传承儒···

【宋冬梅】徽州文化中的家风家训与当代创新

徽州,是历史上的文化重镇,“崇文尚儒”社会风气由来已久,自宋代起就有“东南邹鲁”“文化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

【董文娜】重教读书 代代向学 ——苏州东山莫釐王氏的故事

苏州东山莫釐王氏是明清时期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科举官宦世家,近代以来又成为科教名门。这一切与其重教读书的家风密不可分。

【谷敏】《袁氏世范》不失为“《颜氏家训》之亚”

在中国古代家训史上,有一本十分重要的家训书籍,那就是北宋袁采所撰的《袁氏世范》。清代四库馆臣给予它极高评价,认为它“不失为《颜氏家训》之亚”。该书不仅为教诲袁氏子孙所写,也写给“田夫野老、幽闺妇女”,说理深入浅出,别具一格,海内外不少学者均对此书有研究。

【刘育章】姚崇:自筑“藩篱”传家风

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博物馆里,收藏有人称“救时宰相”的唐代名相姚崇亲书的“藩篱”碑碣。该碑碣长85厘米,宽53厘米,厚12厘米。右上题款“大唐开元三年”,左下题款“姚崇题”,中间楷书“藩篱”两个大字。这是时年六十五岁的姚崇在开元三年(715年)回陕州硖石故里时挥笔留下的,是目前全国唯一发现的姚崇手迹。

【陈忠海】古代家训中的廉政文化

中国人一向重视家庭建设,重视良好家风的培养与传承。作为家风的重要载体,家训历来也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古代众多著名家训中,廉政文化是所强调的重要方面之一,至今仍值得学习和借鉴。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穿越千年的苏州吴中叶氏家训

苏州吴中叶氏,源出春秋楚国叶公沈诸梁。东汉末年,叶氏子孙、光禄大夫叶望因避乱从青州渡江,居住于丹阳郡句容,成为江南叶氏始祖。叶望曾孙叶琚,任钱塘(今浙江杭州)县令,爱民如子。叶琚次子叶俭为晋散骑常侍、折冲大将军,东晋建武元年(317)任括苍(今浙江丽水)太守,后迁居松阳卯峰怀德里。叶氏传到第九代叶逵,就是吴中叶···

【冯静武】为学 为人 为官 ——李光地的家规、家训及当代启示

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泉州安溪湖头人,清初著名理学家、易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