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中,历来讲究家国一体。家是国的基本元素,国则是大家,好的家庭家教家风支撑和彰显着国的风范、气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重视家庭家教家风问题做出重要指示。他指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
翻开中国近代史,“师夷长技以制夷”七个大字便会跃入眼帘,这句话开启了国人“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成为近代知识分子探索国家出路的先声。然而,它既非陶澍、林则徐等经世名臣之言,亦非郭嵩焘、曾纪泽等出国使臣之论,而是出自湖南邵阳偏僻山区的知识分子魏源之笔。是什么样的家族培养出如此目光敏锐、思维超前的思想家呢···
廉,素来为人所敬。即便贪墨之人也会堂而皇之地冠以“廉”名,从而以假乱真,欺世盗名。
清代有位著名作家蒋士铨,才华横溢,擅长诗、词、文、曲,一生创作诗两千六百余首,词二百七十余阕,文集十二卷,杂剧、传奇十六种,结集为《忠雅堂集》四十三卷。
“资水如带,凤岭如屏,四面尽环淑气;孝子在周,忠臣在汉,千秋无愧宗风”
兰州碑林中有一通内容为“欲增福寿惟善行,要好儿孙须读书”,落款为“黼堂”的石碑,在碑林里并不很显眼,来访者往往一眼而过,但实际上这是民族英雄朱贵的家训。
在广东顺德龙眼村,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的梁氏大宗祠,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梁氏大宗祠正堂的墙上,挂着“谦恭勤慎”四个大字,此为顺德龙眼梁氏的家训。在此家训的熏陶与鞭策下,梁氏家族培育出外交家、政治家梁敦彦等人才。
客家家规家训是传统中国家训文化的代表,是客家人注重家教、传承优良家风的集中体现,蕴含着客家人忠孝为本的家国情怀、亲善睦邻的行为规范、克勤克俭的生存智慧,处处彰显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深厚的文化精神。
张养浩(1270年—1329年),字希孟,号云庄,晚号齐东野人,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曾推动恢复科举制度。他创作的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脍炙人口、传诵至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第八条明确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讲究修齐治平、注重家教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传统家规家训中汲取营养,对于领导干部···
在古代,礼制享有崇高地位,特别是祭祀。每年冬至日要于国都南郊祭天,夏至日于北郊祭地,这两项大祭一般都由皇帝亲自主持,此外还要按时祭祀宗庙、山川等,这些国家大典十分隆重,也极其神圣。此外,各种仪式所用之乐律、不同身份所服之衣冠、国家万民所用之历法等,皆为古代礼制之重要内容。朱元璋将这些事情统统交给宋濂来负责,宋···
池浴德(1539年-1617年)是明代同安县嘉禾里(厦门岛)人,他因勤政为民、为官清廉,被母亲笑称为“无花果树”。池浴德的高风亮节,得益于其父的熏陶教育,也影响了他的后人。闽南的方志文献记载着他的浩然正气,四百多年来一直彰显至今。
“齐家”是《大学》“八条目”之一,并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一般而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自我道德修养的实践层面,并遵照家、国、天下的顺序依次展开。
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学圃,安徽桐城人。家世儒业,幼谈经书,过目成诵。康熙二年(1663)中举人,六年中进士,十二年以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
今天,为吴越国文化“发声”的是钱永刚先生。
在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首次将家风建设写入其中,我认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法乱纪案件从反面佐证了这一点。这几年查处的官员贪腐案件中,“夫妻店”“父子兵”“全家腐”不胜枚举。
在湖南衡阳湘江东岸,有一栋青砖黛瓦、装饰简朴的清代民居,大门正上方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字木匾,上书“退省庵”三个大字,门两侧书有“水得闲情,山多画意;门无俗客,楼有赐书”楹联,显示出房屋主人高雅的情趣与显赫的地位。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